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傾聽做孩子的聆聽者
2024-10-08 22:49:09網(wǎng)絡整理
導語:很多孩子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不愿意跟父母溝通,因為說不了幾句家長就開始言傳身教。這些經(jīng)驗告訴我們,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應該首先是一位聆聽者。
煩惱:家長會上,班主任找到小林的爸爸,詢問小林最近遇到了什么事,好像情緒低落,悶悶不樂。有任課老師反映他在課上經(jīng)常發(fā)愣,很明顯在想著其他事。小林爸爸苦惱地說:“自從孩子上了中學,回家話越來越少,我們也經(jīng)常找機會跟他交流。剛開始他還會說說學校的事,現(xiàn)在根本就不做聲了。再說現(xiàn)在功課繁重,也沒有時間交流。”后來老師通過小林的好朋友了解到,他情緒低落是因為最近父母經(jīng)常發(fā)生爭執(zhí),爭吵很厲害,他很擔心父母會離婚。得知小林的擔憂后,父母感到很吃驚,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也不可能離婚,完全是小林誤會了。為了解開誤會,一家人來到了心理咨詢室。
仔細想來,小林的誤會完全是因為和父母缺乏有效的溝通。在談到與孩子的溝通時,不少家長覺得自己還是很重視的,經(jīng)常想到會找機會和孩子聊聊,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進入青春期后,很難與孩子進行深入的交流,也越來越不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
小林說:“每次跟父母談話,出不了兩分鐘,父母就開始教育我。總是他們有道理,更別說談談什么想不通的事。”小林的父母則說:“我們說的話他都聽不進去,要么是頂嘴,要么是一轉身進房間。”有效交流的前提是雙方能夠以平等、接納和互相尊重的心態(tài)傾聽。在咨詢室中,咨詢師讓親子雙方做了一個“用十分鐘聽,用十秒鐘問”的交流,首先由小林說說自己心里的困擾和擔憂,父母只能對不清楚的地方提問,并向小林核對自己的理解是否有誤。再由父母說說自己的困擾,小林對不理解的地方提問并核對。雙方都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傾聽是那么的重要。
指導:胡文宇(“陶老師熱線”輔導老師)
很多時候,當交流雙方都只期待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時,就會忙著要滔滔不絕地說。家長滔滔不絕地說,在孩子聽來,就好像是教訓、指責、批判,完全不是他們內心對交流的期望。通常當家長在交流中處于強勢和操控狀態(tài)時,孩子只能選擇沉默或回避。在個別情況下,當孩子想爭奪發(fā)言權時,就會出現(xiàn)爭吵。
交流原本的目的是了解對方,也讓對方了解自己。帶著接納和尊重的心態(tài)去傾聽,才能夠發(fā)現(xiàn)對方內心的需要,并互相給予對方適當?shù)年P懷。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專注地傾聽,設身處地理解對方的想法,說話的人才能夠體會到被尊重,自己的感受被重視,才會愿意更進一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心情。真正意義上的交流由此開始。
父母和孩子們,當我們覺得也有一些小林那樣的溝通困難時,不妨來做一做“用十分鐘聽,用十秒鐘問”的游戲,讓我們耐下心來,保持沉默,專心地聽一聽對方說了些什么,當我們不別急著去影響和改變對方時,也許改變就發(fā)生了。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