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高考歷史命題趨勢與復習策略
2008-02-26 17:04:37蘇州三中文章作者:丁林興
08高考是江蘇省實施高中新課程改革后的第一次考試,歷史試卷將以何種面目出現?高三學生如何進行有效復習以應對這場考試?為幫助考生有效復習,本刊今起特辟“08高考歷史五人談”專欄,特邀蘇州三中丁林興等5名歷史學科的優(yōu)秀教師撰文,并邀請丁林興老師擔任本專欄的特邀編輯。
一、命題趨勢
盡管08歷史高考像披著神秘面紗的女神一樣,還不知道她美麗的面容,但是,從高考命題的延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課程改革的方向性和制約性、先行省份的啟發(fā)性和借鑒性中我們多少可以預測到08歷史高考的命題趨勢。
1.突出主干知識。對主干知識的考查是近年來高考命題的基本特征,江蘇高考命題一向求“穩(wěn)”,在“穩(wěn)”中求變、求新,因此,08歷史高考重視對主干知識的考查這一命題思路不會改變?忌鷳撜J真解讀《考試說明》,把握知識重點。
2.重視情景創(chuàng)設。高中新課程改革后,出現了“一標多本”現象。就江蘇而言,蘇州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而徐州等地使用的是人民版教材,不同的教材給高考命題帶來相當的制約(因為,從命題的公平性原則出發(fā),考查的內容應是兩本教材交叉的知識點,這會使命題限制在有限的空間中),而打破這種制約的有效途徑則是創(chuàng)設情景,這點在先行課改的廣東、山東等省的高考試卷中得到了佐證。相信,08歷史高考情景式試題會占相當的份量。
3.體現課改精神。盡管高中課程改革存在著不少問題,但是,課程改革作為世界性潮流,已不可逆轉。08高考是江蘇高中課改后的首次高考,高考命題體現課改精神是情理之中的事。具體而言,歷史高考試題可能會涉及到研究性學習,加強與現實的聯(lián)系,突出試題的人文性,注重試題的探究性和開放性,等等。
4.探索江蘇特色。自江蘇自主命題后,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形成自己的試卷特色,然而形成江蘇特色顯然是命題專家孜孜以求的目標,08高考是一個重要契機,預測高考命題專家在形成江蘇特色方面會有所探索,表現在:試題內容上增加鄉(xiāng)土氣息;試題形式上會有所創(chuàng)新。
二、復習策略
基于對08高考歷史命題趨勢的總體認識,筆者提出以下復習策略:
1.構建歷史的知識體系。高中新教材采用的是“專題+模塊”式的體例,某種程度上割裂了歷史“固有”的聯(lián)系,加上本屆高三學生初中時學習的是《歷史與社會》,缺乏必要的通史概念,因此,構建歷史知識體系顯得尤為重要。《08歷史考試說明》已就教材內容作了整合,分古代、近代、現代三個部分,但這種整合還不夠。復習時,一方面應強化通史意識,人類文明是如何演進的,政治、經濟、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另一方面應細化歷史發(fā)展線索,例如,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社會主義運動的發(fā)展、經濟形態(tài)(采集、漁獵經濟——農耕經濟——工業(yè)經濟——知識經濟)的演進、國別史(美國史、蘇聯(lián)史、英國史等)。在梳理知識時,應注意歷史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和歷史知識的隱性聯(lián)系。例如:資本主義發(fā)展經歷了商業(yè)資本主義、自由資本主義、一般壟斷資本主義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等四個階段(階段特征);克里木戰(zhàn)爭后,由于俄國在歐洲的地位下降,于是將視線轉向東方,參與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隱性聯(lián)系)。
2.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歷史復習應突出主干知識,強化專題意識、系統(tǒng)思維意識,通過專題復習,實現歷史知識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具體而言:可采用以下復習方法:
專題復習法:第一,線性專題(縱向專題)。例如,中國古代政治史,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如何建立、鞏固、完善、發(fā)展、加強和強化的?有何特點?第二,時段專題(橫向專題)。例如:14-16世紀西歐社會轉型時期發(fā)生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第三,問題專題。以某一問題或熱點為中心進行復習。例如,圍繞著"臺灣問題與祖國統(tǒng)一"問題進行專題復習。第四,區(qū)域專題。以某一地點或區(qū)域進行復習,例如,發(fā)生在南京的歷史事件,長三角地區(qū)、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等等。專題復習的關鍵點是知識的整合,考生復習題要注意必修知識與選修知識的整合、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整合,并注意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
比較復習法:高考歷史一向重視歷史比較能力,高考比較題已滲透到各種題型!08歷史考試說明》明確指出:"運用判斷、比較、歸納的方法論證歷史問題。"因此,高考歷史復習要重視學生歷史比較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從類型上講,歷史比較一是比較異同,二是通過比較說明某個問題;從內容上講,歷史比較有歷史概念、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比較。學生通過比較,一方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掌握歷史比較的方法。
3.強化熟練的解題技能。歷史能力是在不斷的訓練中提高的。因此,歷史復習不能只看不做,進行必要的解題能力訓練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高三沖刺階段的訓練要注意:一是適應性,即題型、題量、難度都應與高考基本一致;二是適量性,即控制訓練頻率;三是反思性,通過反思,總結規(guī)律,提高解題能力。08歷史高考尤其應注重兩種題型的訓練:一是情景式試題,解答這類試題關鍵是在文字、圖表、實物等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然后聯(lián)系所學知識,作針對性的回答;二是開放性試題,這類試題要求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作答,進行發(fā)散性的思考,做到自圓其說。
4.辯證地處理三對關系。第一,知識與能力。史實的掌握永遠是最基礎、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離開了知識,能力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以能力為導向的歷史高考,重視能力培養(yǎng)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復習時應做到知識與能力是辯證統(tǒng)一。第二,歷史與現實,F實是歷史的延續(xù),歷史高考非常重視其人文性和教育功能,因此,復習時應架設歷史與現實的橋梁。一要注意歷史問題的現實反思,如中國近現代化問題、經濟全球化問題等;二是現實問題的歷史反思,如科技革命對社會發(fā)展的現實思考(科技人才、科技創(chuàng)新、生態(tài)環(huán)境等)。要重視熱點問題,如構建和諧社會,開展反腐倡廉等。第三,史實與理論。史實往往蘊含著規(guī)律,因此,歷史高考試題常常通過設問,考查學生的史學理論。復習時,學生應深諳史學理論,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基本原理;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微觀研究和宏觀認識相結合;從人類文明演進的角度看歷史,個人和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原因和結果、共性與個性、偶然性與必然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繼承和發(fā)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