高一語文教案:《鳥啼》 3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24-10-09 11:05:44
教學目標:
1、通過文本解讀,學會分析“鳥啼”的啟示;
2、通過活動體驗,培養(yǎng)珍愛生命的意識;
3、通過技法鑒賞,學會將抽象道理具體化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體會小鳥啼鳴聲中蘊涵的生命的活力。
2.理解作者對“生命”與“死亡”的思考和對生命神奇的由衷贊美。
教學方法:
1、教法:欣賞品味法、自主探究法、自由討論法、遷移教學法
2、學法:自讀感悟、合作探究、運用遷移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在《我與地壇》中,史鐵生面對著生機勃勃的地壇古園,終于在心理上戰(zhàn)勝了自己,解決了歷代哲學家都難以解決的難題――生與死。今天我們再來體會一下外國作家勞倫斯對“生命”與“死亡”的思考――《鳥啼》(板書)。
二、作者簡介:
見課本上的注釋及新課程新學案第11頁。
教師強調:1911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白孔雀》。成名作是長篇小說《兒子和情人》(1913),帶有自傳性質,描寫礦工家庭的困苦生活。
三、文本研習:
1、在預習的基礎上劃分課文層次。(自主探究,自由討論,鼓勵學生自主回答)
明確:全文共15段,劃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寫嚴寒過后,春天來臨,鳥兒的啼鳴。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側重寫鳥的啼鳴給人類的啟示,寫“我們”的思考。
2、重點、難點分析:
。1)找出文章開始對鳥兒死亡場景的描寫,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自主探究,自由討論,第一小組代表回答,其余同學補充完善,教師指導)
明確:第一節(jié)中,鳥兒死亡場景讓人倍感凄涼,而標題及文中的主要內容都是寫鳥的啼鳴,鳥兒死亡和鳥的啼鳴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一種生的活力的感覺,顯示了一種生命本身的張力。作者把鳥尸與鳥啼進行對比,更加肯定了生命力量的不可阻擋。
。2)作者筆下的小鳥是怎樣的形象?找出文中描寫的句子。(自主探究,自由討論,第二小組代表回答,其余同學補充完善,教師指導)
明確:第2、3、4、5節(jié)中。作者筆下的小鳥充滿了生命的沖動。“從夜色中浮起的隱約而清越的聲音,……卻把明快而萌發(fā)的聲音拋向了蒼穹”“田地間響起斑鳩的叫聲。……都會閃動出一聲鳥兒的啼鳴”
(3)劃出文中表現(xiàn)鳥啼的句子,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自主探究,自由討論,第三小組代表回答,其余同學補充完善,教師指導)
明確:第2、3、4、5節(jié)中。其中詞語如:吃力,微弱,隱約而清越,含糊,若斷若續(xù),活波悅耳,由弱變強,由少變多,由微弱變悅耳,作者筆下的小鳥充滿了生命的沖動。由此可見,鳥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著嚴寒過后新生命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