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名校模擬高考作文練習:勇于質疑
2019-05-03 10:46:22網(wǎng)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wǎng)整理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馬克思說:“偉人之所以看起來偉大,只是因為我們在跪著,站起來吧!”
鄭板橋愛徐青藤(明代畫家徐謂)的畫和詩,自稱為“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
上述材料引發(fā)你怎樣的感觸和思考?請綜合材料的內容及含意,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立意自定;明確文體,題目自擬;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一則材料作文,對于材料作文是根據(jù)所給材料和要求來寫文章的一種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點是要求考生依據(jù)對材料的分析、整合,來立意、構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來源,不能脫離材料所揭示的中心來寫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屬于自命題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學生整體感知材料,從材料中提煉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根據(jù)主旨,自選角度進行寫作,切不可偏題。本題材料是兩位名人的話,第一句話的重點在“只是因為我們在跪著,站起來”;第二句話的重點在“愛”“門下走狗”。兩則材料的觀點雖然對立,但都是在講述面對偉大的人或事物,我們應該采取的態(tài)度,可以站起來,與其平等;也可以彎下腰,表示我們的敬意;也可以辨證分析。審題步驟:先分后合。分:材料一,馬克思說:“偉人之所以看起來偉大,只是因為我們在跪著,站起來吧!”抓關鍵詞,正確理,看起來:表面感覺、主觀認為;跪著:精神的屈服、人格的卑微;站起來:精神、人格的站立。注意關系,把握邏輯:之所以……只是因為:強調面對偉大人(或事物),要理性對待,對人對己都要有客觀、正確的認識。立意角度:面對偉大人(或事物),不應屈服、卑微,批判這種面對看起來“偉大”人(或物)時的心態(tài)。應有正確的認識與判斷,理性對待“偉大”的人(物)與自己。要有自己獨立的精神與人格,平等對待。要敢于質疑、挑戰(zhàn)、突破,自立自強。材料二,鄭板橋愛徐青藤(明代畫家徐渭)的畫和詩,自稱為:“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抓關鍵詞,正確理解,愛:喜歡、仰慕、崇拜;自稱門下走狗:態(tài)度謙遜、虔敬。立意角度:面對杰出的事物(或偉大人物),應懷有一種虔敬與謙遜的態(tài)度。合:立意角度,整體把握:面對偉大的存在,我們需要有辨證的態(tài)度。具體分析:要心懷敬畏,但不必過分卑微(不屈服);要心懷虔敬,但不可盲目崇拜(不迷信);要心懷謙遜,但也要敢于挑戰(zhàn)(要自強)。
參考如下:
(1)面對偉大要心懷敬畏,但不要過分卑微。
(2)面對偉大要心懷虔誠,但不能盲目崇拜。
(3)面對偉大要心懷謙遜,但更要自強自立。
【優(yōu)秀作文】勇于質疑
涅菲爾,在科學界作為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敢于挑戰(zhàn)權威,最終獲得法國科學院頒發(fā)的獎項。他的獲獎,固然取決于他所取得的成就,但若沒有勇于質疑的科學精神,即便有所發(fā)現(xiàn),也可能湮沒鄉(xiāng)野,一生無名。由此看來,只有具備勇于質疑的精神,才有可能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才有可能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
古今中外,勇于質疑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
袁隆平是個質疑者,他沖破了“關于自花授粉水稻雜交無優(yōu)勢”的經(jīng)典理論這個科研的圈圈,經(jīng)過多年不斷探索研究,終于開發(fā)出被譽為“中華民族奉獻給人類的第五大發(fā)明”的雜交水稻。這一項惠澤世界人民的發(fā)明使人類遠離了饑餓,給世界帶來福音。
達爾文這個被宗教界稱為怪物的科學家,冒著生命危險,大膽質疑上帝造人說,他認為地球上現(xiàn)存的物種都是由更古老的物種演變而來的。他經(jīng)過多年的實地考察,證明了自己的觀點的正確性,并勇敢地發(fā)表出來,終于使人們從教會的謊言中走了出來,為后世的生物學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的發(fā)現(xiàn)被馬克思稱作“十九世紀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
伽利略質疑亞里士多德的兩個鐵球先后落地遭人誹謗,哥白尼質疑教會的地心說而被軟禁,布魯諾堅持地心說的真理為羅馬宗教所活活燒死,這些偉人都有敢于質疑權威的精神,并為推翻錯誤理念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甚至作出了犧牲,從而為科學乃至全人類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人們不會忘記他們,他們將與天地并存。
菲涅爾的行為還讓我想起了《皇帝的新裝》中的那個敢說真話的孩童。當成人們因為害怕別人恥笑自己愚笨而隨聲附和騙子的謊言時,只有一個孩子敢于說真話,這不得不說是社會的悲哀。一個連年幼孩子都能看出來的錯誤難道成人們看不出來嗎?當然不是,這是因為服從權威的觀點在大多數(shù)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人們已喪失了去質疑的習慣和勇氣。
受所學知識的限制,現(xiàn)在我們不可能做出一些能夠改變社會的質疑,但這并不表示我們不能去質疑,我們可以從質疑身邊的事物開始,比如陳舊的觀點,過時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們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基礎。所以當你認定自己的觀點正確時,要勇敢地向權威說不。
資訊專題>> |
資料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