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 > 高中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李廣難封》教學設計

電子課本

高考真題

高考模擬題

高中試卷

高中課件

高中教案

高三語文教案:《李廣難封》教學設計

來源:3edu教育網 2018-11-14 14:22:27

  畫外音:在漢武帝對匈奴作戰(zhàn)的四十四年間,涌現出了很多優(yōu)秀的將領,像衛(wèi)青、霍去病,他們可以說是絕代雙驕,他們的戰(zhàn)功成就了他們的一世英名?梢哉f他們是幸運的,但同時,還有一個人打了一輩子的仗卻未得封侯,這個人就是李廣。李廣從文帝朝一直打到漢武帝時期,幾乎打了半個世紀,最后卻自刎于疆場。那么李廣為什么自殺呢?他又為什么終其一生不得封侯呢?

  元狩四年,漢武帝發(fā)動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對匈奴作戰(zhàn),這個在歷史上稱為“漠北決戰(zhàn)”。這場戰(zhàn)役,漢武帝是舉全國之力,他派了兩個人,一個是衛(wèi)青,一個是霍去病,各帶五萬軍隊,動員了十萬精銳的騎兵。衛(wèi)青這次出征,他的前將軍也就是先鋒官就是李廣,李廣擔任衛(wèi)青的前將軍。但是衛(wèi)青在決戰(zhàn)的前夕,抓到了一個俘虜,而且從俘虜的嘴里邊了解到匈奴單于的具體的位置,這是一個極有價值的情報。因為在漢匈作戰(zhàn)中間,最大的一個困惑就是在茫茫戈壁,在浩瀚的草原之上,你不知道哪個地方有匈奴的騎兵。所以在那個冷兵器時代,你如果能找到匈奴單于的位置,那個仗基本上就可以說是打贏了。但是在衛(wèi)青了解到匈奴單于的位置以后,衛(wèi)青突然下一道軍令,把擔任前將軍的李廣調走,調到右路軍去,和右將軍趙食其匯合走右路,這個右路要轉一個大圈,路很遠,路上又沒有水草。這是衛(wèi)青下的死命令,李廣不得不服從,他把李廣調走以后,他安排了自己的一個親信叫公孫敖,我們如果聽過前面幾集就知道,公孫敖可是衛(wèi)青的恩人。當年公孫敖在衛(wèi)青剛入宮被竇太主抓起來要殺的時候,就是公孫敖帶人把這個衛(wèi)青給救出來的。所以衛(wèi)青把李廣調走以后,就把公孫敖調過去做前將軍,然后,衛(wèi)青進軍和匈奴單于正面發(fā)生沖撞。衛(wèi)青這一仗打得很漂亮,這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漠北決戰(zhàn)。但是漠北決戰(zhàn)的勝利卻發(fā)生了一件意外,就是原來的前將軍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其的部隊,由于沒有向導迷失了道路,誤了和大將軍衛(wèi)青匯合的期限,按照漢代的法律規(guī)定誤其當斬,那是死罪。所以衛(wèi)青跟李廣重新匯合以后,衛(wèi)青就派人去李廣了解迷失道路的情況,準備向漢武帝報告,李廣拒絕回答,李廣不愿意回答。衛(wèi)青看李廣拒絕回答就讓李廣到大賬中間去做筆錄,錄口供,李廣非常悲憤,他自己說了一段很沉痛的話。他說我一生打了七十余仗,今年我已經六十多歲了,而且我只有這一次機會是和匈奴的單于直接對陣,但是大將軍把我調到右路,又迷失了道路,這是天意嗎?我的將士沒有錯,錯都在我自己,說完以后李廣就抽刀自刎,自殺了。李廣自殺的這一年是漢武帝的元狩四年,他從漢文帝十四年從軍到他自殺這一年,一共是四十七年。他從軍打了四十七年將近半個世紀,最后,因為緊急把他調走,讓他迷失道路而自殺了。所以李廣死以后,李廣的全軍將士無不落淚,而且百姓中間無論是了解的、不了解的,聽說李廣自殺以后都哭了,都流淚了。這就是在漢匈戰(zhàn)爭史上一個非常不幸的一位將軍,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傳著一句話,叫做“李廣難封”。“李廣難封”這句話出自初唐四杰王勃的《滕王閣序》,《滕王閣序》寫得非常有名,其中有一句就叫做“李廣難封”,所以人們都不得一直為李廣不能封侯感到非常惋惜。

  畫外音:李廣自殺了,隨著李廣的自殺他被封侯的機會也蕩然無存了。李廣悲壯的自殺讓人們看到了他內心極度的絕望和憤怒,叱咤疆場一生的老將為什么會有如此的下場?李廣馳騁疆場幾十年,他的驍勇善射威震匈奴各部,被匈奴人譽為“飛將軍”。那么,一位有勇有謀、敢打硬仗、敢打惡仗的飛將軍為什么沒有封侯呢?他難道不具備封侯的條件嗎?

  我們可以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李廣從軍的時候是漢文帝十四年,他從軍以后就因為作為皇帝的侍從和那個野獸搏斗,表現得非常勇猛,漢文帝當時就有一個評價:說“惜乎,子不遇時。”太可惜了,你生不逢時,假如你生在高皇帝的時候,封了萬戶侯何足道哉?這是漢文帝對他的評價,這說明漢文帝很有才啊。到了漢景帝時期,李廣擔任上谷太守,在上谷太守的任上,李廣是天天跟匈奴作戰(zhàn),天天打,打到最后,漢景帝手下有一個官叫典屬國,這個官就是處理當時中央政府和附屬國的關系的一個官,這個官員叫公孫昆邪,這個公孫昆邪就跟漢景帝說了非常有名的八個字,說“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zhàn),恐亡之。”說李廣的才氣是沒有人可比的,但是他憑借著自己的這個才能天天跟匈奴打,早晚有一天要失手的。漢景帝聽說以后,就把李廣調開了。所以,我們從文帝和景帝朝的表現來看,李廣應該說是個有才干的人,我們正面具體看一看,李廣到底有什么才。他這些才夠不夠一個封侯的條件。第一個才能,李廣的智勇神射之才。我們中國一部很有名的小說叫《水滸傳》,《水滸傳》里有一個神射手叫小李廣花榮,那個花榮就是個神射手,所以他的綽號叫小李廣,可見李廣在中國古代就是神射手的代名詞。《史記》的李將軍列傳記載有李廣射虎入石的一個故事,說李廣看見草叢中一個老虎,一箭射過去,那是個石頭,結果這一箭把那個箭頭射進石頭里面去了。當后來告訴他那是塊石頭,再讓他射他射不進去了,射虎入石啊。我們舉一個戰(zhàn)例,李廣在上郡太守任上曾經發(fā)生過一件事情,就是漢武帝派了一個他很寵信的宦官來做監(jiān)軍,這個宦官有一天帶了幾十個人外出剛好遇見三個匈奴人。這個宦官不知道深淺,他想我?guī)Я藥资畟人你們只有三個人,他就下令和這三個人對射,沒想到這三個人把這個宦官帶的幾十個漢軍的騎從全部殺死光,而且把這個宦官本人也射傷了。這個宦官后來就逃回來了,逃回來向李廣報告,李廣一聽就知道這三個人一定是匈奴的射雕手,所以李廣二話沒說就帶了一百個騎兵追上去了。這三個人沒有騎馬,李廣追得很快,追上去以后李廣讓這一百個人兩翼包抄,他親自射箭射死了兩個活捉了一個,一審問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抓住這個射雕手以后李廣就準備回來,就在這個關口突然前面冒出幾千匈奴騎兵,而李廣只帶了一百個騎從,在這個緊急關口,李廣手下的人全嚇蒙了,一百對數千啊,這些人就想逃。李廣說我們這一百個人要想逃的話,后面的人追著射我們就成了一個活靶子。我們這個地方離大軍的軍營有幾十里地,逃不到軍營全被人家殺光,不能逃。他就下令,不但不逃,要迎上去,走上去離匈奴幾千騎兵二里地的地方下馬,不走了,而且讓士兵把那個馬鞍子要卸下來。這一下子士兵們不干了,士兵們嚇死了,一個個面如土色,對李廣說萬一對方沖過來我們連舉馬鞍了的功夫都沒有。李廣說卸下來,這個時候,對方對峙中間,因為對方看見漢軍就一百個人迎了上來,還把馬鞍子卸了,感到非常反常,所以就認為這一百個人是那釣魚的魚餌,說不定周圍有大量的伏兵。所以就雙方對峙著,誰也不敢打,匈奴有一個騎白馬的將領出來,讓李廣一箭給射死了。雙方就這樣一直對峙到晚上,到了晚上以后夜色朦朧,風聲呼嘯,匈奴的幾千騎兵害怕漢軍的埋伏,他們就撤離了。李廣也不敢走,待到天亮帶著一百個騎兵回來了。所以李廣這個神射,他如果不是智勇雙全加上神射,不可能的。這是李廣一個方面的才能。李廣還有一個方面很奇特的才能,就是帶兵簡易之才。就是李廣帶兵跟別人不一樣,比如說,他的士兵行進的時候,其他的部隊都是排成建制啊,就是我們現在說的一個班,一個排,一個連,李廣的軍隊走起來是一窩蜂,就是大軍不按建制隨便走。然后到了休息的地方也不按建制休息,誰想跟誰在一塊兒就在一塊兒,而且晚上他的部隊是不打更,不站崗,不巡邏,而且他大帳中間也沒有那么多文書,所以李廣帶兵的方法和古今中外所有的將領都不一樣,他帶兵特別簡單。這種帶兵之法我有一個說法,這叫才將帶兵,它不是常規(guī)將領的帶兵之法,而且李廣就帶這樣的兵,別人帶不了他能帶得住。李廣手下的兵士跟著李廣打仗有一個很好的條件,就是不需要很嚴格的一個組織,所以士兵平時很輕松,打起仗來遇到緊急情況愿意為李廣出力。所以李廣應當說是一個很有才的將領。

  畫外音:無論是李廣的驍勇還是他的善射,李廣的軍事才能都堪稱一流。但是奇怪的是,這樣一位有才能的軍事將領為什么沒有封侯呢?李廣曾幾次率精兵參加反擊匈奴的作戰(zhàn),應該說殺敵立功,晉爵封侯的機遇很多。那么李廣為什么還是沒有封侯呢?

  那么他為什么沒有封侯呢?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談一談,首先我們來看李廣兩次封侯的機遇。李廣有兩次封侯的機遇,第一次,是漢景帝時期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李廣參戰(zhàn)了,當時他是太尉周亞夫手下的一個將軍,而且他奪了對方的軍旗。我們知道在古代作戰(zhàn)的時候,奪得對方軍旗是立了大功的,奪了軍旗是可以立功受賞的。但是這一次李廣接受了漢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劉武的將軍印,我們前面講過,漢景帝和他的弟弟梁孝王之間是有矛盾的,實際上漢景帝對他弟弟是戒備森嚴,而李廣這次剛好是犯了大忌。他接受了梁孝王的將軍印,他作為中央政府的將軍接受了地方諸侯王的將軍印,惹得漢景帝非常不滿,回來以后漢景帝就沒有賞他。這是第一次機遇,錯過了。當然這次李廣有責任,他的責任就是他不懂得漢景帝同他弟弟矛盾的這種關系,接受了梁王的封賞。第二次,就是我們剛剛講過的漠北之戰(zhàn),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戰(zhàn)。他本來是前將軍,是先鋒官,他有可能在和單于接觸的時候立功受獎的,但這一次他又錯過了。而這一次錯過,衛(wèi)青把李廣調走,實際上并不是衛(wèi)青的主張,把李廣調走是漢武帝的主意。漢武帝在這次出征的時候,原來沒有打算讓李廣去,李廣這次主動請纓要求出戰(zhàn)的,因為這個時候李廣年齡已經六十多歲了。漢武帝這次沒有讓他去,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年齡比較大。再一個,漢武帝認為李廣這個人“數奇”。所謂“數奇”,“數”就是命數,“奇”不是一個偶數,“數奇”就是命不好,認為李廣這個人命不好,所以不想讓他去。李廣是堅決要求去,這個堅決要求又犯了一個忌諱,因為在封建專制體制之下,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上面決定的。上面可以給,下面不可以要,李廣要,其實又犯了忌諱。漢武帝這次表面上讓他做前將軍,但是他告誡衛(wèi)青,一旦遇上匈奴的單于要把他調走,不能讓他做前將軍,實際上衛(wèi)青是接受了漢武帝的批示。但是這個事情李廣本身并不知道,衛(wèi)青把李廣調走以后,任命了他的親信公孫敖,這個事情李廣知道。而衛(wèi)青跟公孫敖之間的這個生死之交,李廣是很清楚的,所以李廣對這件事情是憤憤不平,非常氣憤,所以這樣李廣又一次失去了封侯的機會。那么這兩次封侯機會的失去,應當說李廣難封的第一個原因是漢景帝和漢武帝對李廣的排斥和壓抑,這是李廣終生未得封侯的重要原因。

  畫外音:李廣兩次封侯機會都被他小小疏漏錯過去了,但是在最后一次機會里漢武帝起了很大作用,可以說漢武帝的干預讓李廣失去了最后一次封侯的機會。那么漢武帝為什么認為李廣的命不好呢?這是他調開李廣的借口還是李廣真的如此呢?

  李廣未得封侯有沒有他命運的關系?古人老是認為,李廣的未得封侯是他命運的關系。比如說,唐代詩人王維寫詩就說,“衛(wèi)青不敗由天幸,李廣難封緣數奇。”就是李廣不封,沒有封侯是他命不好。是不是這個原因?漢武帝說的“數奇”有沒有道理?李廣確實有過一些不太好的記錄,比如龍城之戰(zhàn),他和衛(wèi)青、公孫敖、公孫賀四個人一塊兒出征,每個人一萬人馬,公孫賀是無功而返,公孫敖是損兵七千,李廣是全軍覆滅被俘了,只有衛(wèi)青是直搗龍城,殺敵七百,人數不多但是立功了。這是李廣第一次作戰(zhàn)中間不太好的記錄。再一個是無朔六年,他跟著衛(wèi)青出征,又一次沒有立功。所以李廣確實在戰(zhàn)功的記錄上有一些不良記錄,但這是不是他的命不好呢?是不是命運造成的呢?我認為,這里面有命運的成功,但更重要的是人為的因素。李廣有一些人為的因素,就是他自己有一些失當的地方,我覺得李廣自身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他的封侯。首先是侍才而驕,李廣是一個很有才的人,但正因為他有才,在作戰(zhàn)的時候他有時候表現得有一些驕傲。比如我們前面講過,漢景帝時期他在邊郡太守任上,天天跟匈奴打,天天打,后來還是那個公孫昆邪說了一番話,說李廣天下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zhàn),這樣漢景帝把他調開了。再一個,李廣有時候過于冒險。比如我們前面說的他帶一百個騎兵去追匈奴的射雕手,那件事情上固然說表現了李廣的智勇神射,但是反過來講,你作為全軍的統(tǒng)帥,發(fā)現了對方是三個射雕手,你有必要親自去追嗎?而且你不和軍其他人商量你帶著人就去追,后面的大部隊不知道自己的統(tǒng)帥跑到哪兒去了,連接應都無法接應啊。這是你這一套把匈奴人給迷惑住了,你把人家忽悠了,萬一你忽悠不了人家呢?萬一這幾千匈奴騎兵跟你賭一把,他就用這幾千人打你一下,你怎么辦?萬一對方識破了你的計謀你怎么辦?那么李廣可就慘了,那就是再一次被俘的命運在前面等待著。所以過于冒險對一個統(tǒng)帥來說是個致命傷。第三個影響他封侯的不利因素是他的適應能力。李廣的名聲是在什么時候出來的呢?漢文帝朝和漢景帝朝李廣已經是名將了,但是文帝朝跟景帝朝打的是防御戰(zhàn),武帝打的是進攻戰(zhàn),漢武帝是發(fā)動了對匈奴的全面的進攻。漢文帝、漢景帝朝是一個被動的防御,由被動防御轉為主動進攻,由陣地戰(zhàn)變成運動戰(zhàn),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我個人覺得,李廣對這個轉變好像有點不太適應,其實你看衛(wèi)青,你看霍去病,他們跟匈奴作戰(zhàn)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叫長途奔襲,運動殲敵。就是在長途的奔跑之中找一個機會消滅匈奴的軍隊,而這種打法李廣似乎不太適應,李廣長期適應的是陣地戰(zhàn)、防御戰(zhàn),而且從年齡上來說,當漢武帝決定發(fā)動這個進攻戰(zhàn)的時候李廣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比起十八歲的霍去病,比起二十多歲的衛(wèi)青,李廣這個年齡跟他們相比,那個敢打、敢拼、敢闖、敢深入,這個“敢”字精神要相對弱一些。所以李廣和衛(wèi)青跟霍去病相比的話他少了一點沖勁兒,闖勁兒,所以李廣在運動殲敵、長途奔襲的這個過程中間,李廣表現得并不出色。其實李廣表現出色的是文帝跟景帝朝的防御戰(zhàn),這也是影響李廣封侯的重要因素。

  畫外音:不管是時運不濟還是自身弱點,李廣封侯的夙愿始終沒有實現。但是讓人奇怪的是,他為什么要選擇死亡呢?如果李廣不選擇死亡,說不定他以后還有封侯的機會,西漢時期的法律規(guī)定,打敗仗的人是可以拿錢來贖命的,那么,李廣為什么不選擇這一條路呢?

  那么,李廣在誤期以后,其實面臨兩種選擇。和他一塊兒誤工期的還有一個右將軍趙食其啊,那個趙食其選擇的是什么呢?趙食其選擇的是拿錢贖罪,交了錢,買了命,廢為庶人。那么李廣為什么不可以這么做呢?其實李廣在前面也有被敵人俘虜后來叛了罪,然后拿錢把自己買回來了。為什么這一次元狩四年的漠北決戰(zhàn)李廣不再拿錢買命呢?而選擇了自殺,這是為什么呢?我覺得李廣非常看重他一生當中最后這一次漠北決戰(zhàn),因為這一仗打的時候李廣已經六十多歲了,李廣知道自己從軍作戰(zhàn)的機會不多了。他非?粗剡@一次戰(zhàn)斗,而這一次戰(zhàn)斗是漢武帝不派他,他主動請纓要過來了一個前將軍,所以他把他人生一個目標、一個愿望,也就是封侯的這個目標和愿望都押在了這一次對匈作戰(zhàn)之上,而這一次得到的情況又剛好正面知道了匈奴單于的具體位置,所以李廣把這次戰(zhàn)斗看得非常重。他覺得這是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唯一機會,最后的機會,但是,衛(wèi)青把他調走了。衛(wèi)青作為大將軍,衛(wèi)青的地位,衛(wèi)青的威望,衛(wèi)青的身份,衛(wèi)青的戰(zhàn)功,衛(wèi)青的年齡,這都是李廣無法相比的,如果李廣不選擇自殺,拿錢買了命,將來再跟隨大將軍出征還會有機會嗎?因為據李廣看來,如果衛(wèi)青這一次能挾自己的私怨,調開他安排自己的親信,那么今后還會這么做。所以李廣自己隱隱感覺到我就是拿錢買命,也沒有價值了。所以李廣最后選擇死是他絕望的一種表現,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李廣的男兒血性啊。李廣是一個有血性的好男兒,好男兒應該是有血性戰(zhàn)死疆場的,馬革裹尸,這是李廣的夢想,但是這樣的夢想他無法實現。所以,當衛(wèi)青下命令李廣調到右將軍這一路的時候,李廣按照禮節(jié)他應該跟衛(wèi)青有一個告別,結果,李廣是憤憤而別,跟衛(wèi)青招呼都不打就到右將軍部去了。這是很失禮的,李廣是一個很率真的人,他不善于掩飾自己內心的憤怒。他覺得衛(wèi)青是挾了私怨,所以這個時候就不再顧及上下級的關系,憤然離開。這個時候李廣覺得自己寧可死,我也不能受辱。所以李廣死的時候他說我已經六十多歲了,我不能面對那個刀筆小吏啊,你找來一些小秘書來錄我的口供,怎么樣迷失的道路,這個恥辱李廣是不能受的。李廣在受辱和自殺之間他寧可選擇自殺來保持自己的尊嚴,所以李廣只能選擇死亡,而不可能選擇受辱,所以我們如果把李廣這個人物的身世和司馬遷來比較的話,李廣這個人之所以我們今天讀起《史記·李將軍列傳》還能夠潸然落淚,就是司馬遷對李廣這樣的悲劇人物傾注了更多感情,他不但是用歷史的筆法寫了這個人的一生,而且是用文學的手法寫了李廣的很多軼聞,寫了李廣的性格,寫了李廣的才氣,寫了李廣的命運,寫了李廣的不幸,寫了李廣的抗爭。所以,我們今天讀起來《史記·李將軍列傳》才能夠那么深深地打動我。

  畫外音:李廣率真的個性讓他沒有選擇屈辱地活,而是悲壯地死,李廣的死引起無數后人的同情,就連司馬遷都給他單獨列傳,用相當多的筆墨和深情來描述李廣的生平事跡。那么李廣之死真的是他自身的弱點造成的嗎?誰該為李廣之死負責呢?

  李廣自殺以后那么多人對他很同情,全軍將士無不落淚,當時的老百姓知道了以后都哭了,而且我們從后來的中國古代的詩文記載來看,所有的人提到李廣之死都是悲痛欲絕,都非常同情李廣。我們可以說是漢武帝和衛(wèi)青兩個人聯手殺死了李廣,如果我們要追究李廣之死的話,衛(wèi)青是執(zhí)行者,漢武帝是謀劃者,衛(wèi)青是表面上的人,漢武帝是衛(wèi)青背后的隱形殺手,是殺死了這位抗匈名將的主謀。在這一點上,漢武帝跟衛(wèi)青都有永遠不能洗涮的責任,我們讀《史記》,讀李廣傳,讀衛(wèi)青傳,你們會有一個明顯的對比,李廣無功但是有盛譽,人們對李廣贊揚了很多。司馬遷在《李將軍列傳》最后太史公曰中間寫了非常有名的八個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說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是因為桃樹、李樹的果實那么甜美,所以人們來采摘桃李就踩出路來了。這叫桃李不言,不自成蹊,可是我們讀讀衛(wèi)將軍列傳看不到這樣的贊揚。衛(wèi)青是有功而無譽,李廣是無功而盛譽。盡管是李廣難封有李廣自身的責任,但是人們從來不去追究李廣的責任,對李廣非常同情,為什么?本來李廣難封是個事實,那么多文人探討這個問題,大家只有同情的,很少有人指責的,這是為什么呢?首先是兩個人晉升的臺階不同,李廣是行伍出身啊,從一個普通的士兵一直做到將軍,衛(wèi)青是依靠外戚的身份做了將軍,在這一點上,人們普遍同情李廣這樣的將軍。還有,李廣作為一外將軍來說,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做到官兵一致的將軍,《史記·李將軍列傳》中間記載這樣的事情,說遇到沒有水的地方,如果士兵們不喝足了水,李廣絕不喝第一口水。遇到斷糧的時候,士兵們不吃飽,李廣絕不吃飯。他是一個能夠跟士卒同甘共苦的將軍,所以李廣的官聲非常好,這么一個將軍,最后卻被逼上了絕路,被漢武帝跟衛(wèi)青逼得最后自殺而死,所以人們同情李廣也是人之常情。漢武帝時期不僅出現了像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這樣的名將,而且在漢武帝時期也出現了在政治上治國很有名的人物。因此,我們下面要講的就是武帝時期治國的人才,請看下集《公孫丞相》。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0u5j96q.cn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