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院校錄取率低 彰顯上?忌鷳偌仪槿詽
2014-05-12 11:55:38東方網文章作者:彭德倩
摘要:去年,外地高校在滬招生計劃已經占到上?傉猩媱澋20%,最后錄取比例15.24%;今年招生計劃比增加到21.8%,錄取比例僅17.65%———很明顯,有相當一部分招生名額空懸。
2010年上海市高招錄取近日塵埃落定。市教育考試院最新統(tǒng)計顯示,今年本市考生中,實際錄取57337人,其中外省市院校錄取10122人,比去年增加785人。上溯以往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外省市高校錄取人數(shù)所占比例從2008年11.29%、2009年15.24%增至今年的17.65%。
統(tǒng)計表上這一段穩(wěn)步上揚的折線,是否意味著上海考生正告別“足不出滬”時代?
趨勢可見“告別”難言
“數(shù)據(jù)的變化,表明上海青年學子眼界不斷打開的趨勢,但要說告別‘足不出滬’時代,為時尚早。”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這樣認為。
將外省市院校近兩年在滬招生計劃與當年實際錄取情況進行比對可知,情況并不樂觀。去年,外地高校在滬招生計劃已經占到上?傉猩媱澋20%,最后錄取比例15.24%;今年招生計劃比增加到21.8%,錄取比例僅17.65%———很明顯,有相當一部分招生名額空懸。
與此同時,今年一本第一次平行志愿投檔錄取中,理科有17所外地高校、文科有11所外地高校沒有招到1個超過一本線的考生。在市教育考試院公布的各校一本投檔線一覽表上,這些“零上線”高校無奈空白,其中包括蘭州大學等“985”、“211”雙料名校,以及大連海事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東北林業(yè)大學等專業(yè)實力強勁的院校。不少名校在外地招生時,投檔線高出當?shù)匾槐揪幾十分,如今只能進入“征求志愿”、“降分錄取”行列。
“雛鷹離巢”非朝夕可成
近年來,外省市院校與本市招考部門鼓勵考生“出滬”的力度不可謂不大。本市在投檔錄取中實行報考外省市院校加20分投檔的政策,外省市院校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最低錄取控制線上生源不足可降分投檔。同時,上海戶口的考生被外省市院校錄取后,如果戶口遷入院校,畢業(yè)后可遷回。此外,本市還對報考外省市高校的考生進行額度最高1000元的一次性經濟補貼,去年涵蓋院校229所,今年再增14所。
外地高校同樣誠意滿滿。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對高考成績高于上海市一本線50分以上的考生,保證錄取到第一專業(yè)志愿;對高出70分以上考生,給予“本碩連讀”機會。南京大學將對優(yōu)秀學生發(fā)放推薦表,執(zhí)有此表者,進檔后可加10分參與專業(yè)排序。許多高校招辦負責老師坦言,若上海的報考考生整體素質較好,學校將動用預留計劃增加錄取人數(shù)。
優(yōu)惠至此,考生“出滬”為何依然乏力?復旦大學社會學院教授任遠分析認為:其一,考生、家長在填報志愿時,除了考慮院校、專業(yè)情況外,對院校所在城市的生活舒適度同樣重視,一些欠發(fā)達地區(qū)的高校在其心目中只能淪為次選。其二,就業(yè)因素成為選擇高校時的決定性砝碼。相較中小城市而言,上海等大城市就業(yè)、實習機會更多,若赴外地就讀,實習經歷、求職面談等會不會受影響,這是考生、家長最大的擔憂。其三,如今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習慣依賴不愿展翅,家庭呵護過度也不想放飛。三大因素疊加,“雛鷹離巢”自然難上加難,要想改變,絕非一朝一夕可成。
“群體性戀家”須深思
市教育考試院負責人表示,許多外省市院校本身辦學實力強,在滬安排的招生專業(yè)有的是上海發(fā)展急需的緊缺專業(yè),有的是上海高校未開設的專業(yè),就業(yè)前景好。上海學子赴外地求學,或許會有生活上的不適應,但與前途相比,孰輕孰重,一目了然。與此同時,上海已建立起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信息網,即使身在外地院校,照樣能及時了解各類崗位需求。各用人單位的眼界如今也越來越寬,對外地重點院校的畢業(yè)生同樣青睞。若眼界狹窄“足不出滬”,實在遺憾。
其實,讀大學不愿離開家鄉(xiāng)的現(xiàn)象,并不囿于上海一處。近幾年來,在北京市招生的外省市院校也有不少抱憾而歸,空缺招生名額數(shù)以百計,原因是一部分年輕學子認為“哪兒都沒有家鄉(xiāng)好”。社會學專家對此指出,部分大城市青年人中出現(xiàn)群體性的“戀家”情結,值得深思。
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