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語文復習方法 > 研讀2013高考真題 透析現(xiàn)代文閱讀六大考點

    研讀2013高考真題 透析現(xiàn)代文閱讀六大考點

    2013-09-13 13:45:34《高考金刊》

      現(xiàn)代文閱讀文本意蘊豐厚,表現(xiàn)出作者的人文情懷,在內容、表達等方面留下耐人咀嚼的地方,這些地方往往就是命題的著眼點。因此要備戰(zhàn)現(xiàn)代文閱讀,需要細致分析核心考點,這樣才能高屋建瓴,復習也會更有成效。

      一、標題:蘊涵豐富的考點

      有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可以透露內心的隱秘;而標題就是文章的眼睛,蘊涵豐富的信息和考點。天津卷選取劉之蔚《胡楊人家》為閱讀文本,選擇題的第一個選項是“A.標題‘胡楊人家’既點出了老代一家生活的環(huán)境,又暗指這家人具有胡楊一樣的品格”,這就是針對標題所設置的考題。

      山東卷大閱讀文本《活著》節(jié)選自余華《活著》,有一道題便著眼于標題而設:

      22.結合文本,談談本文以“活著”為題目有什么好處。(6分)

      文中寫了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他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后就越過越落魄了,可壽命長,還活著;福貴買回一頭快被宰殺的老牛,這頭老牛也還活著。由此可以歸納出答案第一點:“活著”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狀態(tài)。(加線的文字是答案,下同。)文章結尾由點及面,寫到“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個男人挑著糞桶從我跟前走過,扁擔吱呀吱呀一路響了過去”,老人、老牛以及這些男女“活著”,讓讀者體味“活著”的滋味;從而產生如何對待生命的思考。最后從語言上看,“活著”形象生動,言簡意豐,耐人回味。

      作者對標題是精心錘煉的,命題者著眼于文章標題來設題也是順理成章的,同學們要看清問題的指向,根據全文提取相關信息來作答。

      二、結構:考查作者行文的脈絡

      要準確解答試題,讀懂是前提。整體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結構非常重要。不少題目就是著眼于全文思路而設的;即便是關聯(lián)文本局部的試題,也只有整體把握文本才能做出準確、全面的解答,如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那么對樹木的把握也可能不準確。

      四川卷選取黃毅《負重的河流》為閱讀文本,有一道題看似只關聯(lián)文本局部,其實也要整體把握文本,才能完滿做答。

      16.文章第⑥段寫胡楊林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請看第⑥文字:

     、抻泻涌偸怯袠。樹是河流的另一種形式,是河接近藍天白云的一種方式。站立起來的河,嘩嘩的林濤,讓鳥像魚一樣游來游去。追隨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蒼蒼的胡楊林。它們高壯精神,粗枝大葉,緣著塔里木河這條蒼青的脈管,排列著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發(fā)。但是離塔里木河愈遠就愈讓人感到吃驚甚而震驚——那是些脫去了綠色的樹——它們死了,但還以樹的姿態(tài)直立著。是塔里木河拋棄了他們,還是它們走得太遠?他們成了沙漠上沒有歸宿、沒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它們永遠挺起胸膛在走,而永遠走不出這塊沙質的土地。

      解答這類“作用”題,一般思路是:概括所寫對象的特點及作用,再分析這樣寫在主題、結構方面的作用。從這段文字,可以得出答案的第一點:①生動地刻畫出胡楊林堅韌頑強的形象,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而在主題和結構方面的作用,則須從全文來考慮。

      文章寫“負重的河流”,表現(xiàn)河流對生命、文明的影響。“有河總是有樹。樹是河流的另一種形式……”寫樹,也是為了河流。原先,塔里木河滋養(yǎng)著胡楊林,而后來,失去了塔里木河,胡楊林枯死了。由此可以得出答案第二點:②深化主題,以胡楊樹的生死暗示河流的變化,表現(xiàn)生命離開河流后的困頓。

      從全文看,文章落筆于河水,接著寫沙漠“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再寫河水對胡楊林的影響,最后寫河水對人的影響,據此,可以寫出答案的第三點:③由河到樹,由樹到人,承上啟下,結構更加嚴密。

      三、描寫:意蘊豐富和主題深化

      作家追求文章意蘊豐厚,為此創(chuàng)作時會采取種種手法;命題者也往往著眼于此而設題。

      湖南卷選取法國作家奧杜《未婚妻》為閱讀文本。

      17.文中兩處畫橫線的文字對農民夫婦的描寫,表現(xiàn)了他們怎樣的性格特點?后一處文字對深化作品主題有何意義?(6分)

      第一處描寫:

      過了一會兒,農民的妻子完全轉身向著我。她在她帶來的籃子底層找尋一會兒,拿出了一塊煎餅。她一面請我吃煎餅,一面對我說,這煎餅是她今天早晨親手做的。

      我辭謝了她的好意。接著,她又請我吃一串葡萄,我不得不接受了。

      當火車在一個站停下時,我很難阻止農民下車為我購買一杯熱的飲料。

      第二處描寫:

      農民愛撫著一只美麗的花母雞的頭,對他妻子說:“假如我早知道她不是我們的媳婦,那么我早就把這只花母雞送給她了。”

      “是啊!假如我早知道……”

      農民的妻子向著已走出車站的長長人群做手勢,眼睛望著遠處說:“她已隨人群走了。”

      農民夫婦還沒有確認“我”是不是兒媳時就請“我”吃煎餅、葡萄,為“我”買飲料,知道“我”不是兒媳后還后悔沒有把美麗的花母雞送給“我”,這兩處描寫表現(xiàn)了農民夫婦純樸、善良、慷慨的性格特點;后一處文字在描寫農民夫婦誤以為“我”是兒媳時表現(xiàn)出的親情的基礎上,寫誤會消除后仍表現(xiàn)出對“我”的關愛,由表現(xiàn)家庭親情向表現(xiàn)人間溫情拓展,深化了作品主題。

      四、寫人之文中的“物”與詠物之文中的“人”

      寫人的文章,文中寫到某種物,是為寫人服務的;詠物的文章,文中寫到某個人,是為詠物服務的。命題人往往喜歡在此設題。

      全國新課標卷Ⅱ的文學類文本閱讀,選文是阿城《峽谷》,文章著力寫騎手,文中反復出現(xiàn)“鷹”,是為突出“騎手”這一形象服務。明乎此,回答下面這道題,思維指向就明確了。請看此題:

     。2)小說中三次寫到鷹,分別表現(xiàn)了什么意圖?請簡要分析。(6分)

      從文中找出寫鷹的相關語句,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來分析。

      森森冷氣漫出峽口,收掉一身粘汗,近著峽口,倒一株大樹,連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測之事,把大樹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峽頂一線藍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鷹在空中移來移去。

      此處寫鷹,強化了山谷的荒涼僻靜,為騎手的出現(xiàn)提供了獨特的背景。

      因有人在峽中走,壁上時時落下些許小石,聲音左右蕩著升上去。那鷹卻忽地不見去向。

      此處寫鷹,暗示騎手已經到來。

      愈來愈近,一到上坡,馬慢下來。騎手輕輕一夾,馬上了石板,蹄鐵連珠般脆響。馬一聳一聳向上走,騎手就一坐一坐隨它。蹄聲在峽谷中回轉,又響又高。那只鷹又出現(xiàn)了,慢慢移來移去。

      以空中自由飛翔的鷹與獨來獨往的騎手相互比照,豐富了騎手的形象內涵。

      文中寫鷹,其實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為人物營造特定的環(huán)境氛圍,二是直接突出人物形象。

      五、對比:高考考查最多的藝術手法

      不少作品運用對比手法,不少題目著眼于對比而設,對此要高度重視。要能看出形成對比的雙方,并能分析其作用。有的題目明確告訴考生考查的是對比,有的題目則不明示要考查對比,而要考生自己確定,這無疑增加了難度,如重慶卷徐樹建的《槍口下的人格》。

      15.作者主要用了哪種藝術手法塑造貝爾蒂這一形象?請簡要分析。(5分)

      仔細閱讀文本,可以確認作者主要是用對比這種藝術手法來塑造貝爾蒂這一形象的。貝爾蒂與霍夫曼之間的對比,即霍夫曼的虛偽、卑劣與貝爾蒂的真誠、高尚相對比;貝爾蒂與邁爾之間的對比,即邁爾對待俘虜時的沖動與貝爾蒂的理性相對比,邁爾在死亡面前的恐懼與貝爾蒂的視死如歸相對比;在霍夫曼狼一樣的眼光下,人們的驚慌失措與貝爾蒂的鎮(zhèn)定自若相對比。

      除此以外,對比還可以用于其他許多方面。如全國新課標卷Ⅰ阿根廷作家萊·馬爾萊塔的《喂自己影子吃飯的人》有一道題是這樣的:

     。4)小說前半部分側重寫馬里諾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側重寫馬里諾的現(xiàn)實生活。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其實,此題主要考查的就是對比。作者這樣安排,形成多方面的對比,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可謂匠心獨運。

      現(xiàn)代文閱讀中,考查對比主觀題居多,但偶爾也有在選擇題的選項中涉及對比這一考點。如四川卷黃毅的《負重的河流》。

      六、文中反復出現(xiàn)某種對象:判斷強化還是變化

      文章某種對象反復出現(xiàn),一定有其表達作用,要看清作者的用意。命題者往往在此設題。

      遼寧卷大閱讀所選文本是匈牙利作家約卡伊·莫爾《圣誕夜的歌聲》,文中歌聲就反復出現(xiàn)了。有一道題就著眼于此:

     。3)文中畫線部分都提到“歌聲”,概括說明其不同的含義及重復出現(xiàn)的作用。(6分)

      [第一處]“靜一靜!現(xiàn)在跟著我唱。”亞諾什清了清嗓子,緩緩唱起那首優(yōu)美而古老的圣歌。歌聲輕盈,調子歡快,孩子們瞬間就被吸引住了。在這個溫馨的夜晚,小天使們美妙的歌聲,從婉轉到高亢,一遍又一遍……

      [第二處]沒等富人反應過來,亞諾什就將鈔票放到桌上,轉身跑回了家。他挨個親吻孩子,屋里重新響起了優(yōu)美而純凈的歌聲……

      第一處“歌聲”表現(xiàn)出亞諾什一家單純的節(jié)日快樂;第二處“歌聲”表現(xiàn)出亞諾什一家的親情經受考驗后的快樂。

      歌聲反復出現(xiàn)有什么作用呢?這要結合上下文的故事情節(jié)來分析:貧窮的亞諾什一家在圣誕夜的美妙歌聲惹惱了樓上富有的老爺,他對亞諾什提出:“把你的孩子送給我一個,我來養(yǎng),將來他會成為有錢的老爺。”他的目的沒有達到,“富人無奈,只好要他們別再唱歌了。作為補償,他給靴匠1000本戈。”亞諾什一家不唱歌了,“屋里籠罩著冰冷而令人窒息的氣氛”;亞諾什還了富人給的錢,說“我們高興,這比1000本戈重要啊……”于是,歌聲重新響起了。由此可以歸納出歌聲重復出現(xiàn)的作用:使情節(jié)跌宕起伏,在結構上前后呼應,使人物形象更鮮活,使文章主題得以彰顯。

      以上是同學們要重點關注的幾大考點。除此之外,筆者就新學期備考提出以下建議:1.重視散文,不忽視小說;重視中國作家的作品,也不忽視外國作家的作品;2.提高閱讀文本的能力,答題以讀懂為前提;3.適當進行閱讀練習,但并非越多越好;4.精選訓練題,多琢磨高考題(高考題經過反復打磨,一般來說經得起推敲),并總結歸納各種題型的答題思路;5.要在答案的準確與全面上花工夫。

      北京市十一學校 雷其坤

    [標簽:高考 考點]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