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復習教案:《地球上的大氣》(2)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21-09-23 11:33:08
高緯環(huán)流:南北緯60°~南北緯90°之間
分布特點:氣壓帶和風帶相間分布,高氣壓帶和低氣壓帶相間分布;
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 南北半球對稱分布
季節(jié)移動:隨太陽直射點的季節(jié)移動而南北移動
成因:由于海陸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響,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使呈帶狀分布的氣壓帶
被分裂成一個個高、低氣壓中心
7月: 副熱帶高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切斷 大陸上:亞洲低壓和北美低壓
分布 海洋上:夏威夷高壓和亞速爾高壓
1月: 副極地低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切斷 大陸上:亞洲高壓和北美高壓
海洋上:阿留申低壓和冰島低壓
東亞季風環(huán)流 冬季:亞洲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之間存在氣壓差,形成西北季風
夏季:夏威夷高壓和亞洲低壓之間存在氣壓差,形成東南季風
影響氣候的因素: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包括氣壓帶、風帶和季風環(huán)流)、
海陸分布、洋流和地形等
大氣環(huán)流 使高低緯度之間、海陸間水熱得到交換,調整著全球的水熱分布
本身也是一種氣候現(xiàn)象,在不同的環(huán)流形勢下氣候類型不同
低緯度熱帶地區(qū): 赤道低氣壓帶與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
案例分析 中低緯度亞熱帶地區(qū):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與地中海氣候的形成
中高緯度溫帶地區(qū): 西風帶與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
氣團:水平方向上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分布比較均一的大范圍空氣,叫做氣團
鋒面:當冷暖兩個性質不同的氣團在移動過程中相遇時,它們之間出現(xiàn)的一個傾斜
的交界面
鋒線:鋒面與地面相交的線
鋒: 一般把鋒面和鋒線統(tǒng)稱為鋒
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方向移動的鋒
冷鋒 過境前:暖氣團控制,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天氣晴朗
天氣變化 過境中:陰天、下雨、刮風、降水等天氣
過境后:冷氣團控制,氣溫下降、氣壓升高、濕度降低,天氣晴朗
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方向移動的鋒
暖鋒 過境前:冷氣團控制,氣溫低、氣壓高、濕度小、天氣晴朗
天氣變化 過境中:云雨、降水多發(fā)生在鋒前,多連續(xù)性降水
過境后:暖氣團控制,氣溫上升、氣壓下降、濕度升高,天氣晴朗
準靜止鋒 冷暖氣團勢力相當,使鋒面來回擺動的鋒
天氣變化:形成長時間持續(xù)的陰雨天氣
中心氣壓:低氣壓
氣流運動 垂直方向:上升
低壓系統(tǒng)(氣旋) 水平方向:輻合 北半球:逆時針方向
南半球:順時針方向
天氣狀況:陰雨天氣
中心氣壓:高氣壓
氣流運動 垂直方向:下沉
高壓系統(tǒng)(反氣旋) 水平方向:輻散 北半球:順時針方向
南半球:逆時針方向
天氣狀況:晴朗天氣
形成:熱帶或副熱帶海區(qū)強烈發(fā)展的熱帶氣旋。
中心附近風力可達12級以上
臺風 源地 臺風:西北太平洋
颶風:印度洋、大西洋
災害性天氣 災害:主要由狂風、特大暴雨、風暴潮造成
形成:由強冷空氣入侵造成大范圍的降溫,
寒潮 并伴有大風、雨雪、霜凍等現(xiàn)象
災害:主要由強烈降溫、大風、大雪、凍雨等造成
氣候:某個地區(qū)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或統(tǒng)計狀態(tài)
氣候變化概念 概念:長時期大氣狀態(tài)變化的一種反映
表現(xiàn):不同時間尺度的冷暖干濕變化
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時間跨度最大。變化周期最長的氣候變化
分類 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距今1萬年以來的氣候變化
近代氣候變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氣象觀測記錄時期的氣候變化
過去1萬年的氣溫變化:波動上升
全球:氣溫升高,平均上升0.6℃
近百年的氣溫變化 整體:與全球變化總趨勢基本一致
我國 地區(qū):西北、華北、東北增溫最明顯,長江以南地區(qū)變暖趨勢不明顯
季節(jié):冬季增溫最明顯
海平面上升 冰川融化
海水熱膨脹
農業(yè)生產 低緯度地區(qū)農作物的產量將減少
高緯度地區(qū)農作物的產量有可能增加
水循環(huán) 蒸發(fā)加劇
改變區(qū)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極端異常事件的發(fā)生
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
對策 增加溫室氣體的吸收量
采取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
手段 實行直接控制
應用經濟手段
鼓勵公眾參與
技術 節(jié)能技術
生物能技術
二氧化碳固定技術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