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又有驚人發(fā)現(xiàn)——大佛胸中懷小佛 小佛身后藏寶洞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08-26 15:07:50
大年初二,成都三名游客在乘船從樂山港至烏尤寺的途中,突然發(fā)現(xiàn)樂山大佛與平常有異,其胸脯正中有一人頭像清晰可見,頭像臉略側(cè)向?qū)Π短枍u,雙眼遠眺前方,雙唇緊閉。頭像目測約有2米高、1米寬。
3名游客驚訝不已,立即致電樂山文化局有關(guān)人士,獲悉在這之前沒有聽到過相關(guān)的報告。對于這一神秘景觀,眾說紛紜。估計是近年來大佛表面風化嚴重,雜草脫落以致佛頭得以凸顯。頭像究竟是何方神圣?
據(jù)介紹,這個“小佛”肯定不是古人修建大佛時雕刻的,可能是歷年來對大佛的維修、保護中填補的石料經(jīng)風化后自然形成。據(jù)管委會代、謝兩位副主任稱,春節(jié)期間,在大佛四周的射燈照射下,這個“小佛”顯得更加逼真。
記者在大佛前看到。“小佛”存在位置的石料顯然與周圍不同,明顯存在修補、填充的痕跡,因苔蘚、風化加上光照角度等原因,看上去的確像是一個佛像,頭部的眼、鼻等部位清晰可辨。
記者隨后電話采訪了樂山市文物科科長唐長壽,意外地獲悉了一條更為鮮為人知的消息:“小佛”所在的位置原是一個藏寶洞!
據(jù)唐科長介紹,從史料及大佛近代維修資料中得知,此洞長約一米,寬不到一米,原來是用一塊石碑封門,碑上文字記載了當初維修大佛大像閣的情況(大佛建成時曾在其上方修建有一座13層楠木大橡閣,遮蓋保護佛體,明末毀于大火),刻制石碑的年代已不清楚,目前有兩種說法:一是明代,二是二三十年代,估計此洞當初是用來存放寶物的。二三十年代該洞被打開,洞內(nèi)寶物被人洗劫一空后洞門又被封上。
1962年維修大佛時,此洞再次被打開,1962年封洞并抹上土紅錘灰后,30多年再沒有打開過。關(guān)于“小佛”,唐長壽估計是當初封洞的磚石風化后自然形成。具體情況還有待專家加以考證。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