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教案:《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教學設計(一)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2 12:08:47
高二語文教案:《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教學設計(一)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抓關鍵詞,并分析關鍵詞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2、理解文中重要語句的內涵,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過程與方法:
圍繞“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的人文話題,通過品讀、討論、探究,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并能演繹自己的認識。
情感態(tài)度與人生價值觀:
提高學生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的認識,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及難點
通過關鍵詞的分析、重要語句的理解、重要文段的品讀,來領會文章的旨意
教學方法
品讀法,討論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人們時常仰望著星空,思索著“人是什么”。
古希臘哲人柏拉圖曾經面對著他的門徒給人下了一個定義:“人就是沒有羽毛、兩條腿直立的動物。”于是門徒中就有反對者抓了一只公雞,把羽毛全部拔光,拎著公雞來到柏拉圖面前質問說:“這就是老師所說的人嗎?”面對著學生的質問,柏拉圖一時無言以對,面紅耳赤。
柏拉圖當時只是從外部特征來定義人,顯得過于表面化,是錯誤的。然而,在西方另一哲人位帕斯卡爾的眼中,人是能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帕斯卡爾為什么要把人比作能思想的葦草,今天我們就一同走入文本去探討,去感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請學生標出自己感到疑惑的語句。
先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讀后老師進行點評。
然后,再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有疑問的地方可以相互交流。
三、分析題目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這是一個奇特而富有詩意的比喻句。題目概括了人什么特點?怎么理解。
這個句子的主干成分是“人是葦草”,為什么把人比作葦草呢?本體和喻體具有相似點,是脆弱。但是,在中心名詞“葦草”前面加了一個定語“能思想”,突出人不是一般的葦草,而是能思想的葦草,強調能思想的特點。
作者發(fā)出如此深刻的人生感慨,其實和他的人生經歷和遭遇有關。一方面,帕斯卡爾一生體弱多病,始終被病魔折磨著,39歲英年早逝。另一方面,在短短的一生中,他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突出的成就?梢哉f帕斯卡爾在肉體上是脆弱的,但是思想上是強大的。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