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tài)知識匯總
來源:網絡整理 2020-03-13 14:54:55
一、地殼的變動
地質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及其表面形態(tài)不斷發(fā)生變化的作用,就是地質作用。
地質作用 |
內力作用 |
外力作用 |
能量來源 |
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內部的熱能 |
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能 |
表現(xiàn)形式 |
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 |
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 |
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
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者盆地 |
把高山削低,低地填平 |
相互作用的關系 |
地表形態(tài)是在內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斷發(fā)展變化的 |
|
速度 |
地震、火山噴發(fā)、山崩、泥石流等地質作用進行得很迅速、很激烈,使地面瞬間產生劇變,往往造成自然災害;有些地質作用進行得比較緩慢,如青藏高原幾千萬年前是海洋 |
二、地殼運動與板塊構造
1.地殼運動:指由于內力作用所引起的地殼的機械運動。地殼中的各種地質構造基本上都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因而地殼運動又稱為構造運動。
按性質、方向分 |
水平運動 |
垂直運動 |
表現(xiàn) |
使地殼物質發(fā)生水平位移 |
地殼的抬升或者下沉 |
地貌 |
地表巖石發(fā)生彎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或斷裂張開,形成裂谷或海洋 |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陸變遷 |
兩者關系 |
相伴發(fā)生,不同區(qū)域和不同時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以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 |
2.板塊構造
(1)全球巖石圈分成六大板塊: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非洲板塊。
(2)板塊內部地殼穩(wěn)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地殼活躍,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于這一地帶。
板塊相對移動而發(fā)生的彼此碰撞或者張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塊張裂處形成了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兩大陸板塊交界處相撞形成巨大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大陸板塊與大樣板塊相撞,形成海溝、島弧、海岸山脈。
三、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1.地質構造:由地殼運動引起的地殼的變形、變位。
2.構造地貌:由地質構造形成的地貌。
3.地質構造規(guī)律的實際應用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