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鳳榮的人生
2009-09-06 20:53:23網(wǎng)絡資源
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跳高運動員鄭鳳榮。
鄭鳳榮和家人在一起。站在她身后的是她的先生段其炎,兩個女兒分別抱著外孫和外孫女,女婿是德國人。
鄭鳳榮在北京家中的后院。她說,健康的關鍵在于良好的心態(tài)和堅持運動。攝影劉嶸
《人民畫報》1958年1月號封面人物是一個20歲的短發(fā)年輕女孩,F(xiàn)在的年輕人對她的名字也許不那么熟悉,但在那時,她是和今天的劉翔一樣閃耀的明星。50年前,這個女孩在北京初冬的暖陽中躍過"世界第一高度"--1.77米的橫桿,成為世界體育史上第一個打破田徑世界紀錄的中國人,也是中國體育史上第一位打破世界紀錄的女性。50年后,本刊再次重訪她。今年71歲的她為北京奧運的到來感到歡欣鼓舞,并將于8月7日或8日擔任奧運火炬手。"我在精神上永遠是20歲。"她爽朗地說,"體育能培養(yǎng)一種精神,一種健康、自信和永不服輸?shù)木瘛?quot;她就是被外國媒體譽為"昭示著中國體育春天來臨的燕子"的中國女子跳高運動員、原中國田徑協(xié)會副主席鄭鳳榮。
為跳高而生的姑娘
在位于北京體育館西路東四塊玉南街的家中,記者見到了不久前剛從加拿大的女兒家回到北京的鄭鳳榮。精神飽滿的面容,聲如洪鐘的話音,矯健靈活的身姿,無論是外表、言談還是舉止,都令人很難相信眼前的她已年逾古稀。她說,天倫之樂雖好,但自己的事業(yè)在中國,仍然希望能為中國的體育事業(yè)作出自己的貢獻。
1937年5月16日,鄭鳳榮出生在山東濟南一個貧寒家庭。父親早逝,身為卷煙廠工人的母親辛苦拉扯大了她和弟弟。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8歲的鄭鳳榮進入濟南市劉家莊小學,并從這所體育特色學校開始了她的"體育情緣"。
"我也許天生就是為跳高而生。"鄭鳳榮自豪地說。她從小學時就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跳高天賦,于1952年獲得山東省女子跳高冠軍,1953年入選山東省田徑隊參加在上海舉行的華東區(qū)運動會,1954年在北京全國田徑運動會上以1.36米的成績獲得第4名。那年冬天,鄭鳳榮被剛從斯大林體育學院畢業(yè)回國的黃健教練選入國家隊,開始了她的職業(yè)運動員生涯。
"那時條件很艱苦,跑道是沙土,吃的通常是趕上什么吃什么,煮個雞蛋或者炸個饅頭片。不像現(xiàn)在,運動員都有專門的營養(yǎng)師。"鄭鳳榮追憶起當年在國家隊的生活。"16歲就來了,開始認識水平?jīng)]有那么高,也不知道什么是為國爭光,被選拔上就來了。后來慢慢學習,懂得了更多道理和怎么做人。那時,我們必讀《人民日報》社論,還有就是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樣的革命書籍。"
剛到國家隊時,由于缺乏經(jīng)驗,鄭鳳榮的兩個膝關節(jié)在訓練中嚴重受傷,這在當時對她是不小的打擊。"無論有什么煩心事,我只要到了運動場上都能專心致志地訓練,再苦再累再難,什么難過苦惱委屈通通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墒牵粊砭褪軅,就很喪氣,感覺你是干什么來了呢!"
即使成了"傷員",鄭鳳榮也未放棄訓練。不能跑和跳,她就坐在草墊子上做一些鍛煉腰腹肌和上肢的活動,一練就是兩年。"你看,壞事也變好事了,兩年沒有跳高,但是,我的身體素質卻提高了。"1956年,鄭鳳榮的傷勢逐漸好轉。黃健教練結合她柔韌性、彈跳速度、爆發(fā)力都很突出的特點,對她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訓練,經(jīng)過反復試驗,最后選用了"剪式"跳高方法,成績逐漸攀升。1956年,在訪問蘇聯(lián)的比賽中,鄭鳳榮跳過1.61米的高度,追平了全國紀錄。
對鄭鳳榮而言,訓練是她的工作,也是一種樂趣。她說,過去很多人對田徑的印象都是認為它很枯燥無味,其實它是最陽光的。"在寬闊的田徑場上,無論艷陽高照,還是刮風下雨,我們都和自然在一起。所以,我們都很健康。特別是跳高,這個項目也有觀賞性,運動員的身材最修長漂亮。"她頓了頓,笑著說,"而且不像現(xiàn)在的模特,運動員那是健康的美、自然的美。"
跨越"世界第一高度"
"一位20歲的中國姑娘在北京以有力的一跳,向世界田徑界宣告,六億中國人不會永遠是落后的選手了。"這是1957年11月17日美聯(lián)社發(fā)布的一條消息。
訓練初,鄭鳳榮就把跳高當作一項工作。"沒有壓力,也沒想過要破紀錄。就像學生要好好學習,運動員就要想著怎么提高成績。"然而,慢慢地,隨著成績逐步提升,尤其是到世界各地參加比賽,經(jīng)驗逐漸積累,眼界日益開闊,如何跳出更好成績?yōu)閲鵂幑獾南敕,逐漸在鄭鳳榮的腦中強烈起來。
讓鄭鳳榮終生銘記的是,1957年10月20日,周恩來總理專程來到北京體育學院觀看中蘇友好田徑賽。那天也許因為緊張,鄭鳳榮沒有發(fā)揮好。可總理親切地鼓勵她說:"你還年輕,時間長著呢。你一定能打破世界紀錄!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以后不但會有鄭鳳榮,還會有張鳳榮、李鳳榮。"說著還送給她一束鮮花。
每當提起此事,鄭鳳榮總感動不已。"你想,這是怎樣的動力,日理萬機的總理能來看我的跳高比賽,這說明它很重要。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破紀錄。那時已經(jīng)有這個基礎,技術已日臻完美純熟,跳過1.70米以上有很多次。從量變到質變,破紀錄只是時間問題。"
1957年11月17日,初冬的北京原本已有一些寒冷,那天卻格外暖和。在北京田徑運動會的賽場,看臺上坐滿了人,穿著白色運動短褲的鄭鳳榮用嫻熟的"剪式"動作先后輕松地跳過了1.56米、1.60米、1.64米、1.68米和1.72米。橫桿升到了1.77米,這是比她的身高還要高7厘米的高度,也比美國運動員麥克·丹尼爾在1956年夏季奧運會上創(chuàng)造的1.76米世界紀錄高出了1厘米。
這已經(jīng)是鄭鳳榮第四次沖擊世界紀錄。第一次試跳,因為步點沒有踏準,沒有成功。第二次,鄭鳳榮專注于動作的每一步要領,助跑,起步,抬腿……"像靈巧的燕尾一剪,像輕輕的一片云,北京的陽光照著靜靜的橫桿,她越過了世界的峰頂。"試跳成功了!這縱身一躍被永遠地載入了中國及世界體育史冊。鄭鳳榮成為第一個打破田徑世界紀錄的中國人,也是第一位打破世界紀錄的中國女性。
"終于破了!"鄭鳳榮默默離開了賽場,淚花在眼睛里打轉兒。"我們那時不能張揚,也不能那么瘋狂。高興不高興都得忍著,要控制自己。"鄭鳳榮只感到一顆一直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和平常一樣換了衣服,去朋友家吃飯。
然而,中國和世界都被震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像雪花一樣飛來,數(shù)以麻袋計。她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還常被邀請出席國宴。"追星不是現(xiàn)在才有,過去也有。那時一般都不太敢隨便出去了。"鄭鳳榮回憶道,"這時才覺得,好像和以前不一樣了。那時受的教育就是,更要戒驕戒躁,學會'夾著尾巴做人'。"
說起成功原因,鄭鳳榮說,吃苦是最大的秘訣。"就是刻苦訓練,天上沒有掉餡餅的。成績、信心和穩(wěn)定的發(fā)揮,都建立在平時訓練的基礎上。"她說,從來不在賽場上去想跳今天要達到多少,只會想,怎么熱身,怎么保持體能,遇到天氣不好或者一些意外情況該怎么應對。同時,鄭鳳榮認為在訓練中科學地學習創(chuàng)新也很重要。"齊白石先生有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學習別人一定要創(chuàng)造,不然你永遠也不可能超越。"
永遠20歲的精神和心態(tài)
因為歷史原因,在鄭鳳榮運動狀態(tài)最好的時期,中國沒有參加奧運會,這也成為鄭鳳榮運動生涯中最大的遺憾。鄭鳳榮感慨地說,"現(xiàn)在我們不但破了越來越多的世界紀錄,還成功申辦奧運會,這都是50年前周總理就預見到的,但在那時卻不可想象。所以,雖然不能親自去賽場上為國爭光,但是,能在有生之年趕上奧運會在我們國家舉辦,還能成為奧運火炬手,我覺得還是挺幸運的。"
歲月如梭。整整50年過去,半個世紀里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95年5月15日,鄭鳳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了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親自授予的奧林匹克勛章。全球共有200多位體育人士曾獲此殊榮,中國只有13人,其中大多數(shù)是體育官員,運動員只有2人。對于這位中國曾經(jīng)最優(yōu)秀的女子跳高運動員而言,盡管離開了田徑場,但她似乎一直在人生的賽場上不斷地跨越新的橫桿,創(chuàng)造新的高度。
無論是破紀錄后,為了再創(chuàng)佳績,六年提高一厘米的艱辛和努力,還是曾經(jīng)遭遇腮腺癌病痛時勇敢地與病魔作斗爭;無論是"文革"時期告別體壇,在北京的后海學會了織毛衣、釘板凳、砌墻、做飯,過起了小日子,還是改革開放后歷任中國體育服務公司副總經(jīng)理、中國國際體育旅游公司董事長、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專職副秘書長、中國田徑協(xié)會副主席……鄭鳳榮說,體育培養(yǎng)了一種精神,一種心態(tài)平衡而又永不滿足的精神。她說:"生活需要自信,許多事,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努力做好。做人要多做有利于人民的事。我沒有想到要得到榮譽,有的東西你想要得不到,不想反而有可能得到。"
鄭鳳榮的家庭是名副其實的"運動之家"。先生段其炎曾獲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男子跳高冠軍,女兒也曾是一位運動員,F(xiàn)在,大女兒在加拿大,小女兒在美國。小外孫擅長冰球,外孫女擅長跳高和跨欄。"我每天都和他們通電話,也許會把他們培養(yǎng)成運動員。"這位外婆開心地笑著說。
盡管已到桑榆晚年,鄭鳳榮仍然希望能為中國的體育事業(yè)作出自己的貢獻。她現(xiàn)在最大的愿望是能籌辦一所運動員學校,幫助退役的運動員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運動員的生涯是很苦的,他們?yōu)轶w育犧牲了很多。尤其是許多沒有獲得成績的運動員,他們都是團隊和成績的鋪路石。沒有團隊,一個人練不出來。而退役后,如果沒有文化技能,他們如何生存是個問題,光靠國家不行,可能還要依靠社會的力量來分擔一些。"
熟悉鄭鳳榮的人都說:"她的性格真是幾十年未變。"率真,是朋友們形容她的個性時用得最多的詞。而她自己最引以為豪的則是,"我永遠是20歲的精神和心態(tài)。"(記者李舒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