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長存]詞牌故事(十四):滿江紅與木蘭花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08-31 22:58:23
詞牌故事(十四):滿江紅與木蘭花
阿夏
《射雕英雄傳》里完顏洪烈初遇包惜弱的那雙眼睛,命運就此改變。這就是江南嗎?他見過了臨安城里的煙柳畫橋,吹過西湖邊的暖風如酒,聽過了酒宴席間的吳儂軟語,可沒有見過這樣煙水朦朧的眼睛。當年金主完顏亮讀過柳永的《望海潮》之后,對江南美景生出無限向往,立下“提師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的野心。那些穿著華麗官服的宋朝的官員們,滿腹文采出口成章,卻有著卑微的嘴臉,腦子里只想著如何保全自己那一點可憐的官位、家財,只要能讓他們在歌舞酒宴中多享樂一刻,讓他們干什么都行,可惜了這大好的河山。自從完顏洪烈看到了那雙眼睛,他也立下了一個決心,他要讓這雙江南的眼睛一直閃爍在他的身邊。有時候男人的動機就是這么簡單,一念之間血流成河的事情不是沒有,雄心霸業(yè)也可以源于一首詩詞,一雙明媚的眼睛。
可憐的惜弱,她要安穩(wěn)的生活,要丈夫的呵護,要自己的孩子平安地長大,離亂中的女人能有什么選擇。一個女人的軟弱多情換個角度就被理解成無情無義,不忠不義,金大俠不忍她背罵名,讓她死得那樣慘烈,成全她最后的忠義。其實金大俠心里對她未嘗沒有憐惜,不是每個女人都可以像胡一刀的妻子那樣剛烈,生命的隱忍委屈情不得已,人心的軟弱退縮本來也是真實的一面,在國亡家破的時刻是不是每個人都要以身殉國,死而后已呢?
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
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
名播蘭簪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cè)。
忽一聲、顰鼓揭天來,繁華歇。
龍虎散,風云滅。千古恨,憑誰說。
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
客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碾關(guān)山月。
問嫦娥、於我肯從容,同圓缺。
至元十三年,元兵攻入杭州,南宋滅亡。三千嬪妃被俘虜北上。途徑北宋時的都城汴梁夷山驛站時,嬪妃中一個叫王清惠的昭儀在驛站墻壁上寫下了這首《滿江紅》。如果不是這首詞,我們再不會知道在弱智兒宋度宗的后宮中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位才貌出眾的嬪妃。大宋朝實際上的最后一個皇帝度宗趙基先天智障,可照樣荒淫,朝政完全把持在流氓奸臣賈似道手中,不亡才怪。雖然我是一點都不喜歡王清惠詞中的“名播蘭簪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cè)”這兩句,想一想,一個蘭心蕙質(zhì)的女子費盡心思地去討好一個弱智昏庸的男人,只因為他是皇帝,真是不堪。但是,我錄下這首《滿江紅》是因為后來她這首詞流傳出去后引起的風波,她到底只是一個女子,不幸生在改朝換代的時候,她應(yīng)該怎么做呢?
事情由文天祥而起。如果沒有文天祥,王清惠的這首《滿江紅》也不會流傳至今。文天祥兵敗被俘北上途中,讀到了王清惠的這首《滿江紅》,認為最后一句“問嫦娥、於我肯從容,同圓缺”立場不夠明確,態(tài)度不鮮明,好像隨遇而安,存了僥幸偷生的念頭。于是他模仿王清惠的口吻,步其韻,作了兩首和詞,后來更有多人作和詞。文天祥的一首這樣說:
燕子樓中,又捱過、幾番秋色。
相思處、青年如夢,乘鑾仙闕。
肌玉暗消衣帶緩,淚珠斜透花鈿側(cè)。
最無端,蕉影上窗紗,青燈歇。
曲池合,高臺滅。人間事,何堪說。
向南陽阡上,滿襟清血。
世態(tài)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笑樂昌,一段好風流,菱花缺。
文天祥在題序說,這首詞用了北宋年間陳后山的故事,師傅曾南豐對陳后山特別賞識并有知遇之恩,蘇東坡也曾想收陳后山到門下。曾南豐死后,陳后山寫詩《妾薄命》表示自己對曾南豐無限忠誠,絕不會改從他師。文天祥用這個故事的意思,一是覺得王清惠應(yīng)該學陳后山,不侍二主,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借王清惠的口吻表達他自己的決心。民族英雄的氣概和決心不由人不感動,他被關(guān)押在元軍大牢中,連早已投降的宋舊主都來勸降,他只是痛哭,誓死不降。宋的國風看似弱不經(jīng)風,可那些飽受忠勇仁義熏陶的儒生卻如綿里藏針,挺身而出,堅持到最后。這個時候我們能說什么呢?他不是為了那個朝廷,為了那個皇帝,殺身成仁,舍身取義,只是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罷了。
其實,王清惠那最后一句也并不是貪戀榮華,在被押解入元大都后,她還負責撫養(yǎng)教導度宗留下的幼子,她該去為那個昏聵的皇帝殉葬嗎?死是很容易的事,活著才不容易,而且她是清潔地活著。后來,她自請為女道士,就如同詞里說的月中嫦娥一般,在寂寞清修中了卻了余生。
我覺得王清惠已不易。宮中的一名叫汪元量的樂師堪稱清惠的知己。還在舊宮中的時候,他們倆一個是皇帝的昭儀,一個是皇帝的樂師,從汪留下來的許多他和清惠的唱和之作看,他們有著超出常人的友誼。汪也是才子,亦有豪氣,曾入獄看望文天祥,互相鼓勵。在被元軍押解北上的途中,汪元量一直默默陪伴在清惠的身邊。后來他也有一首《滿江紅和王清惠》,我讀來,倒覺有難言的情愫在里面,也許在浮華而寂寞的深宮中他們曾靠著互相唱和的詩文慰藉過相通的心靈,而如今除寂寞外,國破家亡的哀痛只讓人萬念俱灰:
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
被午夜、漏聲催箭,曉光侵闕。
花覆千官鸞閣外,香浮九鼎龍樓側(cè)。
恨黑風、吹雨濕霓裳,歌聲歇。
人去後,書應(yīng)絕。腸斷處,心難說。
更那堪杜宇,滿山啼血。
事去空流東汴水,愁來不見西湖月。
有誰知、海上泣蟬娟,菱花缺。
似乎唐教坊曲中有《上江虹》的名目,流轉(zhuǎn)而變?yōu)椤稘M江紅》,但唐五代并沒有流傳。填這個曲調(diào)最早的是柳永,詠漁人晚歸,燈火映照江面,有羈旅行役的感傷。直到了岳飛的手里,才變飄逸瀟灑的韻味而慷慨沉郁起來,而“滿江紅”三字那樣地刺目,滿腔的憤恨和難酬的壯志。
還是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宋詞中那些微弱的聲音和淡淡的身影,聽聽英雄背后的詠唱吧。王清惠借著這首《滿江紅》留下了名字,而在宋詞中你還能看到一些連名字都沒有留下的女子,她們像開在路邊寂寞的木蘭花,點綴在宋詞的華彩麗句之間,有不起眼的芳香。
在金、元無數(shù)次的南犯中,伴隨著一次次屈辱的議和協(xié)議,大宋朝不知有多少納歲供奉連同江南女子被掠北上。她們本是溫婉倚門的少女,是綢繆鼓瑟的婦人,可踏上了背井離鄉(xiāng)的道路,比之王清惠或是包惜弱,她們的命運更如狂風浪尖上的小舟,無從把握,惟有她們留在驛站墻壁或客舍間的詞句,告訴我們曾經(jīng)有過的芳魂和苦心。
有一個女子的經(jīng)歷酷似包惜弱,只是她終比惜弱剛烈許多,丈夫的名字叫徐君寶,所以我們只能把她稱作徐君寶妻。南宋末被元兵所俘,送給一個王爺,因為生得美,王爺一直想強占,從被俘一路幾千里,她始終用計與之周旋,后來終于還是投水而死。死前留下一首《滿庭芳》,有“幸此身未北,猶客南州。破鑒徐郎何在,空惆悵、相見無由。從今后,夢魂千里,夜夜岳陽樓”的句子,也成千古絕唱。
朝云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
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
飛鴻過也,百結(jié)愁腸無晝夜。
漸近燕山,回首鄉(xiāng)關(guān)歸路難。
靖康年間,陽武縣令蔣興祖帶領(lǐng)全城的百姓和來犯的金兵對抗,有人勸他,小小的陽武縣如何能擋千百金兵,不如棄城。蔣興祖說:“我世受國恩,一死而已。”死守兩天之后,蔣興祖和妻子以及兒子都戰(zhàn)死,城破。十五歲的小女兒被金人掠去。蔣家是江南讀書人家,小姑娘從小長得秀美可愛,在父母教導下能詩善文,好助人為樂。鄉(xiāng)里百姓沒有不知道不喜歡她的,就像那個可愛的郭二小姐。只可惜她的父母雖有郭靖黃蓉死守襄陽城的忠烈,卻沒有射雕英雄的武功,蔣姑娘不能像郭二小姐,縱使國破家亡還可以仗劍天涯。她只是一個平凡的小姑娘,在北去的路上,她留下上面這首《減字木蘭花》。此后她的命運如何誰也不知道。
淮山隱隱,千里云峰千里恨。
淮水悠悠,萬頃煙波萬頃愁。
山長水遠,遮斷行人東望眼。
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
同樣是《減字木蘭花》,同樣是一個不知道名字的女子在北去的途中所寫。蔣家姑娘還有跡可尋,而這首詞的作者人們只知道是一名“淮上女”。那是南宋嘉定年間,金兵南犯,擄大批良家婦女北歸。詞作得自然直白,可仇怨感情真切動人。她們不約而同地用這個曲調(diào)抒寫去國離鄉(xiāng)的悲苦。
《減字木蘭花》是南宋非常受人喜愛的曲調(diào),被稱作“減蘭”,詞牌中的減字、偷聲就是在原有詞牌格式上減少字數(shù),就像“攤破”是在原來的句式上增加字數(shù)一樣,是隨著音樂曲調(diào)的變化而引起的字句上的變化。木蘭花就是玉蘭花,唐詩中詠木蘭花的句子不少,《木蘭花》是唐教坊曲,五代韋莊、馮延巳就有詞作,宋人還有把《木蘭花》和《玉樓春》混用的,都是八句七言。后來這個詞牌變化很多,歷來增字減字加字的都不少,沒有定式,把上下片兩個起句的字數(shù)從七字減為四字成為《減字木蘭花》后風行一時,從蔣姑娘到淮上女都可在路途中填寫就可見它的流行,離亂有悲歌,被南來北往的行人四處傳唱,不也是歌聲中的歷史。
木蘭花開在清明前后,花先開而葉后發(fā),顏色有雪白也有紫紅,白的是白玉蘭,紫的是紫玉蘭,也就是辛荑花。不由得想起王維有一首《辛荑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說的就是開在深山里的紫玉蘭。在宋詞華彩與悲愴的交響中,王清惠、蔣興祖的小女,淮上女,還有那個不肯侍敵自沉池中的徐君寶的妻子,從良家女,士人妻到宮中妃,她們的詞句也像深谷中的玉蘭花獨自散發(fā)著幽香,沒有人會經(jīng)常把她們想起?蜕狍A站墻上的字跡早已經(jīng)不在了,但透過滾滾的煙塵還能看到她們的身影。離亂中的女人,猶自惦念著故鄉(xiāng)家國,誰還來為她們唱一曲挽歌?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