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讀大學:北大VS清華 誰是中國NO.1?
2009-12-14 10:33:14《求學》
熱讀大學
北大VS清華,誰是中國第一?
北京大學
北大清華互不服氣由來已久,雖然北大的文科和清華的工科在國內(nèi)的地位都是頂尖的,但兩校的綜合實力誰更強,卻是各說各有理。
北大網(wǎng)友:即使把文科去掉,用剩下的部分跟整個清華進行比較,北大也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因為北大除去文科,國家重點學科是全國第一,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全國第一,國家基礎科學基地是全國第一,院士還是全國第一。北大每年招收的奧賽金牌最多,國家三大獎一個都不少。
清華大學
清華網(wǎng)友:這幾年清華的文科和理科發(fā)展迅速,可很多像這位同學一樣的人還是習慣用老眼光來看待這個變化迅速的時代,這是不行的。清華繼1984年成立經(jīng)管學院,1993年成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之后,1999年成立法學院,2002年成立新聞與傳播學院。雖然文科復建時間不長,但優(yōu)勢明顯。在最近舉行的全國一級學科評審中,工商管理學排名第一;管理科學與工程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有社會學、新聞傳播學。
《求學》觀點:在各排行榜中,清華綜合指標都在北大之前,但在網(wǎng)上列舉的一些國外高校排名中,北大卻高過清華。但無論怎樣,北大清華都是公認的中國最強,非要爭個你上我下似乎并無多大意義,就像哈佛和麻省,也沒敢說誰就超過了誰。有評論說,兩校的比拼似乎已超過了正常的競爭,北大據(jù)說在暗中發(fā)展工科,清華也大力培植文科院系。北大清華都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強大的資源。希望北大清華能取長補短,共創(chuàng)世界一流大學。
大學發(fā)現(xiàn)
“窯洞”大學
延安大學窯洞廣場
延安大學恐怕是全國最奇特的一所高等學府了,因為它是一所“窯洞大學”。一進校門,果不其然,一排排窯洞依山而建,6層,階梯狀,足有300多米高,蔚為壯觀。延大教工宿舍就在這一排排窯洞里。住在窯洞里遠沒有想象的那么浪漫。這里沒有上下水道,每排窯洞需用公共的水房和廁所。水在延安的供應是緊張的,不僅限時供水,且只有第二層的水房能使用,住在3-6層窯洞的住戶都需下來擔水?粗且粚訉用苊艿乃坪跬坏筋^的臺階,每天擔水上下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呀,而污水則順著臺階兩則的水溝排下,盛夏季節(jié)味道可不好受。
大學往事
回望西南聯(lián)大
進了新校舍,一棟一棟用鐵皮做屋頂竹泥砌墻的教室赫然映入眼簾,好窗戶有窗格而無玻璃,甚至沒有完整的窗紙,冬天的風呼呼地從這邊的窗戶吹進,又從另一邊窗戶吹出。教室的地是不平坦的土地,學生坐的右邊有寫字板的木椅不整齊地擺放著。冬天上哲學課時,金岳霖教授講起“三段論”來不時要扭動他圍了好幾圈毛圍巾的脖頸,實在不耐煩了,他會半笑地說一句:“我一忙小動物就活動起來了。”上經(jīng)濟學課時,陳岱孫教授不管窗紙被風吹得多么響,他只管擺著一副嚴肅的面孔講他的“邊際效用”。“第一碗肉效用價值最高,第二碗肉還很高,第三碗肉……”這時同學們的嘴里流不出口水來,肚子里卻咕咕地響個不停,只是風吹窗紙的聲音蓋過了咕咕聲。你要是到食堂去看看,同學們在飯碗里仔細地揀著小石子,那紅石子幾乎染紅了米飯。你再注意看看學生們,盡管肚子餓得咕咕叫,卻沒有一個人大口吃菜大口咽飯的。往新校舍西邊走走,一排又一排的學生宿舍擠在一起,茅草屋頂和灰色的竹泥墻,里面一個擠一個的雙層鋪,中間放著搖搖晃晃的長木桌,剩下的地面僅能供人走過。你要是看到華羅庚教授到學校去,當時他的腿還沒有條件治療,一腳東倒一腳西歪地走著,叫人看了為他難過。就是在這樣的物質(zhì)條件下教授們盡心講課,學生們用心聽講。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人才,一代又一代國家棟梁,就這樣培養(yǎng)出來了,就連日后的諾貝爾獎獲獎人也培養(yǎng)出好幾位。(摘自《中華讀書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