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示范校巡禮:建在農村的示范校永樂店中學
2007-11-29 09:45:00北京考試報
初冬的清晨,記者乘車來到通州區(qū)永樂店鎮(zhèn),下了車,附近都是民房,沿著小巷往前走,一所花園式的校園跳進了記者的視線,“通州區(qū)永樂店中學”幾個字顯得特別醒目。
永樂店中學地處通州區(qū)農村,是北京市僅有的幾所建在農村的示范校之一。3000名在校生中,來自農村的學生占到了80%,家庭貧困的學生占很大比例。2007年高考,學校共有601人達到本科分數(shù)線,本科上線率78%,整個高三年級只有6名學生沒考上大學。
優(yōu)良學風吸引考生報考
永樂店中學是一所花園式學校,但與別的學校不同的是,校園里的草坪是學生自己種的,楊樹是學生自己栽的,“校門口的那幾排楊樹,就是2003年學生們栽下的,現(xiàn)在都已碗口粗了。”學校黨總支副書記劉宗璞告訴記者。走進校園,記者看到每間教室都窗明幾凈,每個宿舍都干凈整潔,連自行車都碼放得整整齊齊。劉宗璞說,學校非常重視從小事抓起,教學生怎樣做人,培養(yǎng)他們的自立能力。許多學生從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變成了知道節(jié)儉、體諒父母辛苦、自主能力大大增強的少年。
優(yōu)良的學風是吸引不少學生的重要因素。城區(qū)有的家長還特意把孩子轉到永樂店中學,就是為了讓孩子受到這種良好學風的影響。這里的學生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每天早晨五六點,就有學生在花園里背書。晚上熄燈了,還有學生借著充電燈的光繼續(xù)學習。永樂店中學,幾乎每個住宿的學生都有一張折疊桌,為的是回到宿舍后放在床上繼續(xù)學習。為了保證學生的睡眠,學校要求學生早晨不要起得太早,晚上不要睡得太晚,但好學的孩子們還是常!斑`規(guī)”。
教師24小時服務學生
由于學校農民子弟較多,家庭條件相對較差,有的學生甚至就靠助學金維持學業(yè)。城里的學生能報輔導班,能請家教,這些對永樂店中學的孩子們來說都無法做到,他們學習只能靠學校、靠自己。考慮到這點,學校要求老師必須坐班,全天候服務學生,以便學生有問題可以隨時請教。很多老師都住在校內,有的老師干脆就在學校周邊安了家,方便隨時輔導學生。
為了改善教師結構,從1994年開始,學校到外地招聘大學生。為了讓這些年輕教師快速成長起來,學校每年舉行“五四青年教師培訓班”,目前已舉辦了17屆。現(xiàn)在,這些年輕教師已挑起教學大梁。英語老師李德武在29歲時就被評為通州區(qū)名師,是當時全區(qū)最年輕的名師。
設置最具進取精神獎
盡管永樂店中學的學生沒有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但學校為他們開展了豐富的課外活動。除了根據(jù)季節(jié)開展不同的活動,學校還經常組織學生到附近的農場參加生產活動;讓學生構思設計,用自己的書畫作品裝飾教學樓、實驗樓的樓道。
學校非?粗貙W生的細微進步,把學生的點滴進步放在心上,及時給他們表揚和鼓勵。除了評選三好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學校還設置了一個特殊獎項——“最具進取精神獎”,獎勵那些進步較大的學生。