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28 21:25:42
教學反思是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術,提高自己的一個重要途經。教師不僅要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更要特別重視掌握“診斷性”研究方法,重視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發(fā)展,突出對課堂教學和實際情境與自身教育經驗的分析與反思。
一.關于反思和教學反思
1.什么是反思
“反思”的理解來源于哲學的思維方式。“反思”一詞,據說首次出現于英國哲學家洛克的著作中,他將“心靈內部活動的知覺” ,稱為“反思”。黑格爾賦予了“反思”以較為深刻的內涵和規(guī)定,此后馬克思又進行了豐富和發(fā)展。黑格爾認為反思是一種事后思維,它更傾向于跟隨在事實后面的反復思考,其主要任務就是通過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根據。此后,馬克思從社會實踐的角度,認為反思思維也是社會實踐的思維。這樣,反思就包含了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主體能動性。
人們容易將“反思”等同于“反省”,在這個意義上,反思就是對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對自己體驗過的東西的理解或描述!事實上,反思一詞本身就含有“反省”“內省”之義,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批判性思維,即通過對當前認識的審視、分析來洞察其本質。這一點正是“反思”與一般的“思考”的主要區(qū)別。
在我國,“反省”觀念由來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觀念并強調士人的內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人們一直強調通過反省來促進自身的發(fā)展。
2.什么是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教學實踐中的反思,二是學習過程中的反思。教學中的診斷與反思是針對某一課或某一階段的教學進行診斷,實際上教學診斷與反思如同醫(yī)生看病,開處方根據病情對癥下藥是一個道理,教師的教學應是一不斷調節(jié)和校正的過程。通過反思,每一次調節(jié)與校正都對以的教育教學產生影響,教師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的課上完之后,對自己上過課的情況進行回顧與評價,仔細分析自己上課的得失成敗,分析自己的教學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在哪些方面有待改進,再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使之達到最佳效果。二是學習過程中的反思,它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通過學習教育教學文獻,動用所學到的理論,對自己過去的某些固有觀念、想法及教學行為進行重新審視,找出差距,尋出原因,拿出對策,再把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寫出來,以利今后的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聽同行或專家的課,借他山之石來攻己之玉,別人的教學機智、藝術常體現于令人嘆服的教學細節(jié)處理技巧中,課后將自己聽課中最重要的收獲、看法梳理出來,從而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經驗知識。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反思”與通常所說的工作之余進行的簡單、隨機的“想一下”的內省活動或者獨處放松時靜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不是模糊的、偶爾為之的、片斷的,而是需要教師認真努力進行的,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系統(tǒng)性,甚至需要有一定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有時也需要教師之間合作進行。此外,教學反思并不單純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它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jiān)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
總之,教學反思就是回顧教學——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后行的過程。
3.教學反思的類型
有研究者從教學的基本流程的角度出發(fā),將教學反思大致分為如下三類。
(1)教學前反思。教師在課前思考如何組織教材以呈現給學生,課堂中應重視的內容等。
(2)教學中的反思。教師面對課堂上突發(fā)的問題,思考如何應對使得事先設計的課程能如期完成。
(3)教學后的思考。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的課上完后,對自己已經上過的課的情況進行回顧和評價。如:思考本節(jié)課原先預定的目標是否達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進行下次教學的準備等。
由于教師個體的自我意識和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教師的教學反思往往會受其知識、觀念、動機、情緒、情感等個人因素的影響,另外,環(huán)境因素對教師反思也有比較明顯的影響,因此,教師的教學反思也具有多樣化、個性化的表現。
4.教學反思的特征
(1)自覺性
(2)超越型
(3)個性化
二.進行教學反思的意義
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已表明,教師在反思自身教學經驗、技能、活動及教學觀念,評估教學行為的同時,可激起其專業(yè)方面的創(chuàng)新意識。具體來說,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在促進自身專業(yè)發(fā)展,提升自身教學素質方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首先,進行教學反思能夠充分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為其專業(yè)發(fā)展提供機會和條件。
教學反思鼓勵教師通過多種策略和方法審視、分析自身的教育觀念及教學活動,充分尊重了教師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了教師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寫教學日記、描述──解釋自己的教學活動、觀摩──分析教學事件、主動征求同事及學生意見和建議等多種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這實際上為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自主權,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進行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逐步培養(yǎng)和發(fā)展自己對教學實踐的判斷、思考和分析能力,從而為進一步深化自己的實踐性知識,直至形成比較系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論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教師的知識一般可以分為三大類: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對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教師來說,本體性知識與條件性知識并不是太缺乏,但實踐性知識則顯得較為薄弱,而這類知識更多的是來自教師的教育實踐,具有明顯的經驗性的成分,是教師經驗的累積。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則可以幫助教師將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進一步內化,并逐步條理化、系統(tǒng)化,直至對教師教學活動形成比較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換言之,進行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立足于教學實踐,深入地鉆研、體會教學理論,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和能力。
第三,進行教學反思是溝通教育教學理論與教育教學實踐,迅速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有效方法。
傳統(tǒng)的教師教育有一個基本假設,即“知而后行”。簡言之,一個教師在還沒有獲得教育教學實踐經驗之前可以擁有教育知識,而且必須先擁有教育理論,才能進入教育教學情境,進行教育活動。英國哲學家伯蘭特·羅素稱這種模式為“把理論運用于實踐”,對此,羅素以及許多學者都持批判態(tài)度。因為理論與實踐乃是一個單一活動的兩個相互作用的方面,而不是各自獨立的領域。根據研究,專業(yè)知識是不能與專業(yè)經驗分離的,因此,教師要進行教學實踐,僅僅學習教育理論和學科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積極將理論知識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力求“知”和“行”的協調一致。
另外,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還必須盡量做到“行思并進”。根據美國著名的反思性實踐運動的倡導者肖恩的研究,一個專業(yè)人士在他的專業(yè)工作中,并不是單純地應用過去在他的專業(yè)訓練中所學到的專業(yè)知識,而是在他的工作中以一種“行中思”的方式解決問題。因此,倡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就是希望教師能通過對自己的教學活動以及學生的表現做認真的觀察、分析和批判性的反思,盡量做到“知”“行”“思”三者一體化,從而有效縮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
三.教學反思的內容
1.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2.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后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chuàng)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后教學的豐富材料養(yǎng)分。
5.寫“再教設計”
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教法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fā)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寫好教學反思的方法
1.從懷疑處反思
從懷疑處尋求問題,至少產生兩個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學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學。從“是”與“否”兩個角度,還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學”,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學”等舉一反三的思考。
2.從轉換立場處反思
一個教學細節(jié),從教師、學生、家長的角度來看也會不同,細究之,從學生的不同層次來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機地尋求轉換立場,多角度來“包圍”反思主題,才能增強反思的深度與客觀性。
3.從轉換知識系統(tǒng)、學科領域處反思
綜合實踐、跨學科教學實踐是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時也應從轉換知識系統(tǒng)、學科領域來尋求不同的答案。
4.轉換時空處反思
環(huán)境、時間的變化影響了人們的認知。每個教學細節(jié)都有其發(fā)生、發(fā)展的時空特性,一堂課、一個教育教學過程的成功與失敗都有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為成功或失敗就放過或忽略潛藏其中的問題。
5.從假設性問題處反思
注重思維的設計性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要點。假設是邏輯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種假設就代表一種新思維、新概念,甚至能產生與已有的問題相悖的結果。反思中提出一個假設,就可能是在發(fā)現問題后尋找到的解決問題的一把鑰匙。
6.從聯系對比處反思
對比體現差異,聯系體現銜接,通過橫向、縱向的聯系、對比,我們就可以從中發(fā)現許多新的問題。
7.從事物本質處反思
哲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心理學、教育學是教育科學的基礎。要學會做更深層次的反思,就必須掌握哲學原理,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知識,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學、更客觀,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五.寫教學反思的注意點
1.注意反思的“落腳點”
教師們多數處于實踐研究層面,因此要重視發(fā)揮自已的優(yōu)長,找準“反思”的落腳點。首先要做好個人教學能力與教學風格的自我反思,如課堂教學設計是否過于單一,教學組織是否有序,激勵獎懲是否得法,課堂氛圍是否和諧。通過一番自我“反思”,明確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標、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結合實際教育資源意識,如社區(qū)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辦學條件、學生實際等,有了實際的教育資源意識,“反思”才能實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統(tǒng)化”
一堂課、一個教學細節(jié)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僅僅只是為了一堂課或一個教學細節(jié),而是為了更好地改造我們整個的教學理念,教學思維,說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學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還必須具備系統(tǒng)化意識。所有的學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統(tǒng)組成,都有其內在的規(guī)律特征與傳統(tǒng)經驗積累,只有進行“系統(tǒng)”的反思、實踐,才能提高整體教學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實踐性”
新課標是一種理念,實踐是在理念的指引下進行的,理念又是在實踐的論證下發(fā)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為了改造教學實踐,在實踐中體現價值。
4.注意反思的“發(fā)展性”
經驗的積累與知識能力的更新,對于新時期的老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僅僅只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還應該有對“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學習,學習后的再反思。美國學者布魯巴赫指出:“反思性實踐是使教師在其職權范圍內,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成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創(chuàng)見的行家的工具”。
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不斷反思成名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