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品質且更好地全面發(fā)展
2024-10-10 08:47:36網(wǎng)絡整理
介紹:劉銳鋒,數(shù)學高級中學教師,二級心理咨詢師,《高效學習的密碼》作者,《張伯溫平面幾何猜想》解決者,內德福教育創(chuàng)始人,上海理工大學客座教授。以下是家長在雪地向劉銳峰老師提出的問題,劉銳峰老師對此作出了解答,僅供參考。
提問:老師好,如今的學校和家長太過于看中孩子的成績,忽略了孩子們道德品質及藝術修養(yǎng)上的教育,成績好的孩子大部分只關注成績的好壞忽略了很多本來美好的東西,往往成績不好的孩子更有人情味一些,怎樣能夠全面提高孩子的品格,讓孩子各方面全面發(fā)展呢?
劉銳鋒回答:謝謝,這是我今天最喜歡的問題,很高興有這樣的家長朋友,能站在孩子成長的視角來看成績問題,其實,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孩子的幸福人生為旨歸的,成績只是一個單一的外在評價系統(tǒng)。20年的教學生涯里,我一直對那些成績不太好的孩子心生歉意,因為學校里太在意孩子的成績了,而家長不甘人后地成了強有力的推手。問題締造現(xiàn)實,當我們都來關注成績的時候,其他更有價值的東西被忽視了。拼完爹之后再來拼孩子,說不清這是悲劇還是喜劇。
事實上,我不是徹底的應試教育批判者。教育觀念需要融合而不是對立,成績與素質不是一個矛盾體,而是同一個多面體。
1.請家長朋友們(尤其是孩子成績暫時不太好的家長朋友們)一定堅信,成績最多是一種階段性評價,是學習能力并不一定科學的量化方式之一,除此之外,按加德納三十年的研究成果,人有八大多元智能;而按美國人類機能研究會的研究看,人類至少有十五種智能。正因為如此,每個孩子都是天賦之才,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懷著對孩子心靈的足夠敬畏,尊重個體的唯一性,讓孩子按“內在精神胚胎”的指引,成為TA自己。
2.讓我們把目光放在孩子的全身心成長上來。我們不要再去抱怨體制,因為這是一個悖論,每個人都是體制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對某些做法和觀念說不,最好的說不的方式,是因為我們獨立的家庭教育權。相信自己,相信孩子。如果覺得學校的學習負擔已經(jīng)足夠了,就不要再給孩子加碼,不要再把孩子送到輔導班,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有限時光,讓餐桌時間變得輕松愉快,讓不多的假期成為孩子自由閱讀、發(fā)展興趣愛好的時間。
很有意思的是,“學校”(School)一詞源于古希臘,本義是“閑暇”(Skholee),思想與閑暇是不可分的,只有閑暇才能給予思想一個自由的領地。大概正是因為古希臘的閑暇,才造就了亞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圖、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等偉大的哲學家。學校教育緊鑼密鼓,惟欠缺閑暇的教育,而家庭不可只做“分數(shù)、名次、升學”的接力和推手。有的孩子因為學習壓力,在補償心理的作用下在短暫閑暇里尋求刺激而學壞;也有的孩子在家庭的閑暇時光,發(fā)展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愛因斯坦說:人的差異在于如何利用休閑時間。一年雙休170天,你家怎么安排?珍愛孩子的閑暇時光,讓TA自由去收集、玩耍、閱讀、在自然中觀察,哪怕是出神地空想。閑暇不是消磨時光,對閑暇的利用恰好是管理時間,對個人愿意的尊重,孩子的行為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志、在成為自己的路上聽從“內在精神胚胎”的指引。人在閑暇時的思考與認識,都指向自我——這遠勝過學校的思品課。
3.家庭里,永遠是關系大于教育。我曾在微博里說:“有的孩子在經(jīng)受溺愛,也有的孩子要經(jīng)受苛求。前者的心智發(fā)展被拖延,而后者是被揠苗助長。而更為常見的事實是,這兩個極端在同一個孩子身上出現(xiàn)——在物質享受、生活能力上得到溺愛,在讀書寫字、學科思維上得到苛求。家庭教育本該自然而然,卻似乎又萬般之難,只在于父母的人格是否完整。”我們必須得看到一個事實,別過多地指望學校教育能給予孩子更多,家庭本該是一個踐行真愛的場所,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完整,學習成績根本就不是個問題。
4.請相信,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將成為我們所期望的教育的推動力。因為,有越來越多的朋友,走在“讓自己成為期望看到的改變”這條陽光路上來。更要相信,我們的下一代,他們的成長,本身就是無法阻擋的力量。
不能盡言,還是先剎住車。謝謝這位家長朋友~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