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招生章程
2019-05-05 20:02:55網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整理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做好2010年招生工作,選拔符合培養(yǎng)要求的新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及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招生委員會的有關文件規(guī)定,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章程。
第二條 本章程適用于山東師范大學普通本、?普猩ぷ。
第二章 學校簡介
第三條 學校名稱:“山東師范大學”,學校代碼:“10445”。
第四條 辦學層次:“本科”,辦學類型:“公辦普通高等學校”。
第五條 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是山東省教育廳。
第六條 辦學地點:校本部(山東省濟南市文化東路88號)、長清校區(qū)(濟南市長清區(qū)大學科技園大學路1號)。
第七條 學校概況:山東師范大學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濟南。建校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植根齊魯文化之沃土,汲取泉城人文之靈韻,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同發(fā)展,譜寫了以教書育人、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主旋律的華美篇章。
辦學歷史沿革山東師范大學的前身山東師范學院成立于1950年10月,是在原華東大學教育學院和山東省行政干校的基礎上組建的,系建國后山東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調整時,原齊魯大學物理、化學、生物三系同時并入。1958年,學校的體育系、藝術系相繼分離出去,建成山東體育學院、山東藝術學院。1970年,學校機關及部分系部遷到聊城辦學。1974年,機關及大部分系部遷回濟南,同時籌建山東師范學院聊城分院(即聊城大學的前身)。1981年8月,經教育部、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學校更名為山東師范大學。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學,F已發(fā)展成為一所學科專業(yè)齊全、辦學層次較高、辦學條件較好的綜合性高等師范院校,成為山東省屬高校的排頭兵,進入全國師范院校的先進行列。建校59年來,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了180000多名合格人才,F有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近4400人。另有成人教育學生12000人,長短期外國留學生200多人。
文化底蘊深厚齊魯大地素有“孔孟之鄉(xiāng),禮儀之邦”的美譽,是儒家思想的發(fā)源地,是中國教育發(fā)展的源頭,具有尊師重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成長在這片文化沃土上的山東師范大學,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改革發(fā)展并舉,追求科學真理,傳承齊魯文化,培育優(yōu)秀人才,熔鑄了“尊賢尚功、奮發(fā)有為”的校園精神,形成了“弘德明志、博學篤行”的校訓和“愛國愛校,為人師表,勤奮嚴謹,求實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校風,彰顯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學,F已成為齊魯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和山東人文學術重鎮(zhèn),為全國、山東省的教育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尤其是科教興魯、文化強省戰(zhàn)略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辦學條件完備學校分校本部、長清校區(qū)兩個校區(qū)辦學。校本部位于風景秀麗的千佛山腳下,環(huán)境優(yōu)美,古樸典雅,學術底蘊豐厚;長清校區(qū)湖光山色,氣勢恢宏,現代氣息濃郁。學?傉嫉孛娣e3879畝(約258.7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20.66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9748.46萬元。有各類本科教學實驗室78個。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基礎實驗室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山東省“十一五”重點實驗室5個,山東省重點建設實驗室5個,山東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有校級實習實訓基地330個。圖書館總建筑面積24870平方米,藏書330多萬冊。建有電子文獻檢索中心、高速寬帶校園教育科研網。校園網光纜140千米,信息點30000個。建有多功能體育館、田徑場、足球場等各類現代化體育設施。學校附屬中學、第二附屬中學、附屬小學都是山東省規(guī)范化學校或示范學校,已成為山東省基礎教育的名牌學校。
學科門類齊全學校現設有23個學院,68個本科專業(yè),擁有8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3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9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等九大學科門類。形成了學科門類較為齊全、師范專業(yè)與非師范專業(yè)相協(xié)調、結構合理、特色優(yōu)勢明顯的學科專業(yè)布局和層次完備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教育學原理)、17個山東省“十一五”重點學科。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批準的教育碩士、公共管理碩士(MPA)、藝術碩士、體育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和工商管理碩士(MBA)等6個專業(yè)學位培養(yǎng)單位。設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齊魯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山東師大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農藥、醫(yī)藥中間體清潔生產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精細化學品清潔生產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山東培訓中心。設有山東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山東省外語培訓中心、山東省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心、山東省循環(huán)經濟研究中心、山東省鹽生植物工程技術中心、山東省光電磁功能材料工程技術中心、山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心、山東省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山東省信息管理工程技術中心、山東省城市環(huán)境安全預警預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知識產權研究與培訓中心、山東省清潔發(fā)展機制技術服務中心、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基地、山東省文化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地方史研究基地、山東省文化產業(yè)人才培養(yǎng)研究基地、山東省華文教育基地、山東高校師德建設研究基地、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等19個省級研究、培訓機構。
師資隊伍精良建校以來,章益、傅統(tǒng)先、田仲濟、薛綏之、莊維石、嚴薇青、馮中一、秦西燦、劉祚昌、安作璋、管梅谷、王明德、留潤洲、張鶴云、陳龍飛等一批名家專心執(zhí)教,潛心學術,獎掖后學,精誠奉獻。今日的山東師大,名師薈萃,人才濟濟,F有2602名教職工,其中專任教師1809人,教授、研究員305人,副教授、副研究員52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15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812人。設有7個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崗位。學校有1人入選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1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獲得國家級教學名師獎,13人分別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稱號,3人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人獲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稱號,3人入選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入選教育部優(yōu)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1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82人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5人獲得全國曾憲梓教育基金獎,8人獲省部級勞動模范稱號,2人入選第二屆中國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15人被授予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9人獲得省級教學名師獎,17人獲山東省優(yōu)秀教師稱號,41人次被選為山東省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2人獲山東省十大杰出青年稱號,1人獲山東省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稱號,1人獲首屆山東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資助。學校世界近代史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學校先后有6人當選為全國黨代會代表,5人12次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4人9次當選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徐至展、郭柏靈、李振岐、王家耀、佟振合等5位院士為學校雙聘院士。聘任馮之浚、王蒙、錢中文、楊國楨、龔昌德、陸大道、顧明遠、薛榮久、杜維明、李學勤、龐樸、林崇德、牟鐘鑒、周小燕、歐陽中石、張增輝、朱健康等100多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yōu)良的師資隊伍,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整體辦學實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教學成果豐碩學校始終把教學工作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效果顯著。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領教學改革,以系統(tǒng)的教學改革工程培育教學成果,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0項、省級教學成果獎90項,獲獎總數位居山東省屬高校首位。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4個專業(yè)分別被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為第一、二批特色專業(yè)建設點,省級精品課程19門,省級品牌專業(yè)8個。主編、參編教材和教學參考書564部,其中國家“十五”、“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28部,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15部,有154部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學校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成人高校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注冊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等。2007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yōu)秀。
科研實力雄厚學校把科學研究作為促進教學、提高辦學水平的重要工作來抓,取得突出成績。“十五”以來,學校承擔地市級以上科研項目1400余項,主持承擔國家“863”、“973”、國家科技攻關、國家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18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832部,發(fā)表學術論文6123篇。高層次獲獎成果數量位居省屬高校前列,先后獲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勵200多項,其中省部級一等獎19項。獲國家發(fā)明專利99項,1人榮獲全國“發(fā)明創(chuàng)業(yè)獎”。唐波教授是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他主持研制的“磷礦粉直接法生產硫基或氯基三元復合肥新工藝”和“重要農藥、醫(yī)藥中間體的綠色化工生產技術集成”分別于2001年和200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吳義勤教授的長篇論文《難度·長度·速度·限度——關于長篇小說文體問題的思考》于2005年獲魯迅文學獎。學校主辦6種公開發(fā)行的學術期刊,其中核心期刊5種,尤其是與國家科委于1991年共同創(chuàng)辦、由鄧小平同志題寫刊名的國家級學術期刊《中國人口 資源與環(huán)境》(中、英文版),是我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領域的權威期刊,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中國核學會計算物理學會計算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yè)委員會、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農業(yè)系統(tǒng)工程專業(yè)委員會及山東植物學會、山東地理學會、山東省中國現代文學學會等19個省級以上學會掛靠我校。學校大力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加強與教育科研單位的聯(lián)系與合作,與企事業(yè)單位簽訂技術轉讓合同100多項,與23個地方政府和企業(yè)聯(lián)合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或中試研究基地,與山東省東營市聯(lián)合建立了中國千畝鹽生植物園,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學校被評為全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社科研究管理先進集體,榮獲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和山東省產學研合作創(chuàng)新突出貢獻獎。
校園文化繁榮學校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傳承齊魯文化,熔鑄校園精神,形成了健康高雅、誠信和諧、催人奮進的校園文化,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已連續(xù)舉辦6屆“挑戰(zhàn)杯”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大賽、8屆人才素質培養(yǎng)百優(yōu)學生大賽、11屆“挑戰(zhàn)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18屆“山東師大之春”系列校園文化活動。1999年啟動的“新世紀講壇”活動,成為學校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品牌,獲山東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學校先后以優(yōu)異成績通過全省高校文明校園建設評估、德育工作評估、就業(yè)工作評估、平安校園建設評估。連續(xù)19年被評為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2000年學校團委被評為“全國五四紅旗團委”。2004年以來,我校學生在全國、全省大學生文化藝術體育競賽中,獲得各種獎勵1298項,其中獲得全國特等獎、一等獎103項,山東省特等獎、一等獎263項。2006年,學校組隊參加第五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獲得亞軍。
交流合作廣泛學校與國內外高水平院校、科研單位的交流不斷加強。先后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朝鮮、肯尼亞等15個國家和臺灣地區(qū)的59所院校建立了校際交流合作關系。在聯(lián)合辦學、教師和學生互派、文化學術交流、共同舉辦國際會議等方面建立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成為山東省對外開放的窗口學校。學校成立了中韓合作國際商學院。近年來,先后舉辦“植物耐逆基因:發(fā)展中國家未來發(fā)展前景”國際研討會、偏微分方程及數值分析國際會議、國際心理學家委員會第62屆學術大會、齊魯文化國際研討會、儒家思孟學派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IEEE醫(yī)學與教育信息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國際學術會議20余次。作為教育部批準的首批外國留學生定點招生單位,在校留學生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
育人質量過硬嚴謹治學、從嚴執(zhí)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辦學理念,保證了人才培養(yǎng)的高質量、高水平。學校被評為山東省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山東省德育工作優(yōu)秀高校。學校黨委被山東省委命名為“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學校榮獲“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學校被評為全國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教育示范高校。在歷次全省優(yōu)秀學位論文評選中,學校學士論文、碩士論文獲獎的數量、層次均列山東省屬高校首位。近年來,先后有3個班集體獲“全國先進班集體標兵”、“全國先進班集體”稱號,1名學生獲中國青年五四杰出貢獻獎章,6名學生獲全國三好學生、全國優(yōu)秀共青團員等稱號。1名學生連獲雅典殘奧會、北京殘奧會男子乒乓球比賽冠軍。學校女排獲得第三屆全國大學生CUVA排球聯(lián)賽亞軍和第五屆中國大學生沙灘排球錦標賽普通組冠軍。近年來學生平均考研錄取率為24%,個別專業(yè)達到50%.本科畢業(yè)生就業(yè)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在畢業(yè)生中涌現出一大批全國優(yōu)秀教師、知名學者、勞動模范、省部級黨政領導干部、文化藝術體育精英、優(yōu)秀企業(yè)家,廣大畢業(yè)生在各條戰(zhàn)線上辛勤工作,建功立業(yè),為國家教育事業(yè)、經濟社會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目前,學校正抓住機遇,振奮精神,干事創(chuàng)業(yè),開拓創(chuàng)新,為建設具有鮮明教師教育特色的國內一流的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奮斗。
第三章 招生錄取
第八條 招生機構:學校成立由校長及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招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校招生工作,并設立招生辦公室,具體組織和實施招生工作。
第九條 招生政策:按照教育部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guī)定、山東省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實施意見、《山東省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專業(yè)招生工作實施方案》(魯招委[2009]16號)、《山東省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yè)招生工作實施方案》(魯招委[2009]15號)等文件精神執(zhí)行。
第十條 招生計劃:按照國家教育部核準的、各省級招生管理部門公布的我校分省分專業(yè)計劃數執(zhí)行。招生計劃公布:一是我校將計劃報相關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后由各省級招生管理部門以規(guī)定的形式向社會公布;二是由我校通過學校網站等形式向社會公布。
第十一條 錄取原則:學校認真貫徹教育部和有關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招生管理部門招生錄取有關規(guī)定,堅持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yōu)錄取的原則,按考生文化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錄取。根據考生專業(yè)志愿、文化總分并參考相關科目成績及體檢情況安排專業(yè)。
錄取結束及時在山東師范大學網站(http://www.sdnu.edu.cn)公布錄取名單。
第十二條 特殊要求
1、外語語種:英語專業(yè)要求考生的外語應試語種為英語;其他專業(yè)考生不限制語種。
2、體檢標準:按教育部、衛(wèi)生部、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印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及有關補充規(guī)定執(zhí)行。
第四章 其他
第十三條 收費標準:按照山東省物價局批準的標準執(zhí)行。
第十四條 資助措施
根據《山東省普通高校國家獎學金管理實施辦法》、《山東省普通高校省政府獎學金管理實施辦法》、《山東省普通高校國家勵志獎學金管理實施辦法》、《山東省普通高校國家助學金管理實施辦法》、《山東師范大學學生獎勵條例》、《山東師范大學學生獎勵、勤工助學、困難補助等基金管理使用辦法》、《山東師范大學國家助學貸款實施意見》、《山東師范大學勤工助學管理辦法》、《山東師范大學關于學生醫(yī)療補助的暫行規(guī)定》等文件精神,凡遵紀守法、勤奮學習且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全日制在校生,可通過貸、獎、助、補、減等資助措施解決上學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
第十五條 學習期滿,成績達到學校規(guī)定的要求,學校頒發(fā)山東師范大學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或?飘厴I(yè)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相應專業(yè)學士學位。
第十六條 學校不委托任何機構和個人辦理招生相關事宜。對以山東師范大學名義進行非法招生宣傳等活動的機構或個人,學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第十七條 本章程如果與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上級有關政策相抵觸,以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上級有關政策為準。未盡事宜,按上級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十八條 本章程由山東師范大學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