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體細胞雜交與胞質基因組的研究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09-08-02 10:50:00
高等植物的性狀主要由核基因控制,其遺傳遵循孟德爾規(guī)律。1900年Coorence和Baut等人就已發(fā)現影響質體表型的一些突變不符合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1962年里斯(Ris)和Plont證明植物葉綠體中存在遺傳物質DNA,F已證明,植物細胞質中的葉綠體和線粒體都含有自己的DNA及整套的轉錄和翻譯系統(tǒng),能夠合成蛋白質。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和線粒體基因組,多數在有性雜交過程中表現為母性遺傳。其機制有兩種解釋:一是認為雄配子不含有細胞質,因而沒有胞質基因;另一種觀點是雄配子含有少量的細胞質,其細胞器在受精前即已解體,失去功能。胞質基因組的母性遺傳,大大限制了胞質基因的遺傳研究,利用有性雜交方法難以知曉當胞質基因處于雜合狀態(tài)時的遺傳和生理效應及其對表型的影響。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體細胞雜交技術為胞質基因的研究開辟了一條新途徑。本文擬對植物體細胞雜交后代胞質基因重組的多樣性,創(chuàng)制胞質雜種的可能途徑及胞質基因組的傳遞等問題加以說明。
1植物體細胞雜交后代胞質基因組重組的多樣性
點擊下載: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3272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