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必背大題知識點總結
2019-04-13 18:12:34本站原創(chuàng)
不同時期中共重要會議必背知識點
1.不同時期中共重要會議:
(1)1921年中共一大:把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定為奮斗目標,堅持以革命手段實現(xiàn)這一目標.
(2)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國人民面前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3)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jīng)Q定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制定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
(4)1927年八七會議:糾正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的思想.
(5)“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思想:中共領導下,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jù)地建設相結合.
(6)1935年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黨內(nèi)的統(tǒng)治,確立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7)1935年底的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
(8)1937年的洛川會議:制定了動員全民族一切力量,爭取抗戰(zhàn)勝利的人民戰(zhàn)爭路線即全面抗戰(zhàn)路線.
(9) 1938年持久戰(zhàn)理論:毛澤東發(fā)表《論持久戰(zhàn)》,指明了抗戰(zhàn)發(fā)展的正確道路.
(10)1942年整風運動:中共開展了一次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黨從思想上清算了“左”傾和右傾錯誤,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tǒng)一.
(11)1945年春中共七大:確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12)1949年春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決定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解決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yōu)樯鐣髁x革命的重大問題.
(13)1956年召開的八大,確定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由落后的農(nóng)業(yè)國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斗的總任務。
(14)”文化大革命”后,開展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束縛,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
(15)1978年底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jīng)濟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開始形成。
(16)1981年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7)1982年的十二大明確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8)1987年召開的十三大確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9)1992年的十四大提出了90年代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即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加快改革開放,集中力量把經(jīng)濟建設搞上去。還提出了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
(11)1997年的十五大將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12)2002年的十六大確定的考點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2.確立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的會議分別是遵義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十四大。
3.實行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的會議分別是八七會議、七屆二中全會、十一屆三中全會。
4.糾正黨內(nèi)的錯誤的會議分別是八七會議、遵義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
5. ①確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
、诎燕囆∑嚼碚摯_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chǎn)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行動指南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
③把“三個代表”思想確立為黨的主刀思想并寫入黨章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
6.標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五四運動。
7.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基礎是新三民主義。
8.標志著國民黨的主力基本被消滅是三大戰(zhàn)役。
9.標志著統(tǒng)治中國22年的國民政府覆滅是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10.1949年中共“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
11.提出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是在1964年中共三屆人大。
12.民族區(qū)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13.共和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樁冤案是劉少奇案 14.1989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頒布,1999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行政復議法》。這兩部法律規(guī)范了政府行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證。
專制主義的發(fā)展歷程必背知識點
專制主義是指中央的決策方式,具體說就是皇帝的個人專斷獨裁;中央集權指全國各種軍、政、財權歸屬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執(zhí)行中央的政令。
1.戰(zhàn)國時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韓非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國家的主張。新興地主階級從加強專政和保護封建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初步確立了君主集權的政治體制。
2.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把專制主義的決策方式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3.西漢鞏固
漢景帝、漢武帝解決了王國分權割據(jù)的問題。漢武帝又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論基礎。從此封建專制主義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鞏固。
4.隋唐完善
實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實行科舉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強
北宋初年,大力加強中央集權,解決了藩鎮(zhèn)割據(jù)和武將爭權的問題,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加強。
6.元朝新發(fā)展
為了加強封建統(tǒng)治和對遼闊疆域的管轄,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這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新舉措。
7明清達到頂峰
明朝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還設立特務機構,實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設軍機處,大興文字獄。明清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了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