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議論文的答題方法
2019-02-13 16:50:29網絡整理
縱觀近幾年來的高考議論文作文,凡是寫得好的文章,多以說理見長。對文章進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論證的深度,更能顯示出考生思維的縝密。而得分不理想的作文則多堆砌例子,沒有說理,或者說理不深入,原因在于考生未掌握分析說理的方法。展開分析說理的方法有許多種,常用的有因果分析法、逆向設想法、辯證分析法、正反對比法、聯(lián)系現實法等。
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即把例子看作“果”,通過論述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忌谶\用這種方法說理時,可以利用“因”開拓思路,當然這只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例子要與論述內容存在因果關系,而不是強加上去的。同時,還要注意所論述的原因應跟論點一致,否則就無法把材料和觀點聯(lián)系起來。如:
法國著名哲學家薩特有言:“人始終處在自身之外。”習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要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確,人不僅為自己而活。試想,若一個社會中的人只考慮自己的需求,那社會如何進步?文明如何發(fā)展?所以,人渴望“被需要”就顯得十分重要,這不僅使人擺脫小我,關注大我,也促使個人為社會乃至國家的建設貢獻應有之力。
——2018年高考語文上海卷《人永遠活在自身之外》
【點評】以名言引起論述,點明人不是孤立的存在,進而聯(lián)系“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進一步論述人若只考慮自己,社會就不會進步,文明也不會發(fā)展,故而得出人渴望“被需要”的心態(tài)至關重要的結論,由因及果,水到渠成。
逆向設想法
逆向設想法,即運用逆向思維對論據作反向假設,進而分析在這種假設條件下可能產生的某種結果。逆向設想法的主體部分由假設復句構成,假設部分來源于論據,分析部分服務于論點,所以不能隨心所欲地假設。運用假設復句時要從實際出發(fā),從不同的角度來假設,使分析更全面,使說理更深刻。倘若有多個假設復句,應按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排列組合,不可任意拼湊。如:
試想,若沒有這種渴望“被需要”的心態(tài),他們之中能堅持努力的又有幾人?如此,今后又該由誰來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重任?正是這種渴望“被需要”的心態(tài),促使蕓蕓眾生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自我價值。
——2018年高考語文上海卷《人永遠活在自身之外》
【點評】文段由“試想”領起,連用兩個問句,逆向假設了沒有渴望“被需要”的心態(tài),會對個人乃至社會和國家造成的危害,從而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引人深思。
辯證分析法
辯證分析法,即論述時強調使用辯證思維,堅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聯(lián)系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問題,避免出現片面或絕對的看法,力求方方面面都要兼顧。如:
在新時代的今天,新青年在祖國的高速發(fā)展中得到成長。
大河有水小河滿,國家繁榮民方強。“90后”美女博導楊樹,從小學習成績優(yōu)異,16歲便考入復旦大學。憑著耀眼的成績入選第12批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后,楊樹被聘為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樹能有這種開掛般的人生,不正得益于祖國優(yōu)質的教育和人才戰(zhàn)略提供的機遇嗎?
在新時代的今天,新青年更應該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成龍在《國家》里唱道:“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每個個體都是國家的一員,青年人只有成為國之棟梁,才能擔負起接班人的重任。
——2018年高考語文北京卷《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fā)展中成長》
【點評】上述文字從“新青年在祖國的高速發(fā)展中得到成長”“新青年更應該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兩個方面展開論述,辯證而透徹。
正反對比法
正反對比法,即在對觀點進行正面論述之后,再轉向反面,運用反面論據進行論證分析,使前后內容形成正反對比。其寫作要求是所拓展的人、事和前面的人、事的內涵要一致,性質要相對;要滲透作者的褒貶之情,顯示作者鮮明的立場。如:
與時俱進,迎難而上,引領新時代。父親曾對我說,不要學他大字不識,為了養(yǎng)家,只能去毛衫市場辛苦奮斗。如今是知識信息時代,白手起家太難,“白腦”起家就更不切實際了!聽了父親的話,我發(fā)奮讀書,努力克服學習中的艱難挫折,所以今天自信滿滿地坐在考場上。新時代青年不僅要有踏實肯干的精神,還要有豐富的知識、頑強的意志與抗挫折的能力,因為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我們對自己也應該提出更高的要求。
反觀現實,我們身邊有不少“啃老族”“佛系青年”“喪掉的一代”,他們肯定也有過夢想,或許有些還不乏實干精神,但他們缺少迎難而上、頑強拼搏的勇氣,遇到一點挫折便被嚇退,最終一事無成,碌碌無為。如此青年怎能引領時代,書寫“我”的浙江故事呢?
——2018年高考語文浙江卷《書寫我的浙江精神》
【點評】第一段以父親的告誡為正面例子,第二段以缺乏精氣神的青年人為反面例子,正反對比,抓住問題本質,深入挖掘,將“浙江精神”和社會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強調了新時代下與時俱進、迎難而上的“浙江精神”的必要性。
聯(lián)系現實法
聯(lián)系現實法,即在主體部分論證之后,在文章結尾處宕開一層,聯(lián)系當前熱點現象、身邊事例或自我思想的實際情況等,再進行進一步論述,以增強觀點的現實性和針對性。如主體部分已經聯(lián)系社會實際,則結尾最好變換角度,進一步聯(lián)系自我實際。如:
今天,我們青少年在學習時,也要全面發(fā)展,不能偏科。如果偏科嚴重,便難以成大事。人們常說的“6-1=0”就是這個道理。在培育建設祖國的人才時,有些人只看重分數,而忽視道德品質這一重要方面。這樣下去,教育“立德樹人”的任務便難以完成,培育出來的人才,也很難與社會要求相匹配。
——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Ⅱ《“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漫談》
【點評】本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就青少年學習中的具體事例展開論述,指出新時代青年要全面發(fā)展。既生動形象地闡釋了不能“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的問題,又能夠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地論證中心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