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數(shù)學教案:《函數(shù)模型的應用舉例》教學設計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6 09:34:27
高一數(shù)學教案:《函數(shù)模型的應用舉例》教學設計
項目 |
內容 |
|||||||||||||||||||||||
課題 |
函數(shù)模型的應用舉例 (共 2 課時) |
修改與創(chuàng)新 |
||||||||||||||||||||||
教學 目標 |
1.培養(yǎng)學生由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的建模能力,即根據(jù)實際問題進行信息綜合列出函數(shù)解析式. 2.會利用函數(shù)圖象性質對函數(shù)解析式進行處理得出數(shù)學結論,并根據(jù)數(shù)學結論解決實際問題. 3.通過學習函數(shù)基本模型的應用,體會實踐與理論的關系,初步向學生滲透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系. |
|
||||||||||||||||||||||
教學重、 難點 |
根據(jù)實際問題分析建立數(shù)學模型和根據(jù)實際問題擬合判斷數(shù)學模型,并根據(jù)數(shù)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
|
||||||||||||||||||||||
教學 準備 |
|
|
||||||||||||||||||||||
教學過程
|
第1課時 函數(shù)模型的應用實例 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我們學習了不同的函數(shù)模型的增長差異,這一節(jié)我們進一步討論不同函數(shù)模型的應用. 提出問題 ①我市有甲、乙兩家乒乓球俱樂部,兩家設備和服務都很好,但收費方式不同.甲家每張球臺每小時5元;乙家按月計費,一個月中30小時以內(含30小時)每張球臺90元,超過30小時的部分每張球臺每小時2元.小張準備下個月從這兩家中的一家租一張球臺開展活動,其活動時間不少于15小時,也不超過40小時. 設在甲家租一張球臺開展活動x小時的收費為f(x)元(15≤x≤40),在乙家租一張球臺開展活動x小時的收費為g(x)元(15≤x≤40),試求f(x)和g(x). ②A、B兩城相距100 km,在兩地之間距A城x km處D地建一核電站給A、B兩城供電,為保證城市安全.核電站距城市距離不得少于10 km.已知供電費用與供電距離的平方和供電量之積成正比,比例系數(shù)λ=0.25.若A城供電量為20億度/月,B城為10億度/月. 把月供電總費用y表示成x的函數(shù),并求定義域. ③分析以上實例屬于那種函數(shù)模型. 討論結果:①f(x)=5x(15≤x≤40). g(x)= ②y=5x2+ ③分別屬于一次函數(shù)模型、二次函數(shù)模型、分段函數(shù)模型. 例1一輛汽車在某段路程中的行駛速率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1)求圖3-2-2-1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并說明所求面積的實際含義; (2)假設這輛汽車的里程表在汽車行駛這段路程前的讀數(shù)為2004km,試建立行駛這段路程時汽車里程表讀數(shù)s km與時間t h的函數(shù)解析式,并作出相應的圖象. 圖3-2-2-1 活動:學生先思考或討論,再回答.教師根據(jù)實際,可以提示引導: 圖中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速度,面積為路程;由于每個時間段速度不斷變化,汽車里程表讀數(shù)s km與時間t h的函數(shù)為分段函數(shù). 解:(1)陰影部分的面積為50×1+80×1+90×1+75×1+65×1=360. 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汽車在這5小時內行駛的路程為360 km. (2)根據(jù)圖,有 這個函數(shù)的圖象如圖3-2-2-2所示. 圖3-2-2-2 變式訓練 2007深圳高三模擬,理19電信局為了滿足客戶不同需要,設有A、B兩種優(yōu)惠方案,這兩種方案應付話費(元)與通話時間(分鐘)之間關系如下圖(圖3-2-2-3)所示(其中MN∥CD). (1)分別求出方案A、B應付話費(元)與通話時間x(分鐘)的函數(shù)表達式f(x)和g(x); (2)假如你是一位電信局推銷人員,你是如何幫助客戶選擇A、B兩種優(yōu)惠方案?并說明理由. 圖3-2-2-3 解:(1)先列出兩種優(yōu)惠方案所對應的函數(shù)解析式: (2)當f(x)=g(x)時, ∴x=200.∴當客戶通話時間為200分鐘時,兩種方案均可; 當客戶通話時間為0≤x<200分鐘,g(x)>f(x),故選擇方案A; 當客戶通話時間為x>200分鐘時,g(x)<f(x),故選方案B. 點評: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函數(shù)圖象能夠發(fā)揮很好的作用,因此,我們應當注意提高讀圖的能力.另外,本例題用到了分段函數(shù),分段函數(shù)是刻畫現(xiàn)實問題的重要模型. 例2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認識人口數(shù)量的變化規(guī)律,可以為有效控制人口增長提供依據(jù).早在1798年,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T.R.Malthus,1766~1834)就提出了自然狀態(tài)下的人口增長模型: y=y0ert, 其中t表示經過的時間,y0表示t=0時的人口數(shù),r表示人口的年平均增長率. 下表是1950~1959年我國的人口數(shù)據(jù)資料:
(1)如果以各年人口增長率的平均值作為我國這一時期的人口增長率(精確到0.000 1),用馬爾薩斯人口增長模型建立我國在這一時期的具體人口增長模型,并檢驗所得模型與實際人口數(shù)據(jù)是否相符; (2)如果按表的增長趨勢,大約在哪一年我國的人口達到13億? 解:(1)設1951~1959年的人口增長率分別為r1,r2,r3,…,r9. 由55196(1+r1)=56300, 可得1951年的人口增長率為r1≈0.020 0. 同理,可得r2≈0.0210,r3≈0.0229,r4≈0.0250,r5≈0.0197,r6≈0.0223,r7≈0.0276, r8≈0.0222,r9≈0.0184. 于是,1950~1959年期間,我國人口的年平均增長率為 r=(r1+r2+…+r9)÷9≈0.0221. 令y0=55 196,則我國在1951~1959年期間的人口增長模型為 y=55 196e0.0221t,t∈N. 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作出散點圖,并作出函數(shù)y=55 196e0.0221t(t∈N)的圖象(圖3-2-2-4). 圖3-2-2-4 由圖可以看出,所得模型與1950~1959年的實際人口數(shù)據(jù)基本吻合. (2)將y=130000代入y=55 196e0.0221t, 由計算器可得t≈38.76. 所以,如果按表的增長趨勢,那么大約在1950年后的第39年(即1989年)我國的人口就已達到13億.由此可以看到,如果不實行計劃生育,而是讓人口自然增長,今天我國將面臨難以承受的人口壓力. 變式訓練 一種放射性元素,最初的質量為500 g,按每年10%衰減. (1)求t年后,這種放射性元素質量ω的表達式; (2)由求出的函數(shù)表達式,求這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剩留量為原來的一半所需的時間叫做半衰期).(精確到0.1.已知lg2=0.301 0,lg3=0.477 1) 解:(1)最初的質量為500 g. 經過1年后,ω=500(1-10%)=500×0.91; 經過2年后,ω=500×0.9(1-10%)=500×0.92; 由此推知,t年后,ω=500×0.9t. (2)解方程500×0.9t=250,則0.9t=0.5, 所以 即這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約為6.6年. 知能訓練 某電器公司生產A型電腦.1993年這種電腦每臺平均生產成本為5 000元,并以純利潤20%確定出廠價.從1994年開始,公司通過更新設備和加強管理,使生產成本逐年降低.到1997年,盡管A型電腦出廠價僅是1993年出廠價的80%,但卻實現(xiàn)了50%純利潤的高效益. (1)求1997年每臺A型電腦的生產成本; (2)以1993年的生產成本為基數(shù),求1993年至1997年生產成本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數(shù).(精確到0.01,以下數(shù)據(jù)可供參考: 活動:學生先思考或討論,再回答.教師根據(jù)實際,可以提示引導. 出廠價=單位商品的成本+單位商品的利潤. 解:(1)設1997年每臺電腦的生產成本為x元,依題意,得 x(1+50%)=5000×(1+20%)×80%,解得x=3200(元). (2)設1993年至1997年間每年平均生產成本降低的百分率為y,則依題意,得5000(1-y)4=3200, 即1997年每臺電腦的生產成本為3 200元,1993年至1997年生產成本平均每年降低11%. 課堂小結 本節(jié)重點學習了函數(shù)模型的實例應用,包括一次函數(shù)模型、二次函數(shù)模型、分段函數(shù)模型等;另外還應關注函數(shù)方程不等式之間的相互關系. 活動:學生先思考或討論,再回答.教師提示、點撥,及時評價. 引導方法:從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兩方面來總結. 作業(yè) 課本P107習題3.2A組5、6. |
|
||||||||||||||||||||||
板書設計 |
|
|||||||||||||||||||||||
教學反思 |
|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