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霍夫-第一個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來源:網(wǎng)絡來源 2009-08-30 15:16:58
JacobusHenricusVarrtHoff1852一1911
雅可比·亨利克·范霍夫是荷蘭物理化學家。1852年8月30日出生于荷蘭鹿特丹。這個醫(yī)學博士的兒子,從小就聰明過人。他在中學讀書時,對化學實驗很感興趣。經(jīng)常在放學以后或假日里,偷偷地溜進學校,從地下室的窗戶鉆進實驗室里去做化學實驗。少年的好奇心,使他專門樂于選用那些易燃易爆和劇毒的危險藥品做實驗。一天。該校的霍克維爾夫先生發(fā)現(xiàn)了他的秘密,責備了他的違紀行為。范霍夫請求這位老師不要去報告校長。但他還是被帶去見他的父親。鹿特丹的這位名醫(yī)了解了事情的經(jīng)過后,對自己兒子不規(guī)矩的舉動深為尷尬和憤慨。但轉念一想,兒子的肯鉆好學不該過分去責備。于是,他把自己原來的一間醫(yī)療室讓給了兒子。范霍夫有了自己這一間簡陋的實驗室,干得更加起勁了。想不到少年時代的這種愛好,注定了后來范霍夫成為化學家的命運。
1872年,范霍夫在萊頓大學畢業(yè)后,為了在化學上得到深造,他先后到柏林拜德國著名有機化學家凱庫勒為師。次年凱庫勒又推薦他去巴黎醫(yī)學院的武茲實驗室。在著名化學家武茲的指導下,范霍夫與他法國的同窗好友勒·貝爾得到了深造。此后他們雙雙成為新的立體化學學科的創(chuàng)立者。
從1877年之后,范霍夫開始注意研究化學動力學和化學親合力問題。1884年,他出版了《化學動力學研究》一書。書中他不僅闡明了反應速度等化學動力學問題,而且還專門論述了化學平衡理論和以自由能為基礎的親合力理論。
范霍夫在化學上的這些開創(chuàng)性貢獻,表明他高于前人和他的同代人,從而得到了崇高的榮譽。這當然與他自幼熱愛化學和在數(shù)學、物理學等方面的廣博而深逢的知識素養(yǎng)分不開。然而,注意哲學修養(yǎng)、不斷探求科學方法更使他具有非凡的創(chuàng)造想像能力,小時候對化學實驗的濃厚興趣,后來變成了他取得各項成果的基礎。他重視實驗,但又不像當時絕大多數(shù)科學家那樣局限于狹隘的經(jīng)驗。他善于巧妙地運用數(shù)學方法去整理實驗結果,并注意用類比等邏輯推理從數(shù)學方程式里面推導出一些理論上的新緒論,這是他創(chuàng)立物理化學新學科的重要方法。而在立體化學創(chuàng)立過程中,則主要體現(xiàn)了他列模型方法以及科學假說方法的深刻理解和靈活應用、他總是站在哲學的高度去把握問題的精髓,勝人一籌。
自1885年以后,范霍夫一直被選為荷蘭皇家科學院成員。還先后當選為哥根廷皇家科學院、倫敦化學會、美國化學會以及德國研究院的外籍成員,獲得了許多榮譽獎章。1901年他在接受了諾貝爾化學獎以后,應邀訪問了美國、德國等一些經(jīng)濟、文化先進國家,多次得到榮譽博士學位。但他始終念念不忘報效自己的祖國。當科研工作遇到困難時,他也曾多次出國從事研究。然而,外國的高薪聘請、優(yōu)越舒適的生活條件都役能挽留住這位荷蘭人。一旦國內(nèi)有了適當?shù)脑O備條件,他就毅然返口祖國。他以罕見的熱情與干勁勤奮終生,他常常廢寢忘食,計以繼夜地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年近花甲時,范霍夫終固長期積勞成疾,彼越來越重的肺結核病困擾著。在當時,這是種使人類束手無策的“不治之癥”,使他日趨虛弱,身體消瘦,呼吸不暢。在朋友們的勸助下,他在柏林做了手術治療,卻仍不能恢復昔日的工作能力。頑強的范霍夫每天躺在病床上仍離不了看書、整理資料和寫日記。精神稍好一點,他就躺不住了,要求醫(yī)生允許他去工作。一離開病床,他仿佛忘了病痛,又沉浸在研究工作之中。剛到瑞士不久的阿累尼烏斯,立即專程來柏林看望這位同行摯友。當他看到這位科學劍客被病魔折磨得已不像樣子時,心里非常難過。阿累尼烏斯強忍著內(nèi)心的不安,仍以熾烈的友情去寬慰他的異國戰(zhàn)友,鼓勵他安心休養(yǎng),以便東山再起。然而這終歸只是一種愿望,這次會面競是兩位化學巨匠的訣別。1911年3月1日,年僅59歲的范霍夫不幸早逝。一顆科學巨星的隕落,震驚了世界化學界。荷蘭人民經(jīng)受了失去一位忠實兒子的痛苦。為了永遠地懷念他,范霍夫的遺體火化后,人們將他的骨灰安放在柏林達萊姆公墓,供后人瞻仰。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