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教案:《染色體變異》教學設計
來源:3edu教育網 2018-11-16 15:49:55
一、教材分析
《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shù)目變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遺傳和進化》第5章第2節(jié)《染色體變異》教學內容,主要學習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shù)目變異的類型,并掌握染色體組的概念和判斷方法。本節(jié)內容是對第3、4章知識的延伸,又是后面學習生物育種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說出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shù)目的變異的基本類型。
。2)說出染色體組的概念和判斷方法
2.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果蠅染色體組成,學會判斷染色體組。
(2)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的嚴密性。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分析果蠅的染色體組成,形成從個例到一般規(guī)律的觀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
難點:染色體組的概念。
四、學情分析
在必修一學習過有關染色體的知識,但沒有涉及同源染色體,并且相隔時間比較長了,學生有所遺忘,學生對同源染色體的理解有難度,不會識別,所以講解時需要詳細,需要教師指導并借助圖畫給予直觀的認識。
五、教學方法
1.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2.新授課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預習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初步掌握結構變異和數(shù)目變異的類型以及染色體組的概念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出示無籽西瓜的圖片
教師設問: 無籽西瓜是怎樣形成的?
教師:無籽西瓜是染色體變異的產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染色體變異的內容。我們來看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強調重難點。
設計意圖:步步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問:什么是染色體變異?
【講述】根據染色體結構和數(shù)目的變化,染色體變異可分為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兩類
1.出示投影片:貓叫綜合征幼兒照片
問:“貓叫綜合征”是怎樣引起的?它屬于哪種染色體變異?
問:染色體結構變異有幾種類型?
2.投影片放映染色體結構變異類型。
【講述】
缺失:指一條染色體斷裂而失去一個片段,這個片段上的基因也隨之丟失。如果失去的基因是顯性的,同源染色體上保留下來的是隱性的,這一本來不能顯出的隱性性狀就能顯出來。
重復:一條染色體的斷裂片段接到同源染色體的相應部位,結果后者就有一段重復基因。
倒位:一條染色體的斷裂片段,位置倒過來后再接上去,造成這段染色體上的基因位置顛倒。
易位:染色體發(fā)生斷裂,斷裂片段接到非同源染色體上的現(xiàn)象。易位可使原來不連鎖的基因發(fā)生連鎖。
要注意到,染色體結構的改變,嚴重的可以造成死亡。比如當兩個同源染色體相同部分都缺失時,某些基因就都不存在,這就可以造成死亡。
問:染色體結構變異,為何能導致生物性狀的變異呢?
教師引導學生從染色體結構的變化會引起染色體上的基因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的改變等方面來加以思考。
設計意圖:了解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類型
探究二: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
1、出示21三體綜合征病人圖片并說明病因,引出個別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
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的另一種類型是染色體數(shù)目以“染色體組”為單位成倍增加或減少,這種類型的變異在實踐中的應用更為普遍。因此,我們重點介紹后一種類型的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2.染色體組
問:什么叫染色體組?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看一個圖
出示果蠅染色體組成圖
問:果蠅體細胞有幾個染色體?幾對同源染色體?其中幾對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
問:雄果蠅產生精子時必須進行減數(shù)分裂,精子里有哪幾條染色體?幾種精子?
教師用雄果蠅染色體組模型演示。
問:兩種精子中染色體數(shù)相等嗎?分別是多少個?各是什么?
問:對一個精子而言,染色體形態(tài)大小相同嗎?為什么?
教師歸納:像果蠅這樣,二倍體生物配子里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攜帶著控制一種生物生長發(fā)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信息,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做一個染色體組。
3、總結:染色體組的判斷方法:
。1)根據染色體圖判定。其判斷依據是:形態(tài)相同的染色體有幾條,則含有幾個染色體組。
觀察右圖,圖中有幾個染色體組?
(2)根據基因型判定。其判斷依據是:由于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位于形態(tài)相同的染色體上(同源染色體上),所以在細胞或生物體的基因型中,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出現(xiàn)幾次,則有幾個染色體組。
思考:下列細胞中各有幾個染色體組?
。3)根據染色體數(shù)目和染色體形態(tài)判定:染色體組數(shù)= 染色體數(shù)∕染色體形態(tài)數(shù)
思考:某細胞共有8條染色體,染色體形態(tài)數(shù)為2,則染色體組數(shù)?
設計意圖:一步步引導學生理解染色體組的概念,學會判斷染色體組。
探究三:基因突變與染色體變異的區(qū)別
根據所學內容,總結基因突變與染色體變異的區(qū)別
【講述】(1)基因突變是染色體某一位點上的改變,有可能產生新基因,染色體變異是一些基因的數(shù)量、排列順序的改變
。2)基因突變是分子水平的變異,在顯微鏡下看不到,染色體變異是細胞水平的變異,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得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弄清染色體變異和基因突變的區(qū)別。
。ㄋ模┓此伎偨Y,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課堂實錄)
。ㄎ澹┌l(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生物體中的染色體組都一樣多嗎?在下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二倍體和多倍體。這節(jié)課后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著重分析幾倍體是如何命名的,以及它們的應用。并完成本節(jié)的課后練習及課后延伸拓展作業(yè)。
設計意圖:布置下節(jié)課的預習作業(yè),并對本節(jié)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后及時批閱本節(jié)的延伸拓展訓練。
九、板書設計
第2節(jié) 染色體變異
1.染色體變異的概念
2.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4種類型:缺失? 重復? 倒位? 易位
3.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染色體組 (1)概念 (2)判斷方法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fā)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jié)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本節(jié)課的染色體變異和基因突變的區(qū)別,以及染色體組的判斷是重點,也是難點,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總結進行突破,又通過課堂練習驚醒鞏固。
本節(jié)課時間45分鐘,其中情景導入、展示目標、檢查預習5分鐘,講解知識點20分鐘,反思總結當堂檢測5分鐘左右,其余環(huán)節(jié)15分鐘,能夠完成教學內容。
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會繼續(xù)研究本節(jié)課,爭取設計的更科學,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共同完善,共同進步!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