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興趣班毀了孩子興趣
2009-08-31 20:01:34網(wǎng)絡來源
保護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幾年前第一次見到小巫,是在一個家長座談會上,她談到了自己對待兒子Sam繪畫和架子鼓的興趣問題。一天Sam從幼兒園拿回自己全部的繪畫作品,小巫就和他一起挑了幾張宣紙畫的,拿去裱糊并加上畫框。
裱畫的老畫工看見畫之后,問:“他是在那學的國畫?”小巫說,這就是在幼兒園隨便畫的,根本沒學過。老畫工說:“別看沒學過,還真有些國畫的天分。”后來小巫把這些話轉述給自己的爸爸聽,爸爸問:“那你打算送Sam去學國畫嗎?”小巫說:“不送,就讓他在家里隨便畫。”講完這個故事,小巫還開玩笑說:“畢加索這些大師,窮其一生精力,就是為了畫的和我兒子一樣,我兒子現(xiàn)在下筆已經(jīng)是大師了,為什么還要把他送到三四流的‘老師’那里,讓他變成一個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工匠呢?”
后來小巫把這個例子寫進了《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并解釋說,培養(yǎng)并保護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不需要早早把他們送進課堂接受灌輸和培訓,而是需要放手給孩子探索世界的自由和時間,并且不以家長的意志為先,不強迫孩子為了迎合和討好家長而去違心地取得什么成績。
堅持還是放棄
關于架子鼓,5歲時的Sam開始很熱衷,于是小巫找了一個老師教他,但是過了一段時間,Sam感到練習實在枯燥,就要求放棄,小巫同意了,至今Sam也沒有從新拾起。有的媽媽會問,為什么不讓孩子堅持下去?這樣會不會孩子以后干什么都“知難而退”、“半途而廢”?
小巫認為,讓孩子選擇興趣并堅持學習下來的最佳年齡是八歲以后,甚至等到十一、二歲都無妨。因為那個時候孩子的大腦皮層才發(fā)育成熟,能夠懂得堅持、能夠克服懶惰、能夠忍受枯燥;那時的孩子的視覺、肌肉、神經(jīng)以及協(xié)調(diào)、平衡、運動能力等等,也才發(fā)育成熟,很多學齡前兒童無法掌握的動作,學齡期兒童則不費吹灰之力;那個時候,孩子的審美和鑒賞能力也都達到一定的水平,不容易受成年人左右和影響,會更加堅持自己的主意,尤其美術和音樂,更能發(fā)揮孩子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最重要的,如果父母做得比較好,那個時候,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都已經(jīng)建立得比較牢固,受到挫折不會輕易否定自己,也不會為了討好家長而去學習。家長如果逼迫、代替孩子堅持,很容易泯滅孩子的興趣,破壞親子關系。
在那次家長座談會上,小巫還談到自己的一位鄰居,當學齡前的女兒要求放棄鋼琴學習的時候,媽媽爽快地答應了。后來,女兒上了小學,再一次對鋼琴發(fā)生了興趣,媽媽說對她說,給她半個學期的時間考慮,如果到時候還是希望學習鋼琴,媽媽就繼續(xù)為她請老師,但是這一次決定后一定要堅持學下去。
為什么你要逼迫孩子
前不久,小巫在中央七臺做了一期節(jié)目,為一對母女做心理咨詢。這位媽媽每個周末都要陪著孩子趕三個興趣班,媽媽和孩子都很疲倦,一家人也幾乎從沒有時間一起外出游玩,或者在家里共度愉快的休閑時光。在錄制現(xiàn)場,主持人詢問小姑娘是否喜歡上這些興趣班。小姑娘說自己喜歡,希望學好。這時媽媽卻忍不住掉下了眼淚,小姑娘看見媽媽的眼淚也忍不住放聲大哭。
毫無疑問,小姑娘是為了讓媽媽高興才去上興趣班、才表示自己喜歡興趣班,但是孩子和媽媽的壓力都很大。在現(xiàn)場,小巫讓那位媽媽對這鏡子里的自己說“我對你很滿意”,但是那位媽媽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小巫告訴大家,很多家長就是因為對自己不夠滿意,所以用孩子來彌補自己的缺憾,用孩子的“成績”來證明自己,所以才會有那么大的動力帶孩子四處奔波上興趣班。
對孩子有什么危害
就算媽媽讓孩子上興趣班潛意識里是為了自己的需要,那對孩子有什么危害呢?多學點東西不好嗎?在中央七臺的節(jié)目現(xiàn)場,小巫對那位媽媽拿出一支玫瑰花,她說,之所以我們知道這是一支玫瑰,因為它是紅色的,有著自己的花型、香味,就像孩子一樣,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著稚嫩的自我,但是——說到這里小巫拿出一把剪刀,把花朵剪掉了,光禿禿的枝干上只剩下三片葉子——如果我們無視甚至壓制孩子的自我,只關注這三個興趣班,就如同這枝花,那么它還是玫瑰嗎?
不知道那位媽媽最終是否理解了小巫的比喻。
在《跟上孩子發(fā)展的腳步》一書中,小巫進一步作了理論分析。讓孩子很小就開始學習某些技巧,首先違背人類大腦的自然發(fā)育過程,其次侵占了孩子童年時至關重要的兩樣活動的時間:一是嬉戲玩耍時間,而是和家長共度親密時光。嬰兒在出生時大腦有幾百億個神經(jīng)元,通過自身的成長機制和外界的刺激,神經(jīng)元之間形成鏈接,嬰兒逐漸開發(fā)與其年齡相適應的反應、技巧、能力和記憶。這些連接不僅僅關乎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塑造個性品格,建立世界觀。所以我們從小最最注重開發(fā)的是什么,不是智商,而是情商。知識可以后補,人格卻很早就成型,今后改變非常困難。人的記憶和學習動力,是跟情緒緊密相關的。也就是說,跟荷爾蒙的分泌息息相關。我們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讀過快樂的時光,增強他體內(nèi)內(nèi)酚酞、多巴胺、血清素等等令他安寧、愉快的激素的分泌,從而讓他在學習和考試的時候應對自如,而不是早早得逼迫孩子學這個會那個,增加他體內(nèi)皮質醇、腎上腺素等等令他焦慮、緊張的激素分泌,讓他面對任何挑戰(zhàn)都厭惡、恐慌、不知所措。
在現(xiàn)實中,興趣班、特長班、考級、考證書,孩子過得比父母還要沉重和繁忙。小巫引用國外一些專家的話說:“兒童不是小小的成人。……更糟糕的是,家長要求孩子過的日子,家長本人作為成年人都力所不能及。因為孩子急于討好家長,當家長把成績看得高于一切——把孩子的行為看得高于孩子本人時,孩子所承受的壓力是巨大的。”當家長對孩子懷有不現(xiàn)實的期待時,全美青年運動聯(lián)盟主席弗萊德?恩格將之稱做情感虐待,尤其是當這重期待發(fā)生在孩子成長時期,“在努力達到家長要求的成就的過程中,這些孩子逐漸積累起壓力所帶來的癥狀。在他們20歲和30歲時,他們開始出現(xiàn)慢性頭疼或者腸胃問題——腹瀉、便秘、胃酸。當他們40歲和50歲時,他們過渡到胃潰瘍、高血壓、精神過度緊張、驚慌失措以及抑郁癥。無論他們?nèi)〉檬裁礃拥某删,他們已?jīng)形成習慣:這還不夠,他們還需要努力得到更多。”
當家長不容兒童自己找到學習的興趣、動力和干勁兒時,他們無法開發(fā)成年后真正成功所必備的想象力、對自我成功的內(nèi)在肯定以及動力。對于成功來說,動力往往比才華更為重要。
被家長催促的兒童,往往會和家長失去感情聯(lián)絡,也無法發(fā)現(xiàn)自我。而“他的家長一直在努力創(chuàng)造他們自己所需要的孩子,而不是接受上天賦予他們的那個孩子。”其結果就是,當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掙扎著成為獨立的成人的過程當中,他們沒有快樂可言。在這種重壓下成長起來的兒童,往往難免患上抑郁癥,甚至導致青春期自殺。
小巫的建議
1、挑選興趣班的受,尊重孩子的興趣和發(fā)育水平,不要為了滿足家長未竟的夢想和心愿,強迫孩子開發(fā)某項技能。
2、可以給孩子挑選運動性、參與性、趣味性較強的項目,比如游泳、輪滑、舞蹈、武術、陶藝、手工制作等,鍛煉孩子的運動、協(xié)調(diào)和平衡能力,這對開發(fā)他們的大腦、增進他們的自信心至關重要。
3、盡量不要過早讓孩子去學習技巧性比較強的項目,比如樂器、棋藝、繪畫(基本功如素描等的訓練)等。一方面,孩子的精細肌肉發(fā)育尚未成熟,很難掌握手指細小動作;另一方面,這些訓練比較枯燥,孩子很快失去興趣;再有,過早培養(yǎng)繪畫基本功,很容易壓制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4、在挑選興趣班的時候,最好考察一下老師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以及是否采用適應孩子發(fā)展的教學手段,避免參加壓力大、態(tài)度嚴、競爭強的考級班。
5、如果發(fā)現(xiàn)老師有問題,應該在孩子厭學之前結束課程。當然最好是提前解決問題,不要等到孩子覺得自己不行、不夠好,主動提出放棄,再去采取措施。我們需要盡最大努力保護孩子的自我認識。
6、不要把孩子送進興趣班就一了百了,而是應該和孩子共同開發(fā)興趣,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以身作則、熱情參與,給孩子帶來的鼓勵,強于任何其他手段。
7、學齡前兒童的興趣不穩(wěn)定,容易變遷。當孩子出現(xiàn)厭學情緒時,家長應首先給予鼓舞,用積極的態(tài)度鼓勵孩子堅持。如果孩子真不愿意繼續(xù)下去,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坦然接受。不要以為這就是半途而廢,孩子哪怕有過一天的學習和體驗,也會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