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文言文閱讀的學習方法分析
2018-09-29 14:52:58學識網(wǎng)
1、文言實詞題詞性法
解答此題,我們可以析字形,明字義;可以將給出的詞義代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辨別實詞的詞性來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擾項。眾所周知,漢字的詞性不一樣,字義也就不相同,我們可以運用這一特點來幫助解題。
2、文言虛詞題代入法
課外知識是課內(nèi)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課內(nèi)知識點,特別是掌握了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我們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虛詞這一小題時自如地運用代入法。高考考查文言虛詞的題型絕大部分是將每個虛詞都放在兩個句子中加以比較來考查其異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學課本。答題時,可以先從課內(nèi)的那一句入手,把這句中該詞的用法和意義代入另一句解釋,看是否通順,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則不相同。
3、信息篩選題排除法
根據(jù)陳述對象可以排除干擾項,確定答案范圍:
在人物傳記類文言文閱讀選文中出現(xiàn)的人名不止一個,而我們在答題時需要熟悉的僅是題干中的這個人(也可能是兩個人)的行為舉止,此時我們可以根據(jù)主人公來做初步的篩選:把羅列的句子中不是這個人所說所做所想的句子排除,相應的,包含這個句子的選項也就可以排除了。
4、分析概括題對照法
此類題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可能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所以,對句意的理解,我們就可以先通過對照,找準選項中與原文的不同點,之后,把難以區(qū)分的地方向原文詞語上靠,找到對應的詞匯,看看人物事跡的敘述注意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是否準確等,同時,主旨性的選項要結(jié)合全文,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要總體把握文意。
文言文閱讀學習方法:翻譯題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diào)、變。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嬰、晏子等不用翻譯。
刪,就是刪除。
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語氣助詞,可不譯,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討沒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連詞,可不譯,整句意思是子猷與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補,就是增補。
(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一詞是妻子、兒女的意思;(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語時了不悲,翻譯為:(子猷)說話時候完全不悲傷。
換,就是替換。
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diào)就是調(diào)整。
把古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聞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裝,賓語前置句,意思是為什么。
變,就是變通。
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chǔ)上,活譯有關(guān)文字。子猷問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對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文言文閱讀學習方法:關(guān)于虛詞
虛詞判別的幾種原則:
1、前后同則同。
如果相比較的兩個文言句子中兩個虛詞前后的實詞的詞性或短語的屬性相同,那么這兩個虛詞的用法一般是相同的。
如:者①求者肩背相望。②惟有飲者留其名。者的前面分別是求和飲,而這兩個詞都是動詞,我們就可據(jù)此初步判定這兩個虛詞者的用法是相同的。如果你對此判定不放心,也可以再看看者后面的詞或短語的屬性。者的后面是肩背相望和留其名這兩個動詞屬性的短語。因此,我們可以確定①②中兩個虛詞的用法應是相同的。
2、前后異則異。
如果在解題過程中,發(fā)現(xiàn)虛詞前后的實詞或短語的屬性不完全一致,那么這組虛詞的用法就很有可能不一致。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要靈活運用別的方法來輔助判定,比如聯(lián)想教材上類似的句子,或聯(lián)系上下文將其翻譯出來,或用排除法等。
如:于⑤若季子不禮于其嫂。⑥師不必賢于弟子。于的前面分別是動詞禮和形容詞賢,其詞性不相同,而虛詞于的后面是其嫂和弟子這兩個名詞屬性的短語。那么,該如何判定其用法是否相同呢?此時,我們就要聯(lián)想到師不必賢于弟子是教材上的句子,這一于是屬于一詞多義,在這里解釋為比,而若季子不禮于其嫂若解釋為比就句意不通了。因此,可以確定⑤⑥兩句中兩個虛詞的用法應是不相同的。
3、特殊情況特殊處理。
如果遇到所考查虛詞的句子是特殊句式時要特殊處理,不要套用上面的方法。比如說是省略句,即虛詞前后的詞語有省略現(xiàn)象,這就需要將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不要不補充完整就來判定。同樣,如果遇到賓語前置句式也要按賓語前置的規(guī)則來處理。還有就是如果遇到所考查虛詞前后的實詞有活用現(xiàn)象時要以活用后詞性為準,不能以活用前其本身的詞性為判定依據(jù)。
譬如:以⑨競紿以他事辭去。⑩以小易大,彼惡知之。以的前面沒有對應的詞,這只有看以后面的詞或短語的屬性了,虛詞以的后面分別是他事和小。這兩個詞從表面上看來其屬性是不一樣的,一個名詞性短語,一個是形容詞,但實質(zhì)上是一致的,因為小在這一句中活用為名詞。因此,我們可以確定⑨⑩中兩個虛詞的用法應是相同的。
這種避虛就實法只是用來解答高考文言虛詞試題的一種偏方,不是一劑能治百病的藥,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因此在考場上使用這種方法,一定要謹慎。在此,我再重申一下這一偏方的用法:一般在解答這種考題山重水復疑無路時,使用這一偏方可能會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這種偏方的禁忌是:對文言素養(yǎng)較好的考生要遵聽師囑,不能為了圖方便就照方抓藥,否則就會中毒或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