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書畫鑒定誰說了算?(2)
2009-09-09 17:14:39網(wǎng)絡資源
那雙小手在那兒緊撈
在一張張大嘴吞吐天地、指點江山之時,人們分明看到有一雙小手在書畫鑒定體系的漏洞和黑洞里緊撈。
漏洞在于法律法規(guī)的不完善。迄今為止,國家沒有設立權威的書畫司法鑒定機構,沒有法律法規(guī)為書畫打假提供有效的手段,而什么人或者什么機構具備鑒定真?zhèn)蔚馁Y格、什么部門的鑒定會成為法律采信的證據(jù),都沒有明確的條文規(guī)定。據(jù)曾經(jīng)打贏書畫真?zhèn)喂偎镜漠嫾沂穱紨⑹,第一次開庭,焦點集中在畫作到底是不是假畫上。作為原告的史國良要求進行鑒定并列舉了中央美院、北京畫院等多家重要美術機構。但是法院認為,上述機構的鑒定結果不能作為司法依據(jù),如果要鑒定,應該去版權中心、筆跡鑒定中心等單位,但是法院提供的幾家機構都不愿對畫作進行鑒定。
漏洞在于權威的缺失。從前,古代書畫的鑒定,業(yè)界一致認可“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的主要成員。這些年,其中一些人過世,一些人年事太高,而后繼者不足,以致當今書畫鑒定人才匱乏,整體水準直線下跌。此外,現(xiàn)當代書畫本身紛繁復雜,畫家眾多,絕大多數(shù)個人、流派的書畫鑒定研究尚未全面展開,具有權威性的書畫鑒定家尚未出現(xiàn)。說來,因為現(xiàn)當代書畫的鑒定難度相對比古代書畫容易,人證、物證相對較多,所以現(xiàn)在到處都是權威,也就沒有了權威。
漏洞不補便成了“黑洞”
這黑洞就在于有償鑒定的泛濫。市場的火爆使現(xiàn)當代書畫作偽之風猖獗,作偽手段、技術層出不窮,于是,一些人開始以“專家”的身份渾水摸魚———出具與一定數(shù)額金錢相應的“鑒定證書”,收取“鑒定”費用。各種各樣的“鑒定機構”和“鑒定專家”大量出現(xiàn),鑒定證書滿天飛。中國美術館研究員陳履生指出,以“中國”為字頭的機構出具的“鑒定證書”,理應有著基本的面對學術和市場的嚴肅性,但是情況并非如此,F(xiàn)在一些博物館或其他一些國家級的單位,正在以這種國家級的名義進行“鑒定”或出具“鑒定證書”,為贗品的流通保駕護航。同時,也有人把“國家級”的鑒定證書也偽造出來了,真?zhèn)坞y辨。
一雙小手憑借一張什么都說的大嘴,貪婪地撈取著地位、名譽、利益……書畫鑒定體系和書畫市場秩序越來越混亂。
亂局的整理需要法律的約束和支持,需要科學的書畫鑒定體系的建立。新中國成立以來,書畫鑒定方法從舊時主要依據(jù)個人實踐經(jīng)驗的感性認知,逐漸向講求方法和理性認識的專業(yè)學問演變。上世紀80年代,書畫鑒定界出現(xiàn)了將科技手段運用于書畫鑒定的趨向,目前書畫鑒定逐漸傾向于“目鑒為主,科技為輔”的思路,利用現(xiàn)代技術建立一個現(xiàn)當代名家名畫檔案數(shù)據(jù)庫、加大現(xiàn)代科技在書畫鑒定中的運用呼聲漸起。但數(shù)據(jù)庫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傳統(tǒng)鑒定方法如何更好地利用和發(fā)展仍是書畫鑒定的主要問題。
亂局的整理更需行業(yè)自律。“說真話得罪人,說假話害死人,亂說話氣死人,不說話難為人。”一位藏家這樣打趣鑒定界的現(xiàn)狀。鑒定家的地位和權威是在書畫交易的實踐中逐漸樹立起來,要想讓“鑒定家”回到應有的位置,發(fā)出權威的聲音,只有把藝術家的著作權、收藏家的知情權、鑒定家的話語權放在首位;只有對待一件書畫作品,慎言謹題,細心求證,去偽存真,善于修正自己的認識和“服輸”,才能逐漸扭轉現(xiàn)當代書畫鑒定這種“群龍無首,諸侯割據(jù)”的無序狀態(tài),才能還書畫藝術一個高雅純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