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時間就是這樣被征服的
來源:網絡來源 2009-08-29 12:16:15
閱讀的時間就是這樣被征服的
關于閱讀,人們已經寫得太多太多。事實是,隨著生活的多樣化,好玩的事情多如繁星、浩如煙海,人們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常常能聽到學習英語的同學抱怨說,雖然知道閱讀對于學習英語很重要,但是,就是擠不出時間來閱讀。
外交學院副院長秦亞青在談到英語學習時表示,“回想自己學習英語的過程,感到在大量閱讀中受益良多。后來到美國留學,六年時間,幾乎每周都要讀1000頁左右的書,若無大量閱讀的訓練,可能要倍受其苦。再說,從閱讀中得到的,也不僅僅是語言能力的提高和知識的增長,還有自己創(chuàng)造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情趣和樂趣”。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閱讀的重要性。
那么,閱讀時間從何而來呢?接下來,我們看看幾組數據吧。
美國學者路易斯·紹爾斯曾撰文說,對于中等水平的讀者來說,應該可以以每分鐘300字的速度讀一本一般性的書籍。就多數小說、傳記、游記以及有關個人愛好和興趣方面的書而言,每60秒鐘讀300字,不僅理解而且能夠欣賞,這對讀者來說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作為英語不是母語的人閱讀英文讀物而言,可能達不到這個速度,但也不妨看看下面這些數據:“假如一個中等水平的讀者讀一本一般性的書,每分鐘能讀300字,15分鐘就能讀4,500字。每周讀31,500字,一個月是126,000字,一年的閱讀量可以達到1,512,000字。而書籍的篇幅從60,000字到100,000字不等,平均起來大約75,000字。每天讀15分鐘,一年就可以讀20本書,這個數目是可觀的,比從美國公共圖書館借書的人們的閱讀量大3倍,然而這卻并不難實現。”所以說,我們在平時的日積月累是最后能夠取得收獲的保障。
人的大腦好比一個集裝箱。眾所周知,托馬斯·弗里德曼的暢銷書《世界是平的》讓人們看到了互聯網如何成為把世界變平的“推土機”。其實,如果沒有集裝箱,就不會有全球化,可以說它是全球化的幕后推手,其應用僅次于互聯網。就是這么不起眼的一個個冷冰冰的鋁制或鋼制大箱子,卻堆積出了中國每年兩萬億美元的進出口總值。在集裝箱出現之前,美國的沃爾瑪、法國的家樂福不會遍地開花,集裝箱運輸讓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產品輕松地登陸全球各地。閱讀就是化零為整地將閱讀的內容輸入大腦這個集裝箱,然后,無論我們走到哪里,無論在何時,都可以隨時隨地給予輸出。
學習英語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閱讀,這是輸入、積累的過程,從而最終達到自由輸出。
不匯小溪難以成江海。俗話說,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閱讀的時間也就是這樣被征服的。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