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十大流行語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09-08-30 10:33:38
從今年開始,《咬文嚼字》雜志社編寫的年度語文檔案《咬文嚼字綠皮書》中,將逐年發(fā)布上一年度的“十大流行語”。
“十大流行語”的推選并認定,遵循三個條件:第一,時尚性。要能夠體現(xiàn)每一年度新聞媒體語言的和社會交際語言的特點。第二,大眾性。至少是經常閱讀報刊的人群所熟悉所認可的。第三,具有某種表達效果;蜓院喴赓W,或形象生動,或追新趨異,或突顯語意,或發(fā)人深省,或引導聯(lián)想。
根據(jù)這些要求,《咬文嚼字》雜志社在2008年一年中,廣泛收集社會語文生活使用中的高頻詞語,約請應用語言學界的專家、學者,共同對這些詞語進行評議、甄別、比較,最后認定的“2008年十大流行語”是:
一、山寨。源自廣東話。最早冒出來的是“山寨手機”,那是一些用低廉成本制成的仿冒名牌產品的手機。此后語義逐漸發(fā)生變化,除了用來指冒牌產品之外,還可指“民間的”“非正式的”。
二、雷。本是名詞,指云層放電時發(fā)出的響聲。后來用于具有“雷”的震撼效果的人工制品,如“地雷”“手雷”“魚雷”,F(xiàn)在大為流行的“雷”是動詞、形容詞,表示受到驚嚇或十分震驚。如“被你雷得外焦里嫩”“一個最雷的詞語”。
三、囧。一個早已廢棄不用的古字,讀音為jiǒng,義為“光”“明亮”。因它的字形很有特點,有點像人的臉部,呆滯的四方臉,配著一個張著的大嘴巴,兩眉向下耷拉著,一副苦惱的樣子。并且,它的字音又與“窘”相同。于是古字今用,被賦予“郁悶、尷尬、無奈”之義,東山再起。
四、和。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異軍突起,“和”字成了萬眾矚目的對象。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中國人追求“和”,熱愛“和好、和睦、和氣、和善、和平、和順、和衷共濟、和風細雨、和和美美”。于是,“和”變成一個世界話題,“和諧”更是成為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
五、不拋棄不放棄。長篇軍事題材小說《士兵突擊》和同名電視連續(xù)劇中的一句十分經典的話。寧可犧牲自己,也不拋棄戰(zhàn)友;寧可犧牲自己,也不放棄完成作戰(zhàn)任務。——這是《士兵突擊》中英雄連隊“鋼七連”的靈魂,也是戰(zhàn)士許三多的精神支柱。溫家寶總理在四川抗震救災第一線,發(fā)出了不惜代價、爭分奪秒、不拋棄不放棄災區(qū)每一位生命的號召。“不拋棄不放棄”于是傳遍華夏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六、口紅效應。在美國,每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口紅反而熱賣。因為口紅是廉價商品,也是婦女的生活必需品。沒有“大錢”去買房、買車、出國旅游,用點“小錢”買一點“口紅”把自己打扮一下,為生活增添點色彩,是不成問題的。口紅效應,指的是經濟出現(xiàn)危機時,廉價的生活必需品不會受沖擊,照樣會有好的市場。2008年,金融風暴襲遍全球,“口紅效應”隨之流行。
七、拐點。原是高等數(shù)學的術語,指曲線上凸與下凹的分界點。后來借用于經濟學,指某種數(shù)值持續(xù)向高后轉低或者持續(xù)向低后轉高的轉折點。現(xiàn)在多用來說明市場運行中由高價位開始下跌或由低價位開始上升的轉折。同樣是受金融風暴的影響,“拐點”也成為2008年的語詞寵兒。
八、宅男宅女。來自日語。簡單地說,“宅男”就是窩在家里的男人,“宅女”就是窩在家里的女人。他們大多是獨身者,十分倚賴電腦和網(wǎng)絡,不喜歡外出,不喜歡交際,在家里做著自己愛做的事,自得其樂。臺灣魔術演員劉謙就曾自稱“宅男”。
九、不折騰。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30周年紀念會上說:只要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勝利實現(xiàn)這一宏偉藍圖的奮斗目標。“不折騰”三字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直接以漢語拼音“buzheteng”的詞形進入英文語匯中。“不折騰”傳遍了全世界,成為一個世界流行語。
十、非誠勿擾。本是馮小剛導演、葛優(yōu)和舒淇主演的賀歲檔電影的片名。由于宣傳造勢到位,影片上映后票房飆升,沖破三億大關。“非誠勿擾”這個四字格短語,在2008年年底迅速走紅。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