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放棄高考人數(shù)增多 留學人數(shù)遞增
2011-06-21 13:26:38渤海早報
在最近三年時間里,全國高考報名人數(shù)呈現(xiàn)逐年遞減趨勢。與2008年相比,2011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shù)減少了117萬,而天津的這一數(shù)字則是 2.39萬。天津市高招辦相關負責人透露,高考考生人數(shù)“降溫”直接原因是適齡人口的下降。另外,應屆高中畢業(yè)生中的棄考人數(shù)走高也是導致近幾年高考人數(shù)銳減的重要原因。
棄考族出國留學為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本市的“棄考族”中以出國留學為主。記者從幾大權威留學中介機構了解到,近年來,本市高中生特別是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申請出國留學呈現(xiàn)遞增趨勢,其中絕大多數(shù)來自“市五所”、小外等本市傳統(tǒng)優(yōu)勢中學。事實上,亞洲如日本以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地區(qū),青年學子到海外讀書深造已占到了絕大多數(shù)比例。天津一中副校長賈魯津表示,現(xiàn)在已是全球化培養(yǎng)人才的時代,學校是鼓勵有條件的學生出國深造的。“這幾年,一中都有學生進入到像世界前50名的名校,很多國外名校要求學生有社區(qū)服務經歷或是某一方面的特長,這對于學校來說也是教育的一種成功。”
“優(yōu)秀的學生走向世界是遲早的事情,但有幾個前提很關鍵,學生有沒有準備好,例如個人的語言基礎、獨立生活能力、個人興趣愛好等,當然,家庭經濟實力也很重要。選擇出國留學還是要慎重,尤其切記不能盲目跟風。”賈校長同時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早點出去更有競爭力
6月8日,2011年天津市高考第二天。新華中學應屆高三畢業(yè)生韓臻沒有出現(xiàn)在高考考場上,為他申請出國留學事宜的中介機構與母校僅僅一路之隔,韓臻望了望窗外,“高考應該是證明自己能力的一次獨特經歷,但是比起同學們,我沒法擁有這種經歷了。”
出身新華中學實驗班的韓臻曾主攻競賽,從初中時就擔任班長。“如果他參加高考,隨便考個‘一本’院校是沒有問題的。”他的老師這樣告訴記者。
韓臻說到了“資源”這個詞,“憑我的成績,要想沖擊國內頂尖名?赡軙幸稽c風險,而國外的學校資源更多。既然研究生也要出國,那么本科出去會更有競爭實力一些,可以提早適應語言和生活。”
在高二的暑假,韓臻做出了自己人生的決定,在和父母溝通交流后,他沒有繼續(xù)高三的學業(yè),開始全力準備托福語言考試和SAT考試,從那時候起,他就沒有再打算參加高考。
“SAT考試一年考6次,即使一次不理想還有機會,我一共考了兩次,申請了8所美國院校。”現(xiàn)在韓臻已經收到了一所美國排名前40的文理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他還在等待弗吉尼亞大學和羅切斯特大學給他的消息。
19分作文讓她棄考
見到秦洛的時候,這個18歲的高挑女孩畫著精致的淡妝,穿著高跟鞋,顯出了與同齡女孩不相符的成熟和美麗。
初一的時候,在天津一中就讀的秦洛就獲得了赴美國東洛杉磯學院參加夏令營的機會,“那才是我想象中上課的樣子。”回憶起那次經歷,秦洛仍然很興奮:“自由的上課氛圍,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觀點,師生之間可以充分交流。”那次經歷就如同一顆種子,使出國留學的想法在秦洛心中扎根萌芽。
初中時,喜歡寫作的秦洛創(chuàng)作過一篇以環(huán)保為主題的科幻小說,“內容有點像《阿凡達》,老師、同學們都很喜歡我的小說,還把它作為范文在學校內展示。”但是這篇讓秦洛引以為傲的作文在中考中摔了跟頭,她把這篇科幻小說“搬”進了當年以“我心中的彩虹”為題的中考作文中。
結果是,她的這篇中考作文僅僅得了19分,而滿分是50分。“起碼出國留學選擇更多,付出相應的努力就能得到回報。”秦洛希望給自己的人生多一種選擇。
最終,秦洛沒有參加高考,而是參加了語言考試和SAT考試(學術能力評估測試,即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她收到了美國排名前50的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錄取通知書,學的是她喜歡的環(huán)保專業(yè)。在9月開學之前,秦洛正在忙著學習化妝課,她還喜歡音樂,對貝斯充滿了興趣,愛好很多。“書本讀好了以外,不想把所有時間花在同一個事情上。”除了穿著,秦洛的思想也已經是“歐美范兒”了。
據負責秦洛出國留學申請的劉宗喆老師介紹,現(xiàn)在的孩子因為考不上大學而要到國外去找一個出路的,已經很少、很少。“他們更多的是自主選擇,很多孩子是自己做的出國留學的決定,他們的選擇范圍正在擴大。”
棄考后選擇職業(yè)教育
參加職業(yè)技能培訓、直接擇業(yè)或經商等,也成為高中生“棄考”后的選擇。
家住河東區(qū)的李宏偉也沒有參加高考,而是選擇了本市一家專修學校的3G專業(yè)。畢業(yè)后,他可以同時獲得計算機專業(yè)的大專文憑和工信部的3G資質證書。
“學習成績不太好,要考個好一點的學校希望不大,但如果上個一般的學校,畢業(yè)后找工作也很麻煩。”像李宏偉一樣,這家民辦專修學校近年來每年都會迎來200余名本市及外地高三畢業(yè)生,占到了一屆學生的近一半。
該校校長崔莉培告訴記者,有一些孩子讀書并不好,但動手能力強。他們因為喜歡這個行業(yè),同時也綜合考慮了就業(yè)率等情況,最終沒有參加高考。“對他們而言,學習一門技能、掌握一門手藝,可能找工作會更加容易,也更容易獲得成功,F(xiàn)在就有兩名動漫和三維技術專業(yè)的在校學生,因為能力突出,學校正在幫助他們注冊創(chuàng)辦公司。”
“三放棄”行為在蔓延
中國教育在線今年4月公布的《2011年高招調查報告》指出,當前各地高考報名人數(shù)大幅下降的根本原因是適齡人口的減少,這是一種剛性的減少!墩{查報告》還指出,高中生放棄報名、放棄高考、放棄報到的“三放棄”行為正在蔓延,低齡留學和經濟發(fā)展不均衡是“三放棄”的主要原因。
“當前時代多元化的選擇,正好是在削減高考一考定終身的比例。越來越多的學生能自己主動選擇,從學生個體來解讀,這是個好現(xiàn)象。”南開大學社會學專家白紅光教授談到,“是不是只有高考這條路才能成才,社會到底需要哪些人才,這也是一個很值得探究的問題。新加坡、德國、日本等國職業(yè)教育做得比較好,在這些國家,培養(yǎng)的模式多樣化,并非人人都要上大學,很多人通過職業(yè)教育,走上社會就是應用型人才。”
對于“棄考族”,劉宗喆老師談到自己的觀點,他覺得高考本身沒有問題,而是高考之后的事情出了問題,中國高等教育的純度不高,嚴進松出,是導致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
白紅光教授表示,隨著近年來我國高校的擴招,大學生已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詞,這一現(xiàn)象也影響到很多學生開始為自己規(guī)劃另一條人生道路。
近年來,本市高考報名人數(shù)呈現(xiàn)逐年遞減趨勢,除了適齡人口下降原因外,應屆高中畢業(yè)生棄考人數(shù)走高也是重要原因。而“棄考一族”中,大多數(shù)人選擇了出國留學,另外,參加職業(yè)技能培訓、直接擇業(yè)或經商等,也成為高中生“棄考”后的選擇。
出國留學
“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年,教育部通過中國留學網公布最新數(shù)據:
中國公民主要留學國已多達33個,涉及1萬多所正規(guī)學校。2010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shù)為28.47萬人,同比去年增長24%。出國留學已不再是上個世紀末少數(shù)人才能仰及的“特權”,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留學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為普通大眾所接受。僅以赴美讀本科為例,一年大約需要人民幣16萬-32萬元,加拿大一年需要15-20萬元,而像亞洲的日本、新加坡,以及歐洲的新興留學國家荷蘭、意大利等,因留學費用相對較低,工薪收入家庭也可以負擔。我國現(xiàn)在已成為留學輸出和輸入的雙料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