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歷史沿革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28 16:48:20
洛陽是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文化底蘊深厚。自夏朝起,先后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13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是中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古都,歷時1529年。洛陽是聞名于世的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脊虐l(fā)現,沿洛河排列著夏、商、周、漢魏、隋唐五大都城遺址,被譽為“五都薈洛”,舉世罕見。長期輝煌鼎盛的歷史留下了都城遺址、寺廟石窟、墓葬碑碣等豐富的文化遺存。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省級75處、市縣級571處,館藏出土文物40多萬件,出土文物占全國的十三分之一,建有中國第一座多朝代的古墓博物館。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為世界最大的皇家佛教石刻藝術瑰寶,從北魏開始營建,迄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白馬寺創(chuàng)建于東漢,距今1900多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官辦的第一座寺院,被譽為“釋源”、“祖庭”。2004年7月,江澤民主席視察白馬寺時,親筆題詞:中國第一古剎。關林是埋葬三國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為全國三大關廟之一,目前已成為海外炎黃子孫特別是東南亞及港臺地區(qū)華人朝拜的圣地。漢光武帝陵、千唐志齋等久負盛名。東周王城廣場發(fā)掘出的“天子駕六”車馬坑,舉世震驚,在原址建立的王城博物館已對外開放。千唐志齋被譽為全國最大的 “石刻唐書”藝術博物館。
洛陽北部邙山歷來被皇家視為風水寶地,遺存有東周以來諸朝皇陵形成的中國最大的古墓葬群。以“河圖洛書”為代表的河洛文化被譽為“人文之祖”。我國第一所規(guī)模宏大的官辦高等學府──東漢國子監(jiān)太學在洛陽建立。四大發(fā)明中的印刷術、造紙術、指南針和張衡地動儀、渾天儀均發(fā)明于洛陽。三班(班彪、班固、班昭)的《漢書》、許慎的《說文解字》、陳壽的《三國志》、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等我國古代重要的文化成就大都誕生在洛陽。左思的《三都賦》名聲之噪,曾使“ 洛陽紙貴”;曹操、曹植、曹丕三父子,程顥、程頤二兄弟,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等無不在此留下傳世名篇;大詩人杜甫、白居易、李賀、劉禹錫等,或生于此,長于此,或游歷于此,終老于此,留下了不少千古絕唱。博大精神的河洛文化,成為凝聚炎黃子孫強大的民族精神和海外游子尋根問祖的熱點地區(qū)之一。
洛陽牡丹,雍容花貴,國色天香,自古名甲天下。現有牡丹基地68處,種植面積達16000多畝,擁有姚黃、魏紫、豆綠、二喬、墨魁等近900多個品種。洛陽人自古以來愛花成癖,“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就是洛陽繁華春日的生動寫照。從1983年起,已成功舉辦了24屆洛陽牡丹花會,每年都有200多萬的國內外旅客來洛陽賞花游覽、洽談貿易。洛陽因此被譽為“牡丹之鄉(xiāng)”。通過牡丹花會這個載體,洛陽牡丹不僅紅遍全國,而且香漂五洲,日本、法國、美國、德國、芬蘭等20多個國家將洛陽牡丹作為奇花珍品先后引植,使之成為洛陽的象征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