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中頻道 > 高二歷史復習方法 > 高二歷史復習方法:歷史根本原因分析的五種方法

高二歷史復習方法:歷史根本原因分析的五種方法

2019-04-28 18:51:52網絡資源

  根本原因,指本質的原因,是事物的本源,是導致歷史事件發(fā)生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因素。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有關原理,我們可以把歷史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概括成五個入手。

  一、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入手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發(fā)展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guī)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任何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所以抓住生產力的發(fā)展以及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許多歷史現(xiàn)象產生、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就迎刃而解了。如原始社會,氏族公社代替原始人群、父系氏族公社代替母系氏族公社、 定居生活代替游牧生活、家庭的形成、私有財產的出現(xiàn)、階級的逐漸產生等的歷史根源都是由于生產力的發(fā)展。春秋末期井田制的瓦解、明朝中后期“機戶”的出現(xiàn)、世界近代史上包買商的產生、工場代替作坊、工廠代替工場、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等也都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在階級社會里,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集中地體現(xiàn)為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一切社會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新的生產力和腐朽的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沖突。如16世紀尼德蘭革命、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8世紀法國大革命等中外近代史上的一切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或者改革運動都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受到了諸如封建專制、殖民統(tǒng)治、奴隸制度、分裂割據、封建主義與殖民主義雙重壓迫等落后的腐朽的生產關系的阻礙,雙方矛盾激化的產物。

  二、從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入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基礎的需要決定上層建筑的建立,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筑的性質,經濟基礎的變更決定上層建筑的變更。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它為經濟基礎服務,保護和幫助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fā)展。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析它們產生和發(fā)展的根本原因自然應當從與這一制度相聯(lián)系的經濟基礎入手。如中國封建社會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其建立、發(fā)展都是維護封建經濟基礎的需要。封建經濟基礎包括封建的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和農民階級的個體土地私有制,地主階級需要建立中央集權來保護他們的土地所有制,鎮(zhèn)壓農民的反抗,小農經濟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來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和政權的安定,保證小農經濟的生產或再生產。再如我國古代的閉關鎖國政策,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國封建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和封建大國主義思想在對外政策上的反映。歷史上的重農抑商政策、秦朝的焚書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獄等雖然對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了嚴重的消極后果,但都無法否定其存在的必然性。

  上層建筑還包括政治、法律、宗教、歷史、藝術、哲學等各種觀點的觀念體系,即社會意識。分析這它們產生和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可從與之相聯(lián)系的社會存在入手。

  三、從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入手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社會意識,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因而一切重要歷史現(xiàn)象產生的終極原因和偉大動力就在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及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由此產生的社會之劃分為不同的階級和這些階級彼此之間的斗爭。因而只要能正確的透視當時的社會存在就一定能找到各種社會意識產生和發(fā)展的根源。如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其社會根源是什么?答:墨子生活在戰(zhàn)國初期,當時社會經歷著劃時代的變革,封建經濟初步形成。隨著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小生產者的隊伍不斷擴大,他們深受剝削和壓迫,要求擺脫貧困,渴望溫飽富裕。同時,各諸侯國為掠奪土地和人口混戰(zhàn)不已,生靈涂炭,生產破壞,廣大小生產者厭惡戰(zhàn)爭,渴望安定。再如韓非子“集權”、“法治”思想產生的根源是戰(zhàn)國時期封建經濟的發(fā)展和奴隸制殘余勢力的存在;而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與封建專制統(tǒng)治空前強化產生了黃宗羲的反封建、民主的思想;16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中世紀的天主教會已成為束縛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精神枷鎖,這樣西歐各國展開了反對羅馬天主教會的宗教改革運動;17—18世紀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與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朽產生了法國的啟蒙思想;19世紀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與民族危機的加深產生了中國的維新思想。

  四、從內因和外因的關系入手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一文中指出“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不是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內部都有這種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運動和發(fā)展。事物內部的這種矛盾性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影響則是事物發(fā)展的第二位原因。”如太平天國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它是一次沒有先進階級領導的農民戰(zhàn)爭。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太平天國領導人提不出科學的適應時代要求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綱領。也不能正確解決革命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矛盾,形成團結有力的領導核心。同樣,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因為領導這一革命的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他們不愿意同帝國主義完全決裂,也不敢發(fā)動和依靠廣大農民群眾徹底摧毀封建勢力,實行土地制度的改革。中國古代的朝代更替頻繁,每個朝代滅亡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統(tǒng)治階級內部政治上統(tǒng)治腐朽、專制、殘暴,經濟上土地兼并嚴重、苛捐雜稅沉重導致社會矛盾激化的結果。

  五、從歷史事件或政權的性質入手

  性質是一事物區(qū)別于其它事物的特有屬性。從性質入手,我們很容易找到一些歷史事件或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如秦檜為什么主和而不主戰(zhàn)?蔣介石為什么提出“攘外必先安內”?法國九月四日革命后國防政府為什么主張投降而不抵抗?分析它們的政權性質,我們就不難得出其根本原因是它們政權所代表的階級利益與其它階級利益對立的結果。再如“明朝后期存在著土地兼并、宦官專權、農民負擔沉重等許多嚴重的社會問題,試分析這些社會問題的階級根源和時代根源”。明朝是封建社會,因此階級根源是封建地主階級的剝削本質決定了他們必須強占、兼并農民土地并殘酷剝削農民;其時代根源是明朝時,我國封建社會已漸趨衰落,封建制度更加腐朽;商品經濟的活躍刺激了地主階級的貪欲。

  在分析歷史根本原因時,如果我們首先能正確認識歷史事件或現(xiàn)象的性質,就可以用所學過的相同性質的歷史根本原因去推斷。如法國二月革命、俄國二月革命等,我們知道它們的性質都屬于資產階級革命。而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又是由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受到了落后的腐朽的生產關系的阻礙,雙方矛盾激化的產物。結合當時的歷史,我們不難得知,法國二月革命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法國金融貴族的統(tǒng)治嚴重阻礙了工業(yè)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而俄國二月革命的根本原因則是因為沙皇的專制統(tǒng)治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再如商鞅變法,其性質是地主階級的政治改革,而且發(fā)生在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型時期,所以其根本原因是奴隸制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封建地主經濟的發(fā)展。美西戰(zhàn)爭、日俄戰(zhàn)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等性質都是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國主義戰(zhàn)爭,所以其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應當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導致矛盾激化的結果。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性質是列強入侵落后國家和地區(qū)的殖民戰(zhàn)爭,固為解決本國經濟發(fā)展的矛盾,強占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是其爆發(fā)的根本原因。二戰(zhàn)后初期,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在推行亞洲政策時卻遭到徹底的失敗,其根本原因雙是什么呢?從性質上入手我們容易找到答案。因為戰(zhàn)后美國的亞洲政策的性質是繼續(xù)推行霸權主義政策,是非正義的,是與當時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馳的。失道寡助,失敗不可避免。

[標簽:復習方法 高二歷史]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