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關于晝夜更替的幾個疑難點專題探討
2024-09-20 15:25:13網(wǎng)絡整理
在學習地球自轉地理意義時,晝夜更替是必須掌握的。但是此部分知識比較抽象,難以理解,要完全掌握,筆者認為應該注重以下兩個方面的知識點。
一、晝夜現(xiàn)象與晝夜更替之間的區(qū)別
晝夜現(xiàn)象是指由于太陽光線的照耀,地球面向太陽一面被照亮處于白晝狀態(tài),而另一部分由于自身的阻擋未被太陽光線照亮處于黑夜狀態(tài)。因此,晝夜現(xiàn)象的形成與地球為不透明、不發(fā)光的球體及日地距離(太陽光線能夠到達地面)有關,而與地球是否自轉無關,也就是說假設地球不自轉,也會存在晝夜現(xiàn)象。
地球上的晝夜更替是指地球上某地從晝到夜再到晝的地理現(xiàn)象,它的形成首先要求地球上存在晝夜現(xiàn)象,而周期的長短與地球的自轉角速度是有關的。
其計算法則可以從晨昏圈入手,晨昏圈是太陽光線與地球表面相切的切點連接而成,晨昏圈上太陽高度為0度,把地球平分為晝半球和夜半球。在某天或很短時間里,我們可認為晨昏圈相對于太陽的空間位置是固定不變的(這是由于地球的公轉周期較長,在較短時間內(nèi)日、地的相對空間位置變化很小,那么太陽光線與地球表面的切點的空間位置變化很小)。由于地球不斷自轉,因此晨昏圈相對于地面向西移動,向西移動的角速度就等于地球的自轉角速度。因此,我們理解晝夜更替周期就可以這樣認為,地球上各地隨著地球的自轉,從位于晨線上(見到日出)到位于昏線上(見到日落)再回到晨線上(再次見到日出),這樣的一段時間長短就為該地的晝夜更替周期長短。晝夜更替就可以看作是地面上各地相對于晨昏圈的運動,其周期大。裕360°/地球的自轉角速度。現(xiàn)在,地球上各地(除南、北兩極點)角速度均為15°/小時,因此晝夜更替周期為24小時,稱為一個太陽日。如果地球只是公轉而不自轉,則地球上的晝夜更替周期為一年。
二、關于地球上運動物體的晝夜更替周期長短計算
在地球上運動的物體,它們的晝夜更替周期就有可能不是一個太陽日。對于此類問題的計算,筆者認為關鍵在于把抽象化為具體,這就要求能夠建立一個具體的地理模型,然后加以分析,此模型的建立需要引進晨昏圈來進行。在某段較短的時間里,晨昏圈的空間位置(相對于太陽或者相對于地心)是不會發(fā)生明顯變化的,因為晨昏圈是太陽光線與地球表面的切點構成。以下的分析我們就習慣以晨線為例,假設物體的運動剛剛從位于晨線的空間位置開始,來計算其晝夜更替周期。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來進行討論。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