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020年語文疫情考點
2020-02-12 18:52:08網(wǎng)絡整理
作為全世界關注、影響全中國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近期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肯定會被語文老師及高考命題者緊緊盯上,很有可能體現(xiàn)在今年語文試卷中!
考向預測:
1.在現(xiàn)代文閱讀部分,有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可能會出現(xiàn)在實用類文本和論述性文本閱讀中。實用類文本可能涉及醫(yī)學領域的科技文獻,論述類文本可能涉及評論或新聞報道。
2.在古詩文閱讀部分,可能會選取一些與瘟疫或中醫(yī)藥相關的詩詞或古文,弘揚中華民族戰(zhàn)勝疫病的勇敢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
3.在作文部分,既可能圍繞戰(zhàn)勝疫情的主題命制任務驅動型作文,也可能選擇倡議書、感謝信等應用文體。
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文章,回答下列問題。
2003年,有一個詞語讓中國人聽起來一度感到恐慌,那就是“非典”。這種疾病并非2003年才新出現(xiàn),也并非中國才有。在此之前,人們對“非典”十分陌生,加之此次在中國流行的“非典”的病原體是以前從未見過的新的病毒,面對突如其來的流行疾病,人們顯得束手無策。沒有現(xiàn)成的治療方案;沒有有效的冶療藥物,傳統(tǒng)的抗菌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沒有有效的預防手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隔離。
“非典”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簡稱。開始發(fā)作時有流感一樣的癥狀,如發(fā)燒、咳嗽、頭痛等;但體溫一般超過38度,多為干咳少痰,偶有血絲,有時伴有畏寒。感冒一般沒有肺炎的跡象,而“非典”有明顯的肺炎跡象。但它又不同于由肺炎鏈球菌等常見的細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或支氣管肺炎等典型性肺炎,它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體、衣原體、腺病毒或其他較不尋常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肺炎,它的傳染力強多了。除了上述癥狀外,“非典”還伴有關節(jié)酸痛、乏力、腹瀉,有時胸悶、氣促或明顯呼吸窘迫等癥狀。
各國科研人員通力合作,終于正式確認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是引起此次流行的“非典”的病原體。這種病毒能在人體內(nèi)繁殖,傷害自身組織,破壞免疫系統(tǒng),也可能引發(fā)無數(shù)并發(fā)癥,致使患者的病情急劇惡化。它可以在體外存活3-6小時,F(xiàn)在的證據(jù)顯示,“非典”是經(jīng)飛沫傳播的,病毒在飛沫(口水珠)內(nèi)。由于水珠比空氣重,所以病毒只會停留在1米范圍內(nèi)的物體表面;另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接觸已有病毒的物體表面,然后接觸自己的黏膜(眼、口、鼻),也會感染。“非典”病毒的潛伏期一般為2-12天(通常為3-5天),潛伏期的患者一般不會傳染,病癥一般會維持10-14天。
“非典”并非無法可療。事實上,現(xiàn)階段醫(yī)學已有新突破,在治療過程中已獲很高的成功率。專家認為,保持環(huán)境空氣的流通;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洗手;保持心情愉快;加強鍛煉,增強自身的免疫能力;盡量不與病人接觸,是可以有效地預防“非典”的。對未知的恐懼,莫過于人群對出現(xiàn)流行病的反應那樣,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當流行疾病的原因不明時尤其如此。隨著對“非典”的深入了解,人們的恐懼感會慢慢降低,正如人們對艾滋病的恐懼一樣。
(1)下列對“非典”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非典”也是一種肺炎,它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體、衣原體、腺病毒或其他較不尋常的微生物所引起的。
B.“非典”發(fā)作時是既有流感的一般癥狀,也有典型性肺炎的跡象。
C.流行感冒引起的咳嗽多帶痰,而“非典”引起的咳嗽不帶痰;典型性肺炎沒有傳染性,而“非典”有很強的傳染性。
D.“非典”病毒是經(jīng)過飛沫傳播的,它的潛伏期一般為2-12天。
(2)有關“非典”治療和預防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非典”是可以治療的,而且治愈率很高。
B.與患者保持1米以上的空間距離,就完全可以免遭感染。
C.盡量不接觸病人,保持空氣流通,勤洗手,可以有效地阻止病源的傳播。
D.保持心情愉快,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可以有效地預防“非典”病毒的感染。
(3)根據(jù)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有發(fā)燒、咳嗽、頭痛、乏力、腹瀉、胸悶等癥狀,可以確診為“非典”。
B.健康人進入非典病人呆過但離開超過6個小時以上的房間,一般不會被感染。
C.“非典”病毒不會浮游在空氣之中,所以一般不會通過空氣傳播。
D.“非典”患者在15天內(nèi)病情沒有惡化,一般不會有生命危險。
答案:(1)C;(2)B;(3)A
解析:(1)“非典”這個詞在文中屬于重要詞語,關于“非典”的信息,散見于全文。“非典”是少痰,并非無痰;典型性肺炎有傳染性。
(2)“非典”還可以間接感染。
(3)推斷題一般都具有較強的迷惑性,在整個實用類文本閱讀中屬于較難的題型。此題A項中“確診”一詞不當。
古詩文閱讀與賞析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各題。
除夕【唐】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注】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作此詩時身為宰相,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屠蘇:藥酒名。
1.下列對詩的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錯誤的兩項是()
A.兩首詩都以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為題,但抒發(fā)感情不同,來詩表達的是虛度年華的悔恨和遠離故土的思念之情;今朝教育網(wǎng)收集;王詩抒寫自己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樂觀自信的心態(tài)和喜悅的心情。
B.“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是指最讓人哀愁的是伴著陣陣報曉的雞鳴,憔悴的人兒又迎來了春風。“又”字表達詩人漂泊他鄉(xiāng)的時間之長。
C.王詩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攝取老百姓過春節(jié)時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jié):點燃爆竹,飲屠蘇酒,金雞報曉,換新桃符,充分表現(xiàn)出春節(jié)的歡樂氣氛。
D.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后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
E.王詩雖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極力渲染喜氣洋洋的節(jié)日氣氛,同時又通過元日更新的習俗來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現(xiàn)得含而不露。
2.“又將憔悴見春風”和“春風送暖入屠蘇”在處理景與情的關系時有何異同?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
1.AC
2.同:這兩句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異:①“又將憔悴見春風”借樂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發(fā)詩人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之情;②“春風送暖入屠蘇”則以樂景寫樂情,通過新年熱鬧的場景抒發(fā)詩人愉快的心情。
【解析】
1.試題分析:這是一道綜合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題目,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意,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題中A項,“來詩表達的是虛度年華的悔恨和遠離故土的思念之情”說法錯誤,這首詩沒有表現(xiàn)虛度年華的悔恨。C項,“金雞報曉”是來詩的內(nèi)容,王詩中沒有這一細節(jié)。
2.試題分析:此題考核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答題時注意明確具體的手法,然后詩歌的內(nèi)容解釋,然后分析藝術效果。此題要求分析情景關系,相同點是借景抒情,不同點主動點注意景和情是映襯還是反襯,由詩句“又將憔悴見春風”借樂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發(fā)詩人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屬于反襯;“春風送暖入屠蘇”則以樂景寫樂情,通過新年熱鬧的場景抒發(fā)詩人愉快的心情,屬于正襯。
作文押題與高分范文(素材)
作文預測①:
對2020年的春節(jié),人們的感受不一。有人覺得年味太淡,完全沒有過年的氣氛,不能四處走動,比較壓抑。有人認為防控疫情需要大家安靜待在家中,而且親情和家庭氛圍更濃了,這樣過年別有意義。對此,你的看法是怎樣的?
高分范文①:
這個春節(jié),我們以“靜”致敬
沒有春節(jié)不是流動的,也沒有春節(jié)不是走動的。這是以往中國人過春節(jié)的常態(tài),熱熱鬧鬧、走親串戶、朋友相聚,動起來的春節(jié)被視為祥和、歡樂的時節(jié)。
然而,這個春節(jié),真的不一樣。一個現(xiàn)實原因就是,新型冠狀病毒引發(fā)的疫情還在持續(xù),全國人民為此揪心。應該以什么樣的狀態(tài)與心態(tài),過好這個春節(jié),值得我們細細思量。春節(jié)的流動、拜年的走動、廟會的人頭攢動,這些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了的過年方式,在這些日子里恐怕需要改一改了。
此時,“動”的年節(jié)莫若“靜”的歲月。人們越是大規(guī)模流動,越是大范圍聚集,越容易增加疾病傳染的概率。走動起來還是宅上一宅,理性人不難看透其中的得失,既為人也為己。事實上,不走動也能過好年。技術發(fā)達了,信息拜年、視頻祝福、在線聚會,都不失為一種時尚,那些以往通過面對面完成的新春祝福,借助云端就能迅速直抵耳畔、身邊,過年禮儀一樣也缺不了。
此時,“動”的腳步莫若“靜”的心意。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各條戰(zhàn)線上的“勇士”都已經(jīng)動起來了,他們?yōu)榱烁嗳说纳踩,以這樣一種方式過了個“動”的年,是真正的大無畏。相反,對普通人來說,如無特殊情況,宜靜不宜動,什么自駕跨城回家、什么一定上門拜年、什么提前安排好的聚會等等,都不妨在冷靜且理性地審視下做個宅男宅女,不遠行、不扎堆、少聚會,F(xiàn)在,最好的祝福是以你我的安全距離為彼此送上健康祝福,最大的心意是以你我的實際行動護佑早日戰(zhàn)勝疫情。
此時,“動”的沖動莫若“靜”的責任。正視才能重視。充分認識人員流動對疫情防控的難度、充分認識人員聚集對疫情防控的壓力,就能更加理性地看待過年與抗疫的辯證關系,F(xiàn)在,不少地方已經(jīng)動起來,或是響起村里大喇叭,“各過各的節(jié),沒事別瞎串”;或是群發(fā)提示信息,“春節(jié)在家發(fā)微信,情到意到人安全”;或是普及順口溜,“出門就把口罩戴,切莫隨意亂吐痰”……這樣的“動”不是沖動,這樣的“動”既是行動又是保護,因為此刻,每個人的“靜心”“靜態(tài)”都是疫情防控的需要,都是對防病防疫盡的一份責任。
時間不等人!時間屬于奮進者!我們正在全力與病毒賽跑、與疫情賽跑,也一定會戰(zhàn)勝病魔、戰(zhàn)勝疫情,需要爭分奪秒、眾志成城。每個人都是主體,每個人都有義務,每個人都應該以“靜”致敬那些堅守的、“逆行”的英雄們。如此,我們一定會風雨無阻向前進。
作文預測②: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請你以一名媒體記者的身份,在報紙上撰寫一篇倡議書。
要求:800字左右。選好角度,符合實際。
高分范文②:
疫情襲來,如何自我保護,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發(fā)端于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fā)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及時作出防控部署,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其實,遏制疫情蔓延勢頭,除了政府部門的決心、努力,每個普通公民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講究衛(wèi)生,利人利己。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不僅關乎自己,也關乎別人,少一個發(fā)病者,就少一個傳播源。專家表示,每個人都有責任做好個人防護,以保護自己和他人。如佩戴口罩,而且應佩戴N95或醫(yī)用外科口罩,而不是棉布口罩。還應勤洗手洗臉,注意眼睛、鼻腔、口腔衛(wèi)生,少去公共場所。
管好自己,管住自己。如果您是一名菜市場商販,請不要再亂賣野味了;如果您是一名“吃貨”,請管住自己的嘴,別再亂吃野味了。相關報道稱,從感染人群的地理分布看,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與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關系很密切——調查顯示,此前在這個海鮮市場中有非法售賣野生動物現(xiàn)象。而十幾年前的SARS暴發(fā),較大的可能也是跟亂吃野味有關,前車之鑒,教訓已夠深刻。
不要傳訛,謹慎“轉發(fā)”。疫情發(fā)生后,一些聳人聽聞的謠言已開始在自媒體上傳播。所以,請您手不要“太快”,轉發(fā)疫情信息之前多想一下——這個信息是不是權威部門、權威媒體發(fā)出來的?是不是有違常理?尤其是那些未經(jīng)證實的過于“嚇人”的消息、說法,更要三思。如果隨意轉發(fā),甚至自己造假造謠,不僅會給社會添亂,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還可能觸犯相關法規(guī)。
遵守規(guī)定,不要僥幸。這一新型肺炎疫情已確認存在“人傳人”現(xiàn)象,理論上,人停止流動,病毒就失去傳播途徑,疫情就無法肆虐——當然,在現(xiàn)代社會,讓人停止流動是不現(xiàn)實的,尤其是當下人人歸心似箭的春運時刻。但一些出行,的確也是可以自我調整的。鐘南山院士建議:如果感覺到身體不舒服,就不要春運出行了,尤其是身體發(fā)燒、身在武漢。國家衛(wèi)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也呼吁:現(xiàn)在能不到武漢去就不去,武漢人能不出來就不出來。武漢九省通衢,位置十分重要。從目前公布的疫情看,各地患者大多數(shù)都去過武漢。聽從鐘院士等的建議,的確會給個人帶來不便,但在疫情還不是很明朗,又疊加春節(jié)人員大流動的非常時刻,這不失為控制疫情蔓延的一種有效途徑。
相信科學,要有信心。面對疫情,我們要嚴陣以待,嚴密防治,但也不要風聲鶴唳,悲觀沮喪。要相信科學,樹立信心,宣傳科學的疫情防護知識——當年氣勢洶洶的“非典”疫情,不是也在全國人民的團結一心、科學防治下被摁住了嗎?權威專家說,“非典”以后,全國各地都已經(jīng)建立起一套安全的門診防控體系,也有一套治療、搶救方法。“大家不要怕,被感染了一定要及時到醫(yī)院去。”武漢的一些患者,也已治愈出院。
危機時刻,最能考驗一個公民的素質。遏制新型肺炎疫情,有責任感的公民不僅僅是受保護者,也是防范鏈條上的主動積極行動者。非常時刻,每個人犧牲一些不便,讓渡一些權利,減少一些獲得,可能就是控制疫情的關鍵。千萬不要覺得疫情好像離自己很遙遠而漫不經(jīng)心,各地患者數(shù)量還在攀升,麻痹不得!
眾志成城,科學防治,才能把疫魔綁住,讓全國人民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jié)。
作文預測③:
適用話題:公民責任、眾志成城
高分范文③:
抗擊疫情,人人責無旁貸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疫情牽動國人的心。朋友見面、微信聊天、朋友圈分享,幾乎三句不離最新疫情的進展。討論的背后是人們對疫情的關注,也是對自身、家人健康的擔憂。自疫情發(fā)生以來,一些人為了個人利益,在網(wǎng)絡上制造傳播散布謠言營造恐怖氛圍,利用消費者焦慮哄抬物價獲取暴利,不僅加劇了人們的焦慮,更影響社會秩序。疫情面前任何人無法置身事外,所有人唯有放下私利才能打贏這場戰(zhàn)役。
每一個人都應當成為謠言的止者。朋友間傳遞信息,相互提醒本無可非議,疫情面前相互提醒值得提倡,但故意造謠嚴重事態(tài)危言聳聽,則超出應有的范圍。這種為博取觀眾眼球而消費大眾焦慮的行為,將對社會秩序帶來嚴重危害。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謠言的危害會被成倍放大,尤其現(xiàn)在抗擊疫情的緊急時刻,對社會的危害難以估量。因此,制止謠言的捏造,終止謠言的傳播,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疫情面前所有人應當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近日,專家呼吁,沒有必要的事情不要去武漢,武漢人沒有必要的事情也不要離開武漢。雖然每個人都擁有行動的自由,但疫情當前還應當以大局為重。
疫情的防治考驗著我們,這不僅是一場醫(yī)療人員的戰(zhàn)斗,更是一場全民的戰(zhàn)斗。對抗疫情,我們不能心存僥幸,但必須清醒冷靜。唯有眾志成城,才能形成戰(zhàn)勝疫情的合力。
高分范文④:
用科學精神和公民素養(yǎng),給戰(zhàn)勝疫情增加砝碼
猶如當年的非典防治戰(zhàn),這場敵人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戰(zhàn)爭,所挑戰(zhàn)的不只是醫(yī)療機構,也是對全民共同體,乃至每個人的考驗。
不少時候,碰到災難等突發(fā)狀事故,輿論都會習慣表達“我們都是xx人”,但就關聯(lián)度而言,恐怕沒有什么能夠比得上“人傳人”的傳染病疫情,能讓我們更真切的感受到——“我們都是防疫人”。
鐘南山院士就建議,“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此類忠告和防控應對,需要每個人的配合,也必然會或多或少影響到不少人一時的便利、打亂原有的春節(jié)計劃。像一些人原本約好的同學、親友聚會,可能就得注意場合乃至取消,甚至一些商業(yè)行為也難免受影響。
必須承認,不少防控工作,尤其是涉及管控、監(jiān)測、檢查等,都是以削減民眾的便利程度、犧牲局部利益為前提的。其中一些或可通過構建合理的機制來實現(xiàn)社會共擔,但有一些可能注定需要個體的承擔,這是必須接受的事實,也是非常時期的不得已而為之。
本質上,這次疫情也是對民眾科學素養(yǎng)與公民精神的“拉練”。多相信科學,遵循那些科學的“自我保護指南”,別被那些蹭疫情夾帶私貨的“鞭炮防傳染,吸煙能消毒”、兜售陰謀論的“生物戰(zhàn)”話語所蒙蔽;多循守理性,不盲目不恐慌,服從防疫的管制安排,盡量避免成為交叉感染的一環(huán)……這些都是個體應有的“價值自覺”。
當無數(shù)的個體能真正依據(jù)科學精神、秉持公民素養(yǎng),合理調整防疫期的個體行為,全社會戰(zhàn)勝疫情的砝碼就大一些,成本就更低一些,最終帶來的公共利益增量,也將回饋給每個人更多的安全感。
病毒所挑戰(zhàn)的是整個社會的應對系統(tǒng)。這個應對系統(tǒng)里面,沒有人可以例外。目前病毒的傳播和疫情發(fā)展,仍有諸多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不管是個體還是相關部門、機構,在應對上多一些“打提前量”和冗余準備,少一些盲目樂觀和僥幸,多一些配合、公開,少一些自行其是,這樣人們的從容就多一份,戰(zhàn)勝病毒也能愈發(fā)可期。說到底,就是科學精神和公民素養(yǎng)越充沛,越能給戰(zhàn)勝疫情增加砝碼。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