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閱讀短文解析:音樂與人生(2)
2013-05-08 15:30:16智康1對1文章作者:楊紅偉
(如同故宮、《平沙落雁》,和正面臨人生拐點的作者,在同一時刻出現(xiàn),作者”聽懂了《平沙落雁》“……給了我一次與自己心靈對話的機會,讓我自省,讓我不斷去追尋生命的意義。”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
要點三,音樂能夠啟發(fā)人去探求人生的價值(音樂對人生有啟迪作用)。
(如作者欣賞《平沙落雁》,感受到天地無限人生有限的無奈,但也了悟藝術創(chuàng)造哲學思考等有價值的勞動才是永恒的,因此啟發(fā)作者對人生的思考)
19.作者說:“當年在宮墻內(nèi)發(fā)號施令、享盡人間榮華富貴的皇室成員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呢?這里沒有留下他們的足跡,只有皇宮建筑師、木匠瓦匠的作品,只有音樂家創(chuàng)造的旋律,只有大自然的冬去春來葉綠葉黃。”這表現(xiàn)出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悟?請聯(lián)系實際或閱讀積累,談談你的思考和認識。(不少于200字,12分)
第一問:作者的人生感悟:人生中的權勢富貴如過眼云煙,但是凝結著人類智慧的勞動創(chuàng)造、四季輪回的大自然是亙古不變的。
第二問,略
評分要點:本題12分。①作者的人生感悟,2分(意思對即可);②聯(lián)系實際或閱讀積累談出自己的思考認識,6分;③語言,4分(語言通順,得2分;語言有文采,得4分)
示例一:11-12分
表現(xiàn)出作者對人生短暫而天地永恒的感慨,也表達出作者認為一生的享受終將成為無意義的過往,惟有匠心獨運,承載創(chuàng)作者心境的藝術會與自然長存的看法。人生短暫,故一切榮華終將成為歷史中的一粒沙,但人的精神卻可以流傳,成為永恒。正如蘇軾所言,“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那“變者”便是我們耿耿于懷的名利和時光,而真正使生命永恒的是那“不變者”--一個人的精神。建筑、樂曲皆是精神的外化,故而得以永生。有限的是生命,無限的是精神。
示例一:11-12分
歷史的車輪碾過多少頁過往,大自然不變地更替著,此時眼前下著雪,卻只見紅墻青瓦,聽得樂聲陣陣。人生在世只顧及享樂,是留不下足跡的,自然與歷史都會殘酷得將那繁華又虛空的影子剝落,正如我們只見阿房宮,卻不見秦始皇當年如何驕奢霸道,但又如孔廟,這只是圣人所居,他真正為世人留下的是他的聰慧又富于深意的話句,這才是真正經(jīng)得起“風吹雨打”的東西,真正造福與世人,能使其看見或有所收益的東西。大江東去,世人所留之物不會因浪淘而盡,成為自然與歷史帶不走的財富。(12分)
示例二:11-12分
最終在歷史洗刷中留下的,不是富貴榮華,而是那些沾著汗水與智慧的創(chuàng)造、勞作。只有這些物質(zhì)和精神的勞動成果才是永恒的,偉大的,有價值的,其人生價值也由此得到實現(xiàn),當世的榮華在歷史的長河中毫無價值。當王維轉身背向利祿,選擇歸隱,在文學的土地上耕耘時,他大概也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并不在于浮華,也只會是自己辛苦得來的創(chuàng)造和成果。王維若汲汲于名利,也只會是一個成功的官僚,百年后即會被忘卻,因為榮華對于他特別是后人沒有價值。正是王維在創(chuàng)作的辛勞使他創(chuàng)作了滋養(yǎng)后人的有永恒價值的作品,也使他本人實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
評分:感悟不夠全面,扣1分
示例二:11-12分
人生短暫,來去不留痕;但人所留下的藝術和自然之美卻永存。我認為這是一種對立和矛盾的哲學思考,再大富大貴之人終抵不過時光將其磨滅,得以永存的除了人類物質(zhì)上精神上的藝術杰作外,便只有更迭不斷的自然了。就好比歐洲中世紀的那些貴族,曾經(jīng)觥籌交錯繁復奢華,但任是皇親國戚也抵不過歲月的埋葬。時至今日,巴黎圣母院依舊游人如織,盧浮宮中古的油畫也不知引得多少人駐足。這些藝術的珍寶與綿延的阿爾卑斯山相呼應,成為主觀上為人銘記或客觀上不被磨滅的永恒。
示例三:9-10分
作者認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不在于物質(zhì)享受,而在于腳踏實地,切實做好自己的本職。物質(zhì)是短暫的,而精神卻是永恒的。寫出《楓橋夜泊》的張繼,當年是落榜生,但當年金榜題名的那些他的同儕早已湮沒無聞,但張繼和他的詩卻流傳千古。蘇軾在他的《赤壁賦》里寫到了橫槊賦詩的曹孟德、圍困孟德的周郎,當年那樣叱咤風云,但“而今安在哉?”只有那“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留存千年。當然同樣長存于人們心間的還有歷盡坎坷卻始終履行自己信念的蘇東坡。9分
評分:
對作者人生感悟分析不確切,“物質(zhì)是短暫的,而精神卻是永恒的”有些沾邊,1分;聯(lián)系閱讀積累,舉出兩個較為恰當?shù)氖吕卜;談出自己的思考認識比較貼切,3分;字數(shù)夠,1分;語言通順,1分;較有文采,1分。
示例四:9-10分
這表現(xiàn)為作者認為權利、金錢,都會隨歷史而逝,但只有工匠們的作品、樂者們的旋律,像大自然一樣,不變地流傳下來。遙想當年,多少人為了科舉寒窗古讀,終于混有一官半職,又幾分小財,可此皆身外之物,這錢與權,又怎能流傳?倒不如像溫庭筠一樣,無錢無權,落第不中,卻任憑一身才華,把他的名,他的花間詞流傳于世。錢與權終將隨時光而逝,只有自己的作品能流傳于世,為后人所贊嘆。
分析:
人身感悟總結的合適,但關于“凝結著人類智慧的創(chuàng)造”的含義概括的不凝練;1分
將溫庭筠和寒窗苦讀求功名的學子對比,較深刻,6分;
語言通順,但有兩處語病,“苦”寫成“古”,又幾分小財,2分
示例五:7-8分
作者認為人生并不是要怎樣享受物質(zhì),而應該重在精神方面的貢獻。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曾經(jīng)的帝王將相,他們雖曾經(jīng)帶領國家走向富強,自己吃盡穿絕,但是令人們真正記住的卻沒有幾個人。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無數(shù)人投身于革命,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讓世人享受這些財富。所以,在精神面前,物質(zhì)雖說只是當時的財富,一時的富有,而精神則是流傳于后世的,被人們千古傳唱的精神力量。我們更加應該看重精神方面的財富。
(7分)
評分:對作者人生感悟分析不夠確切,1分;聯(lián)系實際,舉出了歷史中的事例,但不具體1分;談出自己的思考認識不夠充實2分;字數(shù)夠,1分;語言通順,1分;較有層次,1分。
示例六:5-6分
我認為表現(xiàn)了作者認為只有意境能夠流傳千古的感悟。作者認為音樂、人的心境和環(huán)境發(fā)生共振產(chǎn)生的意境是能夠發(fā)人深省、千古流傳的,而不是人類的功績。比如,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一個人享受著陽光的溫暖,當他聽到與之相契合的歌曲,他便會有了對歌曲、對人生的感悟,而那種意境不會變,而且一直流傳。對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都是經(jīng)久不衰的話題和意境,這種意境會隨著人的心境而改變,但不會隨著時間的消耗而變質(zhì),也就能流傳千古了。(5分)
評分:對作者人生感悟分析不確切,1分;聯(lián)系實際,理解有誤,沒有舉出恰當?shù)氖吕胺;談出自己的思考認識不夠充實2分;字數(shù)夠,1分;語言通順,1分。(智康1對1 楊紅偉老師)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