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復習:分模塊抓主線 以問題為中心
2009-01-19 10:23:29每日新報
從前一階段高三復習中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在方法上存在明顯的問題,如忽視基礎知識落實,知識缺乏條理性、系統(tǒng)性,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差等。要想在高三復習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注意以下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天津市第一中學 劉建華
1:夯實基礎
高三政治復習第一輪主要是以基本考點串講為主線,目的是讓考生夯實基礎。高考雖然是能力選拔性的測試,但它不脫離教材,2008年天津文綜卷28題考查民主黨派的作用、31題考查政府的職能、33題考查實踐和認識的關系、34題考查宏觀調控的手段、38題第一問考查個人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等,這些問題都不難,都能直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因此,夯實基礎是高考復習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更是決定高考成敗的關鍵。如何夯實基礎呢?夯實基礎不等同于背書,它包括以下幾個層次:
(一)首先要夯實考點知識
教師和考生要按照考綱(天津市2009年考綱尚未出臺,教師和考生可先借鑒2008年其他課改省市的考綱,待天津市考綱出臺后再行對照)的要求在教材中找到相關考點所對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基本事實,對這些知識點進行分析、理解,要做到“全面”“準確”“細致”。
“全面”是指凡是考點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基本事實都要閱讀、分析、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教師與考生都不能隨意增刪知識點,增會給學生添負擔,刪則可能會造成高考中的丟分。
“準確”是指考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基本事實的理解和記憶要準確,不能“大概”“差不多”,必須對相似、相關、錯誤的概念、觀點等進行比較和辨析。例如,在政治生活中講到的“依法執(zhí)政”和“依法行政”各自的含義是什么,兩者有何區(qū)別等;另外,政治學科的時代性也要求考生及時更新知識,保證準確性。如黨的十七大召開后,深化了科學發(fā)展觀等內容,考生要及時結合黨的十七大報告修正教材。
“細致”即對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中涉及的關鍵詞要進行細致的辨別,特別要抓住這些關鍵詞的特征對它們進行區(qū)分。如經(jīng)濟生活中講,我國政府宏觀調控可采取經(jīng)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考生在復習時不僅要知道有這幾種手段,還要掌握這幾種手段在現(xiàn)實經(jīng)濟生活中的具體表現(xiàn),更要區(qū)分這幾種手段的不同特征;又如政治生活中講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方式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執(zhí)政方式是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這6個詞該如何理解和區(qū)分,都是在復習中需要細致入微地掌握的。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題特別是選擇題,對基礎知識的考查不僅要求能記憶,更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準確和細致的程度。
(二)要重點落實考點中的主干知識,深入分析主干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高考試卷的容量有限,不可能對每一個知識點都面面俱到,更多的是考查學生對知識之間內在聯(lián)系的理解和把握。這就要求考生要在微觀(前面談到的“全面”“準確”“細致”)復習考點知識的基礎上站在宏觀的角度提煉出主干知識即重點的、在教材結構和知識結構中起骨架作用的知識,深入分析主干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把主干知識串聯(lián)成知識鏈,這樣有助于提高復習的實效。否則在頭腦中的知識都是散亂的點,在解題時就會出現(xiàn)理不清因果、不知從何說起、想到什么寫什么、缺乏邏輯性等問題。例如在經(jīng)濟生活中講的生產(chǎn)、消費、投資、財政、物價它們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主干知識。
2:在教學實際中,經(jīng)常有學生問:“老師,怎么才能把分析題的答案寫全面呢?為什么我總是漏點呢?”這反映了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不高。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是政治學科的基本能力,它源于對知識細節(jié)和知識體系的深刻理解。提升這一能力,要在挖掘主干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基礎上搭建知識體系,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借助知識體系的幫助,考生能順暢地實現(xiàn)“審題、提取有效信息——確定某個答題要點——在知識體系中捕捉到這一要點,并確定以這個要點為核心的知識鏈——調動和運用這一知識鏈分析問題”這一過程,從而達到高考的能力要求。
隨著2009年1月中下旬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的結束,第二輪復習即將展開。第二輪復習以時政熱點為主線展開,以考點知識與時政熱點的結合為目標,做到用理論分析實際問題,這對考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構建知識體系可以幫助學生提高二輪復習的成效。
對學科知識體系的建構不是對知識的簡單堆砌,要遵循科學的方法和原則來建立相應的知識體系。比較常用的方法有:
(一)分模塊、抓標題
高中政治學科教材在編寫體例上可分經(jīng)濟、哲學、政治、文化4個模塊,每一模塊都有三級標題:課題、節(jié)題、框題。這些不同模塊、不同層級的標題本身就體現(xiàn)了教材知識的邏輯關系。考生可以繪制出每個模塊、每個單元的知識體系圖,這樣就能幫助考生直觀揭示單元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弄清每一個考點在教材中的地位,在知識體系中掌握某一個知識點,分清因果,在前后相繼的關系中去把握這個知識點。
(二)抓主線
把教材的內容按主體、性質、主題等分門別類,做到知識的縱向延伸和橫向輻射,從而融會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例如政治生活教材按照不同的主體可以分為國家(政府)、中國共產(chǎn)黨、公民不同的主體,圍繞不同主體可以延伸和輻射出多條知識鏈;抓住“民主政治建設”這一主題可輻射全書內容:包括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層民主制度、依法保護公民民主權利、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國際關系民主化的主張等。
(三)以問題為中心
對于一個重要知識點的把握,要弄清它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通常可以通過抓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3個問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以問題為中心建構學科知識體系”。在解決某些具體的問題時考生容易出現(xiàn)知而不全、思而不達的現(xiàn)象,這時建構“以問題為中心的知識體系”就能活化基礎知識,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2007年重慶卷38題:
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錯位,為提升城市形象,忽視民生問題,要建“無攤販城市”。目前,上海的無證攤販約5萬個,上海市政府經(jīng)調查研究,一改往日對馬路攤點一律封殺的做法,出臺《城市設攤導則》,規(guī)定:部分市區(qū)路段經(jīng)市民同意,便可設置部分便民攤點,政府頒發(fā)臨時許可證,這既可擴大就業(yè),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規(guī)范城市攤點管理。運用政治常識分析上海市政府的做法。 (12 分)
注重整合
思路
簡析
答案
簡析:
上海市政府做了什么
對涉及民生問題的攤點市場進行調查和監(jiān)管,為社會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履行了國家的政治職能、經(jīng)濟職能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上海市政府為什么做?
、賴倚再|決定政府的性質和職能。
、谏虾J姓淖龇,貫徹了依法治國和依法行政的原則。
、蹐猿至藶槿嗣穹⻊盏淖谥己蛯θ嗣褙撠煹脑瓌t。
上海市政府做的結果、意義如何?
擴大就業(yè),方便居民生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構建知識體系的方法有很多,歸結起來是“抓點、連線、織網(wǎng),打通界限”,無論知識體系是怎樣的,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目的:利用一定的學科知識體系記憶理解知識,在運用知識體系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政治高考復習方法有很多,需要考生逐步提升的能力也還有許多。上述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同學們在2009年一月中下旬,在第一輪復習中強化基礎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在此基礎上,建立科學合理的知識體系,為第二輪復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