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典故你都不知道,詩歌閱讀你又如何得分?
2017-01-16 09:25:13高考語文資訊
1、冰雪。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應(yīng)念嶺海經(jīng)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嶺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樣晶瑩、高潔。
2、月亮。對月思親,引發(fā)離愁別緒,思鄉(xiāng)之愁。
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如“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國,表明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如“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磧,沙漠,茫茫大漠中幾十萬戰(zhàn)士一時間都抬頭望著東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鄉(xiāng)之情。
3、柳樹。以折柳表惜別。
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fā)對遠(yuǎn)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如“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dāng)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jīng)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詩。后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
“笛中聞?wù)哿荷丛?rdquo;,說的是笛聲中《折楊柳》的曲子倒是傳播得很遠(yuǎn),而楊柳青青的春色卻從來不曾看見,以此來表達(dá)傷春嘆別的感情。
“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說的是今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呢?
4、蟬。以蟬象征品行高潔。
古人以為蟬餐風(fēng)飲露,是高潔的象征,所以常以蟬的高潔表現(xiàn)自己品行的高潔!短圃妱e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dú)尊其品格。”
由于蟬棲于高枝,餐風(fēng)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之人品,自屬于清高一型。駱賓王《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王沂孫《齊天樂》:“甚獨(dú)抱清高,頓成凄楚。”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fā)盛衰興亡的感慨。
如“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yáng)州慢》)春風(fēng)十里,十分繁華的揚(yáng)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吳國的舊苑荒臺上的楊柳又長出新枝(荒涼一片),遙想當(dāng)年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還美(不勝春:春光也不勝它)。這里是以楊柳的繁茂襯托荒涼。
“階前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賢相及其業(yè)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黃鸝白白發(fā)出這婉轉(zhuǎn)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橋邊已長滿雜草野花,烏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麗堂皇,夕陽映照著破敗凄涼的巷口。
6、南浦。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南浦是水邊的送邊之所。
如屈原《九哥·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范成大《橫塘》:“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古人水邊送別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一個專名了。
7、長亭。是陸上的送別之所。
如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很顯然,在中國古典詩歌里長亭已成為陸上的送別之所。
8、琴瑟
。1)比喻夫婦感情和諧,亦作“瑟琴”。
如《詩·周南·關(guān)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如《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如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詩》:“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出川。”
9、鴻雁
《漢書·蘇軾傳》載,匈奴單于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只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后來就用“鴻雁”、“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單訊。
如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如李清照詞云:“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另一首詞云:“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yuǎn)。”大雁在這里是傳書的信使。
10、神器。指帝位、政權(quán)。
如《老子》:“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11、月老
傳說唐朝韋固月夜里經(jīng)過宋城,遇見一個老人坐著翻檢書本。韋固前往窺視,一個字也不認(rèn)得,向老人詢問后,才知道老人是專管人間婚姻的神仙,翻檢的書是婚姻簿子(見《續(xù)幽怪錄·定婚店》)。后來因此稱煤人為月下老人,或月老。
12、陶朱。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的別號。
相傳他幫助勾踐滅吳后,離開越國到陶,善于經(jīng)營生計(jì),積累了很多財(cái)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來稱富商。
13、祝融
傳說中楚國君主的祖先,為高辛氏帝嚳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稱為祝融,后世祀為火神;由此,火災(zāi)稱為祝融之災(zāi)。
14、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如《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15、連理枝、比翼鳥。作恩愛夫妻的比喻。
連理枝指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相傳舊中國時宋康王奪了隨從官韓憑的妻子,囚禁了韓憑。
韓自殺,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臺游玩時自投臺下死去,留下遺書說是與韓憑合葬,康王卻把他們分葬兩處。不久,兩座墳上各生一棵梓樹,十天就長得很粗大,兩棵樹的根和枝交錯在一起,樹上有鴛鴦一對,相向悲鳴。
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有了這些句子,人們把結(jié)婚稱為“喜結(jié)連理”。
16、孔方兄
因舊時的銅錢有方形的孔,所以人們把錢稱為孔方兄(含詼諧兼含鄙視意)。
17、青梅竹馬
出自李白的《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后來用“青梅竹馬”形容男女小的時候天真無邪,也指幼小時就相識的伴侶。
18、班馬。送別詩多用以抒發(fā)惜別之情。
春秋時,晉、魯、鄭伐齊,齊軍趁夜間撤走。晉國大臣刑伯聽到齊軍營里馬叫,推測道:“有班馬之聲,齊國軍隊(duì)一定連夜撤走了。”班馬為離群之馬,后送別詩多用以抒發(fā)惜別之情。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9、問鼎。篡奪政權(quán)。
春秋時,楚王北伐,陳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孫滿慰勞楚師,楚莊王向王孫滿詢問周朝的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和輕重。后遂以“問鼎”喻篡奪政權(quán)。
如《晉書·王敦傳》:“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今常以喻謀求奪得。例:這次比賽,主隊(duì)連輸幾場,失去問鼎冠軍的機(jī)會。
20、辭第。為國忘家。
漢時,北方匈奴貴族經(jīng)常騷擾邊境。一次漢武帝要為大將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辭謝道:“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后以喻為國忘家。杜甫《奉和嚴(yán)中臣西城晚眺十韻》:“辭第輸高義,觀圖憶古人。”
21、請纓
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后以喻殺敵報國。
如岳飛《滿江紅·遙望中原》:“嘆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22、釣鰲
傳說古渤海東面有五座大山隨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鰲頂住,山才固定不動。友伯國有一巨人舉起腳來跨出沒幾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釣去六只鰲,因此,有兩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邁的舉止或遠(yuǎn)大的抱負(fù)。李白《贈薛校書》:“未夸觀海作,空郁釣鰲心。”
23、三尺
古代,劍約三尺長,故用為劍的代稱!稘h書·高帝紀(jì)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長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稱,也叫“三尺法”!稘h書·杜周傳》:“三尺安出哉?”
24、還珠
古時合浦地主盛產(chǎn)珍珠,但是地方官員很貪,珍珠都自動移到別的地方去了。東漢的孟嘗到這里來當(dāng)太守,革除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來了。故以“還珠”喻官吏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長侍十韻》:“今日還珠守,何年執(zhí)戟郎?”
25、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
相傳春秋俞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每當(dāng)伯牙彈到描寫高山、流水的典調(diào)時,鐘子期就感到他的琴聲猶如巍峨的高山、浩蕩的江河。鐘子期死后,伯牙嘆無知音,不再彈琴。后常借指知音或樂曲的高錄。明唐寅《世情歌》:“清風(fēng)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棄疾《謁金門》:“流水高山弦斷絕,怒蛙聲自咽。”
26、哀鴻
比喻哀傷苦痛、流廓失所的人。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寫的就是人民痛苦流離的生活。
27、巴歌。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謙詞。
唐人李群玉《自灃浦東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員外從公虞》:“巴歌掩白雪,鮑肆埋蘭芳。”
元人謝應(yīng)芳《水調(diào)歌頭·再和寄酬袁子英蕭寺》:“多謝寄來雙鯉,白雪陽春數(shù)曲,為我和巴謳。”多和“陽春白雪”比照著來寫,表達(dá)自己的微不足道。
28、白衣蒼狗。亦叫白云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出自杜甫詩《可嘆》:“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人事變化,猶如浮云,一會兒像白云,一會兒像灰狗。宋劉克莊《沁園春·和吳尚書叔永》:“笑是非浮論,白衣蒼狗,文章定價,秋月華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變化無常,難以逆料,只有“定價”文章如“秋月華星”,光照人間。
29、見背。背,離開。謂父母去世。
如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見背。”
30、逐鹿
《漢書·蒯通傳》:“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顏師古注引張晏曰:“以鹿喻帝位。”后來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爭奪天下。魏征《述懷》:“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31、杜康
《說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為酒的代稱。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32、鴻鵠。鴻鵠飛得很高,常用來比喻志氣高遠(yuǎn)的人。
《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33、秦晉
春秋時,秦晉兩國為婚姻,后因稱兩姓聯(lián)姻為“秦晉之好”!段鲙洝返诙镜谝徽郏“倒賠家門,情愿與英雄結(jié)婚姻,成秦晉。”
34、彭祖
彭祖,傳說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時已八百余歲,舊時把彭祖作為長壽的象征,以“壽如彭祖”來祝人長壽。
35、雞肋
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有多大價值,沒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見于《三國志·魏書·武帝紀(jì)》)。
36、嬋娟
姿態(tài)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們常喻月為美女,故稱月亮嬋娟。
37、執(zhí)牛耳。指盟主。
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每人嘗一點(diǎn)牲血,主盟的人親自割牛耳取血,故用“執(zhí)牛耳”指盟主。后來指在某一方面居領(lǐng)導(dǎo)地位。
如《左傳·哀公十七年》:“諸候盟,誰執(zhí)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領(lǐng)導(dǎo)地位。
如黃宗羲《姜山啟彭山詩稿序》:“太倉之執(zhí)牛耳,海內(nèi)無不受其牢籠。”(太倉,人名)
38、作壁上觀
壁:營壘、壁壘。觀:觀望。在壁壘上觀望。比喻觀別人成敗,不卷入其中。語出《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
39、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
如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于南國的紅豆,抒發(fā)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40、豆蔻。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jì)為豆蔻年華。
豆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41、精衛(wèi)
古代神話。炎帝的女兒在東南海淹死,化為精衛(wèi)鳥,每天銜西山的木石來填東海(見于《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后來用精衛(wèi)填海來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報;也比喻不畏艱難,努力奮斗。
42、雞口牛后
《戰(zhàn)國策·韓策》:“寧為雞口,無為牛后。”比喻寧愿在局面小的地方當(dāng)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43、歲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經(jīng)冬不凋,梅則耐寒開花,故有“歲寒三友”之稱。
44、花中四君子
梅竹蘭菊花稱為“花中四君子”。
45、泰斗
“泰山北斗”的簡稱。典出《新唐書·韓愈傳》,比喻杰出的可為榜樣的人物。
46、人杰
典出《史記·高祖本紀(jì)》,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47、仁人
典出《論語·衛(wèi)靈公》喻指有博愛思想、以天下為己任的人。
48、傳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學(xué)問能傳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師長精神或技藝的人。
49、玉成
典出《西鉻》(西晉張載),比喻為人成全好事。
50、口碑
典出《五燈會元》,比喻眾人的口頭稱頌。
51、壁還
敬詞,典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還別人的贈品,或指毫無損傷地歸還借用別人的物品。
52、方家
典出《莊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術(shù)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種學(xué)問、某項(xiàng)技術(shù)的專家。
53、等身
典出《宋史·賈黃中傳》,敬辭,比喻著作多,堆起來等于該人的身高。
54、西席
典出《稱謂錄》,代指老師。
55、心許
典出《史記·吳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應(yīng)的意思。
56、洗耳
典出《琴操·河間雜歌·箕山操》,原指厭聽世事,今比喻聆聽、恭聽。
57、斧正
典出《莊子·徐無鬼》,指請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58、抱璞
典出《韓非子·和氏》,比喻堅(jiān)持美德(也有作懷才不遇之意)。
59、染指
典出《左傳·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應(yīng)得的利益。
60、射影
典出《苦熱行》(南朝宋鮑照詩),比喻說此喻彼,別有用心。
61、掣時
典出《呂氏春秋·具備》,比喻辦事受牽制,不順利。
62、雷同
典出《禮記·曲禮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63、涂鴉
典出《堯山堂外紀(jì)》,比喻書畫或文章不像樣子。
64、城府
典出《宋史·傅堯俞傳》,比喻令人難以揣測的深遠(yuǎn)用心。
65、借光
典出《戰(zhàn)國策·秦策》,向別人詢問或請人給自己方便時的套話。
66、物色
典出《后漢書·嚴(yán)光傳》,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標(biāo)準(zhǔn)去訪求人才。
67、不才
典出《莊子·山木篇》,自謙沒有才能。
68、方寸
典出《三國志·蜀志》,指人的心。
69、提刀
典出《世說新語·容止》,比喻代人寫文章。
70、下榻
典出《后漢書·徐稚傳》,原指禮遇賢者,現(xiàn)一般指接待貴客,也借指住宿。
71、潤色
典出《論語·憲問》,比喻對文稿細(xì)加修飾。
72、春秋
典出《詩經(jīng)·魯頌》,比喻年歲、歲月或借指古代史、歷史。
73、梨園
梨園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園圃,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其作為教習(xí)歌舞的地方,且在這里培養(yǎng)出了大批優(yōu)秀的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在歷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國此,后世的戲曲班社常以“梨園”為其代稱,戲曲藝人稱“梨園弟子”。
74、抱柱
相傳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他等了很久,不見女子到來,這時河水猛漲,淹沒橋梁,尾生為了堅(jiān)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堅(jiān)守信約。李白《長干行》:“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