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日記:如何備戰(zhàn)高考
2009-10-19 13:59:56網(wǎng)絡資源
摘要:前幾天看《劍橋明代史》的批評性思維仍然無法消除。所以,把自己高中語文學習的心得,和年輕的高中同學分享,希望可以幫助您們高考語文正常發(fā)揮,甚至超常發(fā)揮,善莫大焉!
記得,高考結束后,語文老師、班主任江西省撫州地區(qū)崇仁縣一中謝中華老師希望我給他的學生講一次考試經(jīng)驗交流課。但是由于我自己的害羞,最終沒有實現(xiàn)老師的要求,心里一直過意不去,一直難于釋壞。當年我的語文高考成績(1997,江西全國卷)考了大約118分,好像是全校第二名。(我的同事王鋒老師說,那個時候我的高考語文成績算是高的)我約約記得數(shù)學老師陳民先生、英語老師蒙海燕女士表揚我語文發(fā)揮出色。
今天中午,還是無法入睡,有點亢奮。前幾天看《劍橋明代史》的批評性思維仍然無法消除。所以,把自己高中語文學習的心得,和年輕的高中同學分享,希望可以幫助您們高考語文正常發(fā)揮,甚至超常發(fā)揮,善莫大焉!
首先要感謝我的高一語文老師陳老師,我至今不知道他的名字,當時他教我們,我們的班級是94級高一6班。他當時快要退休了。教我們最后一年。仍然很認真,每天7點準時來小池塘邊的教授敦促我們閱讀,大聲的朗讀。他每次來,都是自己拿個小板凳,坐在那里抽煙。我們都在那里大聲的閱讀。08年暑假回家,和高中同學聊其他。同學說,他現(xiàn)在身體很好,70多歲了,每天喝酒。他有不少名言。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他強調(diào)要隨時做筆記。還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推薦三本比買的詞典字典:《成語字典》、《古漢語子常用字典》《中學生閱讀》。由于經(jīng)濟收入有限,我只買了《成語字典》。
陳老師要求我們把《成語字典》看完一遍,用三年的時間。我想,當時,或許只有我一個人,從頭到尾,把成語字典看完了吧。這部字典有1000多頁,當時我粗略算了一下,每天看一個頁碼,每次半個小時。每個頁碼,認識的成語堅決不細看,不認識的就默默背誦后來,我堅持下來,途中,有好幾次我都想放棄。但是,我緊緊牢記陳老師的話,終于在高三的時候,硬是把這部字典背了下來。后來模擬考試,每次遇到處于考試題型,大多數(shù)情況我總是作對。高考的時候,一拿到題目,我就知道答案。
陳老師當時還很認真要我們寫日記,他而且很認真的檢查。看完我的筆記,他的批語是“虎頭蛇尾”,仍然是用成語來表達的。因為我個子矮,所以,每次我都做第一排,這樣,我可以每次最近的接觸陳老師。陳老師似乎對我也特別喜歡,每次閱讀,他多看著我。陳老師,講得最好是《登泰山記》。他的語調(diào)很奇特,好想他去過泰山一樣,羨慕的我們都很崇拜他。
高一的語文,全都是陳老師的造化,但那個時候我的語文成績在班級里面大概是中游水平。也是在陳老師的建議下,我每次必買《中學生閱讀》高中版。每次聞著清香的書香味,讀書的應試之苦,一掃而光。
另外一個原因是我的字跡比較清楚,給人一種清晰流淌的感覺。班主任謝中華老師有一次在課堂上公開的表揚我,說“鄒建鋒,就按你的書寫來看,你的作文分也會很高”。這給了我很大的動力。另外,謝老師上語文課也蠻好。又一次他講舒婷的詩歌,他從自己家?guī)砹虽浺魴C,當中播放舒婷的詩歌,這很有趣。這些給我留下一輩子不會磨滅的記憶。
我記得當時,我還做了一套南京師范大學主編的高考模擬題。他們每年出一期。由于高一時,我和一個高三的學生住一起,我當時一看那個雜志,我就知道這個雜志難度與高考語文試題相當,所以,從這套雜志,我大致了解高考的難度,自己的語文應考信心增強了。所以,高一的學生,和高三的學生住一起,還有有益處的。
江西師范大學半個雜志,好想叫《語文月報》,很好的。每年都有一期專門是為高考準備的。華南師范大學有個雜志叫《語文月刊》,很好的。也是很漂亮,也很像香。每年都一期專門是為高考準備的,模擬試題集。當然,和高考真題都相差很原。
我的經(jīng)驗是,考試押題,是不可能的任務。隨緣的去應付,勿忘勿助,時止時行,平常心,日常情。
語文高考,歷來對于文科學生來講,是最難的。而我發(fā)揮得比平時考得好,主要得益于我平時的扎實積累、廣泛閱讀與不屑與頑強的學習。而入門之功,要感謝陳老師、謝老師兩位老師。語文考試沒有捷徑,只有勤奮、博學。但是,方法是有的,那就是老師領近門。
我還依稀記得,我閱讀文言文的情形。我還記得,4-5月份的時候,高二暑假,我一個人端坐草叢中,看完1300多頁的《史記故事》,不僅開拓我的視野,增進我對政治智慧與人心的了解。深深佩服司馬遷的人格魅力和追求的精神。這種精神,是最重要的。
也真誠希望,看完我這篇博客的初中、高中同學,語文高考可以是您們滿意,F(xiàn)在,高考語文試卷也不在全國出題了,不知道我的經(jīng)驗之談,對您們有用嗎?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不當之處,還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