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蘇高考優(yōu)秀作文:一點青春氣,千里快哉風(fēng)(點評版)
2014-06-25 15:51:57人民網(wǎng)
北島在《波蘭來客》中寫道:“那時我們有夢,關(guān)于文學(xué),關(guān)于愛情,關(guān)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悲壯的詩人因青春的逝去而心殤。
只可嘆,如今沙丁魚涌動于潮水中似的我們,也染了詩人的憂郁,肆意嘆老。這其實是一種微妙的心理:誤以為年歲才是青春的標(biāo)簽。
我不由得想到一些人,滿是黍離之悲:中國傳統(tǒng)五千年歷史,到底老了啊!
他們振振有詞:諾獎的紅毯總沐浴歐風(fēng)美雨,那才是青春文學(xué)。
中國文學(xué)真如祥林嫂般“老掉了”嗎?中國文化土壤貧血嗎?傳統(tǒng)精髓缺鈣了嗎?
不!青春氣的漸消怕是我們忘了蛻化,一度沉于“退化”中。蛻化是中國文化找回青春的必要救贖,是一種繁衍嶄新與深刻血髓的自救。當(dāng)莫言一獎驚人時,他說:“我的獲獎代表不了社會對文學(xué)的重視。”只有社會更多地用一水婉轉(zhuǎn)的眼神給文學(xué)更溫柔的注視,才能以一點青春氣息引領(lǐng)千里快哉風(fēng)!
永葆青春不是象牙塔的孤高傲世,它必須接地氣,扎根于現(xiàn)實。當(dāng)成名作家在久違的舶來文化中狂歡時,那群血氣方剛的知青作家正掀起“尋根文學(xué)”的一角衣衿。不論是王安憶的《小鮑莊》,還是韓少功的《我心歸去》,都是本土文化在失落后的還魂青春。
“歲月”號沉沒,青春在呻吟。韓國正集體反思“服從”文化,船傾楫摧欲沉?xí)r,兩百多名少年服從船方指揮,艙中等待,最終生命褪色;不服從者反而獲救。青春之氣意味著有理性、有主見的些許“叛逆”。只會溫吞吞與外物講和,至多不過成為“社會填充物”,青春的幻想和夢境在剝蝕老化。沒有人的反抗,城市只是水泥林場,王小波的話深刻冰涼。
在西南聯(lián)大教授吳宓眼中,霧中的昆明是曹雪芹筆下的空靈幻境。當(dāng)他駐足街頭,看到“瀟湘館”時,怕是一味難盡。他想到的是黛玉的吟簫于影下,酌梅瓣上雪釀的酒;可當(dāng)時,一群人喝酒劃拳,青春被暮氣肢解了。吳宓老人憤然而去。
盲目成熟有時是青年人對外界的“獻媚”。在這個媒體時代,神童一度被“神化”。神褻瀆了童,還是童褻瀆了神?沒有青春之氣,童也只是人們追捧的老“玩”童而已,他們真正需要的是攝足文化血脈,為天才鋪壤。
“不長久的,多將以悲劇結(jié)束。”戈爾丁的《蠅王》用失去青春后的沉淪給人警示。一點青春氣,只在心里,它帶來的是拂頰的千里快哉風(fēng)!
高考閱卷專家點評:《一點青春氣,千里快哉風(fēng)》,聚焦“中國文化”的“青春”,寫出了銳氣、寫出了氣派。
更多高考滿分作文、優(yōu)秀作文,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