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陸續(xù)開學 軍訓必要性再引爭議(3)
2012-08-23 11:12:51新華網文章作者:張航
三辯:大學生軍訓是否有必要?
正方:用強制“兵役”代替軍訓更有實際意義
羅永賢(文化出版公司經理):從1955年高校開始試點軍訓,到現在已經快60年了。軍訓幾乎年年搞,但內容卻沒怎么變:踢正步,向左轉向右轉。這樣的訓練能培養(yǎng)學生什么樣的軍事素質呢。
作為國家和國民,忘戰(zhàn)必危,我認為年輕人必須要接受完全正規(guī)化的軍事訓練,強制“兵役”就是一個替代軍訓的有效措施,讓大學生都去部隊接受一至兩年的嚴格訓練,會射擊也會野外生存,國家榮譽感也會大大增強,服役在大學入學前或者畢業(yè)后都行,比短短的軍訓要有意義得多。
反方:大學生學習才是主業(yè)
侯正方(教育學博士):現在的大學生軍訓確實該調整一些內容了,國外一些中學的軍訓都比我們認真得多,目前的軍訓對于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效果甚微。我建議現在的大學生軍訓可以根據當前實際,增加一些消防演習、地震等自然災害的逃生訓練等科目,至少要保證每個學生都會用滅火器,這些都比單純走正步更有意義。
大學生畢竟主業(yè)是學習,他和戰(zhàn)士有明確的職業(yè)分工,不應混淆,如果大學生用一兩年時間軍訓,誰來承擔這段時間的人才斷檔?
專家觀點:軍訓形式該調整,高校應有自主權
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軍訓現在是高等教育的必修課,從落實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的角度看,我認為政府應該盡量減少規(guī)定這種必修課的設置,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讓高校自己來決定是否需要在新生中進行軍訓。
從軍訓的價值和意義來說,它應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紀律意識、愛國意識。但現在由于一些現實的問題導致軍訓已經變異了,比如吃苦耐勞,學生軍訓本應艱苦,但現在很多學校通過在本校軍訓、調整軍訓時間至涼爽季節(jié)等已經將軍訓強度大大降低;紀律意識方面,很多學生經歷過軍訓,卻依然在平時大學學習里考試作弊,上課遲到逃課,說明這種紀律意識不是能夠短暫培養(yǎng)起來的。至于愛國意識更不是短短十幾天軍訓就能夠培養(yǎng)樹立的。
所以,從辦學自主權、學校教育教學和軍訓本身的價值意義上來看,目前的軍訓制度確實已經到該調整的時候了,否則在目前情況下,高校因為教育部規(guī)定必須搞軍訓,但在執(zhí)行過程中又流于形式,影響了軍訓本應有的效果。
眾說紛紜:軍訓重在學精神,磨煉才能成大器
ZaMy_zzz:不就是上個大學嗎?何必把軍訓弄成這樣,人心惶惶,有必要嗎?難道軍訓完了我們就像金剛似的?能變成超人?能打過奧特曼?軍訓教給我們的應該是軍人那樣的精神,而不是走正步站軍姿,把人累得半死。
丑陋的美朵:現在明白為什么小學初中大學都讓我們去軍訓,那時看似毫無意義的事,現在覺得是有必要的,不經歷苦難哪會珍惜現在,不經歷磨煉哪能成大器。是的,所以,慢慢磨煉吧。
陌路_徘徊:知道為什么每年的大學新生要進行軍訓嗎?因為中國現在面臨的困境仍是很嚴峻的,戰(zhàn)爭并沒有走遠,所以我們?yōu)榱四軌蛟诙虝r間內組織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必須對當今的青年人進行必要的軍事訓練。以達到必要時迅速武裝起軍事力量的目的。
白楊亦蕭蕭:大學軍事教育,既是一種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教育,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精神思想和人格教育,確實必要。時下大學軍訓的具體內容和方式不夠合理,學生普遍對“稍息立正”、“隊列訓練”不感興趣,絕大多數學生都期望通過軍訓了解更多軍事理論知識。教育部門最迫切要做的是改進大學軍訓的項目。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