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城市不大學 八大主流高考求學城市盤點(組圖)(4)
2010-09-29 11:10:06《求學》雜志
武漢:去武漢,上大學
武 漢
武漢的“大”給人一種氣勢。登上黃鶴樓極目楚天,大勢盡收眼底:兩江交匯,武昌、漢陽、漢口三鎮(zhèn)鼎立。當你往返于漢口、武昌之間,乘車行駛在長江大橋之上,江面上,千帆競渡,汽笛長鳴,那種浩瀚開闊的氣勢,會讓你覺得長江在武漢只是一條內(nèi)河。其次是覆蓋之“大”,巨大的腹地市場,貨物量吞吐寰宇,大量人流物流在此樞紐里集聚中轉(zhuǎn),“九省通衢”名不虛傳,另外,武漢脾氣也是出了名的“大”。夏季里十幾天40度以上的酷暑天氣,讓外地人叫苦不迭,但熟內(nèi)情人知道“火爐”城市的別名,更為她平添了點熱辣和SEX的風情:滿街色彩奪目穿著清涼的女生,有江南的溫柔又有直爽的火辣,實為眼福;又許是天氣悶熱的關系,武漢人多少有點穿褲衩夾涼拖的市民之氣,愛吃熱干面,好一個香臭豆腐,3元起價的出租的士,便是他們的衣食住行。
武漢高校更是秉承這個城市的風范,大而全。武漢大學和合并幾年的華中科技大學絕對相當于那里的北大清華,文理工科互相競爭相互合作。在這兩校強勢之下,武漢其他211,省屬,廳屬高校就有點苦苦掙扎的味道了,武理工、武工程、武科、湖北工業(yè)在擠壓下爭奪理工空間,華師、中南財經(jīng)政法、華農(nóng)、中地(武漢分校)只能努力發(fā)揮各自專業(yè)優(yōu)勢,獨開奇葩。但終究是抱抱更溫暖,于是七校聯(lián)合,共同推出校際互修各自名牌專業(yè)的政策,教育資源達到最大共享。這對上進的學子而言,怎一個HAPPY了得!
學子體驗:鴻翼,武漢大學學生
網(wǎng)絡上常有關于武漢、南京、西安到底誰是中國第三大教育中心的爭論,雖然至今沒有定論,但也凸顯出武漢文教實力的強大。作為教育重鎮(zhèn),武漢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數(shù)量、水平都是名列前茅的。“中國最美麗的大學”、百年名校武大,學風敦實、發(fā)展迅猛的華科,各有特色的武漢理工、中南財經(jīng)政法、華中師大等高等學府,都是對學子具有絕對吸引力的名校。在武漢的大學生中,有“玩在武大,學在華工,愛在華師”的說法。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許多人帶著疑問和陌生來到武漢,其間生活時往往對這座城市牢騷滿腹,直到將要離開它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已經(jīng)深深地融入了這座城市,把自己最美好的回憶交給了這座“江城”。我也如此。
北京:一座有體溫的大學之城
上海:尋夢海上花
南京:愛住金陵為六朝
武漢:去武漢,上大學
西安:西北雄踞,載厚而安
廣州:嶺南味,篤行城
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重慶:火鍋味的“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