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語文知識點 > 2025年高考文言虛詞“而”表修飾之淺析

2025年高考文言虛詞“而”表修飾之淺析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1-14 14:39:32

  文言虛詞“而”表修飾之淺析

  “而”是古代漢語中運用最廣泛而又最靈活的連詞,它的基本作用是連接動詞、形容詞、動詞形容詞短語或分句,表示兩種行為、性質或事件的聯系。從連接的前后兩項的意義關系來看,情況很復雜,中學語文教材中常見的用法主要有并列、修飾、承接、假設、因果和轉折。其中,猶以表修飾的用法不易分辨,現在把判斷“而”表修飾的方法提出來,希望能給廣大師生提供一點幫助。

  看下面這組例句:

  ①子路拱而立。(《論語?子路從而后》)

 、谖釃L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荀子?勸學》)

  ③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荀子?勸學》)

 、荛L驅到齊,晨而求見。(《戰(zhàn)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葑勇仿薁柖鴮Α#ā墩撜Z?先進》)

 、尬徕,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柳宗元《捕蛇者說》)

 、咝於熘,則山下皆石罅。(蘇軾《石鐘山記》)

 、嗌茟(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以上八個例句中加點的“而”并不都表示修飾關系,但有些資料卻認為①②兩個例句中的“而”也表修飾,“拱”和“跂”作方式狀語。其實,這種理解沒有注意到現代漢語語法對這種形式的處理。如“坐著看書”、“站著吃飯”、“走著聊天”、“乘船渡江”,這些短語中的“坐著”、“站著”、“走著”、“乘船”,雖然表示方式或狀態(tài),但并不是方式狀語,現代漢語語法稱這類短語為連動短語,有這一短語作謂語的句子叫連動謂語句。既然是連動,就絕不可能是修飾關系,而應是并列關系或承接關系。因此“子路拱而立”(子路拱著手站著)中“而”應為并列關系,“吾嘗跂而望矣”(我曾經踮起腳向遠處望)中“而”應為承接關系。

  那么,在什么情況下,“而”表示修飾關系呢?

  我們分析一下后面六個例句。③④兩句中的“終日”、“晨”是時間名詞,作后面動作行為的狀語,“而”連接狀語和動詞中心語。⑤⑥⑦三句中的“率爾(輕率的樣子)”、“恂恂(小心謹慎的樣子)”、“弛然(放心的樣子)”、“徐(慢慢的)”都是形容詞,表示動作的情態(tài),作后面動詞的狀語,“而”也連接狀語和動詞中心語。⑧句中的“因其勢(根據客觀形勢)”是介賓短語,作狀語,表示動作的條件,“而”同樣連接狀語和動詞中心語。

  綜上所述,古漢語中,“而”表示修飾關系,“而”前面的詞就應該是時間名詞、形容詞、副詞、介賓短語等能夠作狀語的詞或短語,而不是其他詞類。這樣,就能把“而”表示修飾關系的用法與其他用法區(qū)別開來。

 

 相關推薦:


  高考語文知識點匯總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收藏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0u5j96q.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