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靈魂在哪里
2013-12-06 14:41:47熊丙奇的BLOG
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5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j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部署,教育部已經(jīng)完成制定考試招生總體方案,即將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之后,修改完善,印發(fā)實施。針對《決定》提出的“逐步推行普通高;诮y(tǒng)一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劉利民說,今后的考試主要要考查學生高中學業(yè)完成情況,將分別采用合格和等級方式來呈現(xiàn)考試成績,不再用百分制,避免“分分計較”。學生也將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志向和優(yōu)勢,自覺選擇部分等級性考試科目來參加考試,每一門課程學完即考,“一門一清”,避免畢業(yè)時“一次考三年”的壓力。
以等級方式記錄高中學業(yè)考試成績,其意圖是為了減輕學生負擔,可如果沒有考試招生分離的改革配套,這一計分方式改革沒有多大價值。假如高考錄取依舊維持當下的集中錄取制度,等級計分只是折騰。
近年來,我國一些省市一直在探索高考統(tǒng)一測試成績、中學學業(yè)成績、綜合評價三位一體的改革。江蘇早在2008年就實行高考統(tǒng)一考試只考三門(語文、數(shù)學、外語),以三門計總分,考生再選測兩門其他學科,學科只計等級的高考考試方式,其余科目的測試在高二舉行,也只計等級,這完全符合教育部的高考改革設想--減少統(tǒng)考科目,高中學業(yè)計等級,在錄取時綜合評價--江蘇的高考錄取規(guī)則是用語數(shù)外三門總分作為投檔分投檔,大學自主提出兩門科目的等級要求(比如物理A化學B),教育考試部門還規(guī)定學生的其他學科等級必須合格才能報考普通院校?墒牵@一改革卻沒有減輕學生負擔,反而增加焦慮。
首先,以三門科目分數(shù)作為投檔分投檔,學生一門學科考砸就會名落孫山。江蘇高考總分480,今年文科一本線328分,二本線298分,只相差30分,而在這個區(qū)間有2萬多名學生,可謂一分只差就是1000名的差距。學生不得不每分必究,而且比過去更厲害。
其次,兩門選測科目,等級其實是用分數(shù)結合百分比折算的,在錄取中,學校提出等級要求,其實給學生增加一道門檻,比如,一名學生如果投檔分第一,可有一門等級為C,填報一本院校將十分困難,大多院校的等級要求是兩個B.
再次,其他不計總分投檔、學生未選測參加高考錄取的科目,則變?yōu)樾「呖,為避免學生不重視這些科目,江蘇在高考錄取中,規(guī)定一科目得A投檔分加1分,4個科目都得A加5分。換言之,最后還是要變?yōu)殇浫〉姆謹?shù)、門檻才會引起考生重視。
這種情況在其他省市的學業(yè)水平測試中也存在。上海10門學科的學業(yè)測試分在高一到高三三個年級進行,只計等級,由于高考錄取時實行平行志愿,按3+1科目分數(shù)投檔錄取,學校根本不會在錄取時看學業(yè)測試成績,因此學業(yè)水平測試變?yōu)殡u肋。目前,上海正在醞釀改革,就是想辦法提高學業(yè)水平測試在高考錄取中的作用。
必須意識到,我國高考制度的核心問題是按計劃集中錄取,如果集中錄取制度不變,基礎教育的應試教育格局就無法打破,科目調整、計分方式調整,哪怕有的科目多次考,都是換湯不換藥的。只有打破集中錄取制度,推進考試招生分離,才能扭轉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學什么的局面。學生可以參加統(tǒng)一的社會化測試,以統(tǒng)一成績去申請大學大學獨立錄取,才可能考察學生的中學業(yè)成績和綜合表現(xiàn),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也就是說,考試招生分離才是高考改革的靈魂,離開了靈魂,其他的改革,是難有效果的,國家教改規(guī)劃綱要和三中全會都提到考試招生相對分離,我們期待教育部在這方面有突破性舉措。這是觀察高考改革具體方案是否有突破的基礎,如果在考試招生分離方面,新方案毫無作為,那么,對高考改革很難有期待。
而考試招生分離,就要求政府教育部門和考試部門徹底放權,能否分離,檢驗教育部門是否愿意放權,對于其他所有教育改革,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