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政治知識點 > 2010高考時事政治:同工同酬能否預熱預熱分配改革

2010高考時事政治:同工同酬能否預熱預熱分配改革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1-01 19:56:16

[標簽:高考 政治]

  摘要:扭轉分配差距是個大手筆,其中的功夫不僅體現(xiàn)在協(xié)調城鄉(xiāng)差距、調整國企和私企的收入差距上,同時也應體現(xiàn)在破除勞動者的身份差距。

  前不久,國家統(tǒng)計局稱2008年全國城鎮(zhèn)私營單位從業(yè)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7071元,只相當于現(xiàn)行勞動工資統(tǒng)計制度平均工資的58.4%。此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性。人保部此時將“同工同酬”納入立法內容顯得意味深長。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曾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創(chuàng)造機會公平,整頓分配秩序,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

  扭轉分配差距是個大手筆,其中的功夫不僅體現(xiàn)在協(xié)調城鄉(xiāng)差距、調整國企和私企的收入差距上,同時也應體現(xiàn)在破除勞動者的身份差距。

  其實,“同工同酬”并不是法律上的空白點,《勞動法》第四十六條明確規(guī)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但在很多用人單位,這成了勞動者的奢望。

  不管是因為法制保障不夠系統(tǒng),還是法律的執(zhí)行力欠缺,現(xiàn)實中,“同工不同酬”已經成為了導致分配不平等的源頭之一。曾有報道說,同一個單位,干同樣的活兒,聘用工和正式工、農民工和城鎮(zhèn)工、編制外和編制內,收入甚至會差出10倍。

  如今的用人單位,特別是國有單位一般實行的是身份管理體制。“同工不同酬”的現(xiàn)象正是來自于這種身份壁壘。

  中國社會是一個講究“名分”的社會,與“名分”相連的便是個體的“福利”。所以企事業(yè)單位中身份管理的現(xiàn)狀難以改變,不僅是簡單的制度慣性,更牽涉了不同利益群體的博弈。

  如果“同工同酬”只是一句口號,那么對于勞動者來講無異于寒風中的綢緞———精美卻無法御寒。只有用更加完善的保障來協(xié)調博弈,才能切實還原勞動者的身份平等,這也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進程中必須破除的堅冰。

  所以,勞動者們固然關心“同工同酬”如何能夠照進現(xiàn)實,更加期待的是人保部正研究制定的工資支付相關法規(guī),能夠為呼聲日益高漲的分配制度改革打下伏筆。

  一個社會能否高效可持續(xù)運轉,本質上決定于財富的創(chuàng)造和財富的分配是否合理。即便遭遇金融危機,仍然能夠保持連年增長的GDP,證明了我們在財富創(chuàng)造上的能力。

  但若從拉動內需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來考慮,如何平衡財富的分配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命題。近年來相繼出臺的調節(jié)分配政策,讓我們有理由看到“同工同酬”成為法治常態(tài)的更多含義,更有理由期待“同工同酬”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一次預熱。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0u5j96q.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