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小狗包弟》教案五
來源:網絡資源 2019-08-29 23:53:20
高一語文教案:《小狗包弟》教案五
一、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是一篇寫人記事散文。巴金老人通過對家中的一條可愛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慘遭遇,側面為我們講述了那個瘋狂時代人性迷失、慘無人道的歷史事實。小狗的悲慘遭遇給作者的內心留下了永遠無法愈合的創(chuàng)痛,文章表達了作者深重的歉疚、懺悔及悲天憫人的情懷。本文的價值,首先在于發(fā)揮了其對學生的認識教育作用,它以小見大、深入淺出,從一個側面客觀地反映了十年浩劫時代人的命運的難堪,人性的扭曲,進而告訴我們“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本文的價值還在于,巴金在已近杖朝之年以一顆交織著愛與恨、血與淚、人性和熱誠的正直而成熟的良心,進行深刻反省、自我拷問,這種嚴于剖析自己、敢講真話的勇氣和度量,震撼著我們的心靈,巴金不愧為“20世紀中國的良心”。通過學習可以引發(fā)學生對過去的時代,對當今時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進行討論和深入挖掘。因此,本文有助于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整理并積累一些關于巴金及其作品的知識資料;了解一些有關“文革”期間的歷史事件及社會情況;學習借鑒文章中對比、以小見大的表現(xiàn)手法。
2、過程與方法:精讀課文,引導學生查閱背景資料,包括與作者巴金以及“文革”相關的作品、圖片、視頻等,通過資料的拓展,推動學生對課文的深刻的理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認識文革給人帶來的巨大的身心傷害,感悟作者敢講真話、嚴于剖析自己的精神,正確認識作者拋棄小狗包弟的行為。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培養(yǎng)學生的懺悔意識。
2、學會正確評價作者拋棄小狗包弟的行為。
教學難點: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認識文革給人的身心帶來的巨大傷害。
三、課時、課型計劃:1課時 自讀課
四、學生特征分析:
高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基本上已經形成,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求知欲望和探索能力較強,而且注重內在的心理世界。因此,本課的教學力求占有豐富的教學資源,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手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從學校圖書室、網絡等途徑獲得相關資料,使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及素養(yǎng)。
五、教學方法的選擇與設計:
1、自主學習法: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借助學校圖書室現(xiàn)有資源自主閱讀巴金的相關作品,了解巴金其人其事。借助網絡資源自主搜集查閱“文革”的相關資料,借助多媒體手段展示視頻、圖片、文字等相關資料、鏈接,豐富對文本的理解。本文在講述自己與小狗包弟的故事前追述了一段藝術家與狗的故事,為后文張本,教學中不能忽視行文結構及寫作手法對學生啟發(fā)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既要關注課文內容的同時,要加強課文構思方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寫作的構思技巧和對比的寫作手法。
2、小組討論法:
將學生分成六人小組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分析作者對小狗包弟的情感變化及其原因;借助網絡和多媒體資源,讓學生展示學習的成果,通過看圖和上網查資料豐富本課教學資源。從而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3、拓展探究法:
盡量借助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尤其是關于巴金的《隨想錄》內容及相關評價,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領會作者的懺悔精神。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