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家長必讀:家長如何通過學習提高自己
2012-11-22 13:49:33民哲家庭教育的博客
家長需要通過學習,通過修煉改變和提高自己,這是解決家庭教育存在問題的一個根本,也是一個新起點。問題越大,家長在這方面越要用心,越要有緊迫感和危機感,要像孩子學習一樣,給自己定計劃,每天要學習什么,學習多長時間。不要希望今天學了一小時,看會書或博客,聽聽講座,明天就有大的進步或改變,這是不可能的。也別希望自己改變幾天幾周,就能看到孩子有進步,這也不現實。學習和改變都有一個過程,問題越多越大,需要時間越長,這是對家長最大的一個挑戰(zhàn),不管你是高中還是初中的家長,一定要下功夫,千萬不能急于求成。
孩子問題再棘手,也要冷靜。問題越大,越冷靜,冷靜了才能理性地面對問題,客觀地看待它。如果情緒有波動,感性戰(zhàn)勝了理性,那么你的一些想法和措施,都可能出現瑕疵,嚴重的,方向就容易出現偏差。不管多么難,家長一定要把自己心態(tài)放平。靜下心來,回視自己的問題,捋清思路,只有把問題的癥結,根源找到了,然后再考慮怎么改變。
很多家長說,為什么孩子在小學初中,學習成績都很好,到了高中,學習成績下滑,更嚴重的產生厭學情緒。這有很多因素存在,很多問題是潛藏的,我接觸過很多家庭,都是因為家庭教育方式有問題,而且家長也缺少前瞻性。家長分析問題最先考慮的就應該是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是否有不當的地方。孩子以往取得的好成績,是怎么來的?是他知道為自己而學,養(yǎng)成了好習慣,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還是靠盯著,靠家長的強制要求得來的?很多家長,孩子學習好了,對其他問題,就根本沒引起重視,日積月累總有一天會出現大問題的。有些孩子以前雖然也不想按照家長的意愿,但當時孩子沒有能力反抗,被動接受了,體現在成績上,可能還不錯。孩子步入青春期,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再加上到了高中,學習任務越來越重,知識越來越抽象,遇到阻力,很多問題就暴露出來。有些孩子以前學習好,但根本不是在為自己學習,主動性自律性都很差,那就歸結到習慣問題。這些問題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原因,早期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孩子發(fā)生這些情況的就少。
有些孩子依賴性很強,家長感覺孩子長不大,不成熟。怎么叫不成熟啊?第一,家長替代孩子做事太多。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依賴家長,家長也樂此不疲,這是行為能力沒跟上年齡的成長。即使他學習好,長大以后,這方面和同齡人有差距,也都有可能會產生自卑感。第二,是心智不成熟,這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比如:孩子十五歲了,實際心理年齡才十二、三歲,面對挫折,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跨越,就糾結,影響情緒,不能安心學習,導致學習成績下滑。有些比較上進的孩子,想靠延長時間,給自己定嚴格的學習計劃去提高,一旦達不到,就會對自己失望,痛苦。我常說家長要放手,很多家長聽了,就撒手不管了,從這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放手一定要有個過程,有計劃,一點點引導,多找孩子優(yōu)點,正向鼓勵,對孩子的包辦代替,不管是生活上的還是學習上的,都要逐漸放手,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走向獨立,這一點是挺難解決的,但是必須解決。
有些家長和孩子沒法溝通,有些家長說只要不談學習和孩子交流就很好,實際上不能談學習,說明和孩子的交流也不暢通。學習是孩子的主要任務,談一點學習,孩子就沒法和家長溝通,外在表現是孩子有問題,但根源是家長,這一點毫無疑問。孩子問題越大,家長越要控制住情緒,把孩子暫時的成績,學習狀態(tài)先放一放。放一放不是不管了,要去反思自己的教育,反復梳理一下,客觀分析,自己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去改進?
如果親子關系良好,孩子遇到什么問題和困難,都會和家長說,為什么有些孩子不和家長說,沒有和家長打電話的欲望?孩子說了,“和你說也沒用”。說的時候家長卻去報怨孩子,不理解孩子。“孩子困了,你卻以為他餓了,你拿面包給他”,孩子能不失望嗎?一次不理解,兩次不理解,次數多了孩子就不和你說了,孩子就沒有遇到問題尋求家長的理解和幫助的心情了,時間長了溝通就出現障礙了。
研究表明,親子關系不睦、不好,孩子就容易厭學或產生網癮。我多年從事家庭教育實踐的經驗也足以證明,親子關系的好壞,和孩子是否優(yōu)秀,成績高低有直接關系。孩子厭學也好,有網癮也好,根本原因,家庭教育肯定出現問題了。為什么好多孩子追求奇裝異服,抽煙和玩游戲上癮等呢?孩子學習遇阻,遇到困難之后,自卑了或者氣餒了,在學習方面,正向上得不到認可,在其他方面也要追求他人的認可。玩游戲玩得好,也會有人佩服啊。另一方面,孩子也是找一個精神寄托,就和成人借酒澆愁似的,對孩子來講,他在虛擬空間得到一種滿足,也是一種情緒釋放和宣泄。所以孩子出現問題,是家長沒有及時捕捉到孩子的心理。我不否認剛開始每個孩子都渴望學習好,但是當孩子完全失去信心的時候,他不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習上,就會用在別的上,因為孩子的精力特別旺盛。雖然不排除有外部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問題不能完全歸根于家長,但是根本原因肯定在家庭教育上。
包括早戀也是這樣的。一般情況下,我不會輕易用早戀這個詞的,因為絕大多數所謂的“早戀”都是家長或老師給孩子戴的大帽子,是成人把孩子美好的情感經歷和體驗簡單粗暴的妖魔化了,家長應該在先理解的前提下加以引導才是上策,其實,孩子在高中階段有點情感經歷和體驗對他們的成長還是很多益處的,只是有一種情況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就是親子關系不睦,家長不能成為孩子宣泄負面情緒的一個出口、接受者,那么他們的負面情緒怎么消除呢?孩子就容易找有共性的、同病相憐的同學,有什么苦惱都跟對方說,因為對方特別理解,容易找到共鳴,進而,出現真正的早戀,并因此影響學習,而家長往往還蒙在鼓里。
如果這個出口沒有的話,孩子的負面情緒日積月累,那么最終的后果就是心理問題,心理疾病。我也跟蹤過中度焦慮和抑郁癥的孩子家庭,怎么造成的,就是負面的東西沒有及時消除。如果孩子真有心理問題,那么家長這方面也肯定有問題,家長一定要先去咨詢一下心理咨詢師,聽聽心理咨詢師的意見,然后再決定下一步怎么辦。我去年帶過一個孩子一年,今年考上大學了,當時家長很武斷地就強迫孩子一起去找心理醫(yī)生了,后來心理醫(yī)生說了:是媽媽的問題,媽媽需要持續(xù)地去咨詢。一個合格的心理醫(yī)生,會從了解你的教育方式方法入手,客觀地分析原因。當然,對心理咨詢師來講,有時也是解決不了教育的問題。
總而言之,孩子身上表現出的種種問題,直接反映出的是家庭教育的問題。那么,家長如何通過學習提高自己呢?
就和孩子學習一樣,家長的心態(tài)要放平,要帶著問題靜下心來去學習,用不用心去學習,收獲程度肯定不一樣。有位家長說孩子心理不成熟,我讓她把未知數老師講座的博文好好看看,她說看過,但在交流中我覺得她沒有領悟到其中的精髓,我對她說,要用心體會,有些共鳴的語言,可能也就三兩句話,反復去琢磨。這位家長又去看了三遍,說找到她想要的答案了。未知數老師內心的感受表述得非常詳細,要認真的去體會?梢栽O身處地去設想一下當時的情景,如果面對孩子那樣地向你抱怨,或者是歇斯底里地趕你走這種情況,假如我是孩子媽媽,是多么生氣,自己該如何應對。做孩子的“垃圾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不是簡單地傾聽就夠了,能不能平和地接受,能不能把即將爆發(fā)的情緒抑制住,然后靜靜的思考才是關鍵,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和修煉!
我給未知數推薦的書《吸引力法則》(我只是有限地給家長推薦這書),這本書是超科學的,有些現象現在的科學沒法解釋,中心思想就一句話: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看待問題。書里有很多例子,我覺得大方向是對的,很多觀點是符合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的,我認為網絡詞匯“正能量”就應該來源于這本書。用哲學思想看,凡事都有兩面性,要從正面看,不要總是從負面,陰暗角度看。很多家長就是從陰暗的角度看孩子,經常懷疑這,懷疑那,有些是誤解了孩子,有些即使是存在的問題,老盯著,也會越盯越嚴重。未知數說這本書,她第一遍看沒完全理解,然后再看兩遍,三遍,到三遍有感覺了。所以,發(fā)現有共鳴的書和文章一定要反復去看,看第一遍和看第三遍絕對是不一樣的。
我給大家推薦文章也是有針對性的。在我的博客里,基本上所有的問題我都寫過,要有針對性的去看,包括其他書籍或博客。比如說,有些孩子學習很好,高處不勝寒,總想要保持或進一步證明自己,有的用了幾個月去請老師補弱,然后就想在短期的考試中證明自己,但是越想證明卻越證明不了,這種情況我就推薦《不可貪勝》一文。
群里家長很多,出現問題比較大的情況也不少。對比一下,學習好的孩子,優(yōu)秀的孩子家庭,家長肯定正面引導孩子,以欣賞,鼓勵為主。問題越多的,肯定批評指責的多,甚至有暴力行為,這就是最大差別。不是孩子學習好,家長才輕松,而是家長一貫的方向、方法正確,一直輕松。家長越累,孩子問題越多。家長從哪里突破?要敢于暴露問題,問題隱藏不會消失的,隱藏的話,交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孩子問題比較多,學習成績不太好的,首先家長要把面子放下,相互間溝通,看看我說的是否有道理,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和孩子的成績掛鉤。
再有一個很好的渠道,就是朋友,同事,身邊的人也很重要。多接觸孩子教育做得比較好的,向人虛心請教。舉一個例子,未知數當時怎么知道我,把孩子送到我這兒?她和我過一段時間要請來群里做講座的嘉賓清風老師是同事。她在沈陽陪讀,一方面在我的監(jiān)督下,她能夠在孩子面前做好,另一方面,每周回老家,都會給清風打電話發(fā)泄她的情緒和受的委屈。我也鼓勵她,你們那么近的同事,又是那么有體會的過來人,一定要經常交流。
家長在沒有把握給孩子提供正能量的時候,那就肯定是負能量,這時候家長就不要輕易參與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不作為”也比反作用要強啊。經過學習和思考以后,家長可以以學習的姿態(tài)和孩子來談感受,同樣是學習,學習的內容不一樣而已。在親子關系不是很融洽的時候,家長只需談你的學習感受,結合以前的言行和孩子交流,和孩子談談你的感悟,就只談你的問題,說我是這樣理解的,說以前出現的問題也有你的責任,家長要承擔責任。∵@樣能夠促進自己觀念的轉變,同時也能引導孩子轉化,由消極變?yōu)榉e極。
我還要強調的是,家長學習和孩子學習是一樣的,熟能生巧,家長對教育理念方法了解了,為什么效果卻不一樣呢,差別就在熟練程度。有的家長熟練掌握了,孩子什么情況、什么問題,孩子一說,第一反應就知道怎么應對;有的家長是三思而行,孩子這話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回答,拿不準的時候,怎么去發(fā)問,如果三思時間太長了,即使應對對了,效果卻也大打折扣了;更差的就是家長無法通過觀察去捕捉孩子的心理活動,導致方向性有問題,那和孩子就沒法交流了。
教育是藝術,藝無止境!學習、感悟、修煉,再學習、再感悟、再修煉……才能達到自然流露的境界。
(此文由群友婧媽等根據9月30日的交流錄音整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